APP下载

畅游天地驰骋精神 登临送怀参悟人生

2017-07-06朱顶才

关键词:兰亭集序滕王阁王勃

朱顶才

本专题包括两个板块,分别是“送怀千载”和“登高能赋”。这两个板块都生发了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追问,体现了对自然、自我、社会复杂关系的思考。

其中“送怀千载”板块辑选的内容是庄子的《逍遥游》(节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篇文言文都为我们呈现了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宇宙万物,超越个体有限的存在。庄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奇幻的宇宙世界,让我们的精神得以纵情遨游;王羲之则面对宇宙的恒久和人生短暂的矛盾,表达了他的达观和自我排遣的情怀。“登高能赋”板块辑选的内容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探讨的问题是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感受积极的人生观,抒发慷慨的情怀。

本专题编选的文章都是文言文,需要同学们在疏通文本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解读。疏通字词,读懂文义,是实现对文本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的重要途径,亦是探究文本厚重思想、体味深刻人文内涵的前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反复咏读,玩味品鉴。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千古奇文,但可能阅读时初觉内容繁杂,难以把握。因此要学会“拨开枝叶,见其根本”的读书法,直击体现文本主旨的中心句。在阅读中逐一梳理出体现“犹有待”和“犹未树”的种种人和事物,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需要借助朗读品讀、涵咏咀嚼来感受淡雅清俊的景物之美、跌宕变化的情感之美、波澜起伏的结构之美、精练雅致的语言之美和哲思涌动的思想之美。王勃的《滕王阁序》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句句生辉,段段华彩。唯有激情勃发地去朗诵,才能领略其大开大阖、前后勾连的叙事美,绚丽多姿、如诗如画的自然美,物我两忘、逸兴遄飞的抒情美以及空谷回音、荡气回肠的境界美。

本专题三篇文章均是叩问天地、思考人生的名篇佳作,文风迥异。《逍遥游》所呈现的风格在先秦诸子百家散文中是独树一帜的,想象奇特,意境壮阔,汪洋恣肆,逸气干云,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兰亭集序》笔调简约,清逸俊秀,情趣无穷,流畅通脱中又有委婉曲折,于行文中蕴含对生死的哲理思辨,可谓文质兼美、千古流芳。《滕王阁序》作为一篇骈文,笔力明快,气势浩荡,意蕴丰富,辞藻华丽,结构严谨整饬。

同学们在学习本专题时,既要扫清字词句理解上的障碍,注重对“言”的积累,更要重点研习“文”的形式与技巧,汲取其中文学和文化的营养。同学们学习时可注意以下三点:

一、宇宙浩渺,襟怀激荡

面对寥廓而深邃的宇宙,任何置身其中的文人骚客都会为之心神澎湃。庄严而圣洁的苍穹,充满着永恒的炽热,让人感到敬畏与公正。自由宁静、壮丽光辉的星空,给予人心灵栖息之地。雄浑壮阔的大海,蕴藏着摇撼天地的力量;巍峨高峻的群山,见证着横跨古今的时序。每一个身处广袤无垠天地间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造物主的伟大,惊叹宇宙的永恒,叹息人生的短暂。一种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对人生的思考,连同莫可名状的悲壮美席卷着宇宙天地的观察者,或与万物遨游,追寻精神的自由飞翔;或游目骋怀,尽享视听之娱;或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庄子在《逍遥游》的开篇借助大鹏鸟来遨游天地。鲲从北冥羽化为鹏,振翅南飞,拍打起三千里的巨浪,乘着扶摇而上的大风直达九万里的青天,而后飞向南冥。大鹏鸟南飞的行为受到了蝉与小斑鸠的讥笑,它们质疑大鹏鸟高飞九万里然后向南海飞去的意义,以为于蓬蒿之间的盘旋是极好的飞行了。视野狭隘的蝉与小斑鸠之所以不能理解大鹏鸟的行为,是因为它们自身的视野和境界的狭小。一个人只有走得越远,登得越高,视野才越开阔,拥有的境界才越高。看不到广袤的宇宙,就形成不了阔大的胸怀和气度,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生命更高境界的追求。也许,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大鹏鸟和蜩鸠同样没有真正实现逍遥游,但相比于裹足不前的蜩鸠,鹏鸟毕竞走向了逍遥,渐渐具备了实现逍遥的大的胸怀和视野。在庄子看来,只有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在无穷的宇宙中遨游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不仰观宇宙天地是无法明晓自己的精神追求的。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暮春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与友人相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他们面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以及映带左右的清流急湍,举杯纵酒,仰观阔大的宇宙,俯瞰繁盛的万物,纵享视听之乐。然而兰亭集会上美好的自然与人事给他带来的身心上极致的快乐,竟成了他思考生与死的一个触发点。《淮南子》中有:“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王羲之欣赏美景之际,突然幽愁凄怆,感慨人生,这与苏轼游玩赤壁时,在浩渺茫茫的江面与月清江白的天地间兴尽悲来的感慨是一样的。

《滕王阁序》中登临高地,站在“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滕王阁上的王勃,光临了帝子的长洲,见到了天人的旧馆,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流光溢彩的壮丽秋景图。既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磅礴,又有“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神奇变幻,更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高气爽。然而面对“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的美景,王勃也不能免俗。在他喜悦的心中还积聚着隐隐的悲愁且愈积愈浓。他在“穷睇眄于中天”之后,忽然觉得“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悲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总之,文人墨客面对广袤的宇宙都曾有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无论是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是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或是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又或是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怀。这是宇宙给我们人类与自己精神交流、灵魂对话的绝佳机会。宇宙因人类思索而深邃,人类因宇宙永恒而成熟。

