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动人,曲高不再合寡

2017-07-06康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育

康莹

【摘要】本文依据建构主义及课程整合理念,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切入点,对中职公共音乐课程大胆改革,以期提高中职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美育 中等职业学校 公共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07-02

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对中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校公共音乐课程开展的并不理想,中职公共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调查访谈,笔者发现中职公共音乐课存在课堂内容曲高和寡、教与学“两张皮”的状况。针对此教学问题,笔者创新的把课程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主线,以音乐美为外延,设置一个个小主题,让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需求产生共鸣,实现美育的熏陶。第二部分为“作品分类赏析”,学生获得初步审美体验、音乐素养已有所提高后把音乐作品分类进行深入探究。经过教学实践后惊喜的发现,学生对于中职公共音乐课学习的态度 、知识掌握程度、学习兴趣都发生了积极变化,教师们也感到教学成效大大提高。

一、中职公共音乐课程改革的原因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矛盾,学生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中职公共音乐课堂处境十分尴尬,其美育的核心价值得不到很好体现。笔者随机对100名学生从学习兴趣、教学目标、内容、课堂参与度4个方面调查访谈,探寻问题根源,找出解决策略。

1.中职生音乐学情调查

2.问题分析

统计显示,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认可只有38%,只有学生35%的学生对公共音乐课有学习兴趣,只有30%的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公共音乐课的价值与效能都非常低!

笔者对学生访谈后发现,对内容不认可、不接受甚至感到无聊是导致中职公共音乐课效能低的重要原因。中职公共音乐课是一门新课程,大都沿用或借鉴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对中职学校缺乏针对性,与中职生的