二、超越庸常,精神永恒

大抵伟大的人物,面对天地永恒而人生苦短,壮心不已却功业难就的尴尬困境,都能发出绝地振起之音,不沉湎于悲慨,不感伤于落寞。纵然他们都会有对短暂生命中命途坎坷、不能建功立业的悲愤,但总能在消极情绪中振起,转向激奋,化感慨为昂扬,奏响感动古今的激越之乐。endprint

《逍遥游》给我们印象最深是那只不甘束缚、奋起追求的大鹏鸟。虽然真正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虽然大鹏鸟和蝉、小斑鸠一样都有所凭借,都不能实现真正的逍遥游,但庄子并没有否定大鹏鸟,反而非常贊赏大鹏鸟为实现逍遥游所做的努力。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无所待,是放下一切,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大鹏鸟努力地突破自身的生存境遇从北海的鲲化身为鹏,进而超越自己的精神视域和生存境地飞向南冥,这正体现它渴望从有为到无为的努力和让生命从狭小走向开阔的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鹏鸟正代表了庄子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不断坚持生命内化的过程,从有所待走向无所待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满足于平庸、不想像蝉与斑鸠一样把人生局限在狭小空间的人生姿态。

王羲之生活的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之一,有才之士怀抱利器不得志,无能之辈瓦釜雷鸣窃据高位。那时人们普遍奉行老庄哲学,在一室之内,畅谈生命的有无。他们“齐彭殇”“一死生”,推崇虚无,意志消沉。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种消极的人生观很不以为然,他在《兰亭集序》表达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固执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他告诉人们,人生并非虚无,而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虽然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要倍加珍惜,发愤有为,努力彰显价值,度过美好的人生。这种积极有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在那个年代尤其难能可贵,至今我们读来仍然有震撼心灵、震古烁今的力量。

王勃素来有神童美誉,他曾经因为“迫乎家贫,道未成而受禄”,做官后又因政治斗争两次遭遇贬谪,一生命运多舛,充满艰辛。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也流露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愁。然而失意的他终究还是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他对多舛命运的不屈服、不放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彰显的是他身处逆境不甘沉沦、仍旧满怀信心去期待的生命姿态。这种积极达观,奏响了生命不甘平庸的激越之曲。王勃意气风发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强烈的人生使命感、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渴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具有永恒的思想魅力。

无论是庄子笔下鹏鸟的振翅高飞,还是王羲之将永恒不息的生命追求转为文章千古的价值不灭,抑或王勃坚信“桑榆非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旺盛蓬勃的生命活力,都让我们为之敬仰。处逆境而不甘沉沦,这种精神一脉相承,在后世身陷永州的柳宗元、贬黜黄州的苏轼、流放伊犁的林则徐等人身上始终不能泯灭,光耀千古。

三、曲折萦回、情感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但凡精彩的文章都有起伏变化的文势,或跌宕起伏,或层层推进,或转折翻层,或另辟蹊径,或抑扬结合,或横枝斜生。这三篇文章都避免了平铺直叙,在悲喜交叠中层层深入,在曲折萦回中卒章显志。

《逍遥游》作为一篇议论散文,充满哲理色彩。在构思上采取蓄势的技巧,即文章意图阐明“逍遥游的内涵”。但作者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先极写大鹏鸟南飞的雄奇壮丽,接着又写了“野马、尘埃、蜩与学鸠、蟪蛄、大椿、冥灵、彭祖”,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寓言故事,让人逐渐领悟到庄子所说的人或事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能实现逍遥游。正当你被这些精彩的故事所吸引时,他又不断地否定,从地方名士到宋荣子再到列子,让你不断在惊喜中失望,在失望中惊喜,最后醍醐灌顶,水到渠成地解释了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这种借助寓言与神话从反面驳斥并环环相扣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庄子为文雄浑奇幻、恣肆汪洋的特点。

《兰亭集序》不仅立意深远,文笔流畅而且感情脉络清晰,曲折深沉。全文共三段,围绕“乐、痛、悲”突出不同的情感。第一段抒写了名士相聚之乐、山环水绕之乐、饮酒赋诗之乐等自然与人文之乐。第二段则引发了对生死思考的感慨,作者用深沉的笔触抒发了人生短暂、不能自主的迷惘、惶恐、痛苦,突出了一个“痛”。第三段作者考察了古人情感,发现古人亦是如此,对生命体验如此相似,流露了作者对人类命运深切的悲凉之感。最终作者感慨,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就应该记下此次宴会的情况,以免湮灭,情感又趋于平静。这四种情感环环相扣,遥相呼应,呈现了作者内心曲折深沉的情感变化轨迹。

《滕王阁序》亦是一篇结构摇曳多姿、腾挪起伏的千古奇文。开篇因登临毓秀圣地,饱览山川盛景,恰逢千载盛会而流露出嘉会览胜之喜。紧接着悲宇宙之无穷,兴衰无常;悲怀才不遇,美人迟暮;悲漂泊沦落,知音难求,抒发了登高望远之悲。最后表达了信念坚定、节操不改,自信乐观、奋斗不止的高昂精神,情感又由悲转为达,可谓变化多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欣喜与无奈、消极与振作、孤独与愤懑、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交织的复杂心绪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的文章历来是传情载道的,对本专题的三篇文章,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读的理解和写法技巧的研究上,要拨开语言的阻碍,打破时空与年龄的界限,与作者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从他们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中汲取精神食粮,在不断的诵读中叩问自己:永恒浩渺的宇宙与人生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如何超越人生短暂的客观现实?如何在无常的人生中不致沉沦悲观,进而拥有积极达观的心态?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让语文受用一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兰亭集序滕王阁王勃
陈中建
蜀中九日
滕王阁
一字千金王勃
书画名人汇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绍兴风物志
辩才和尚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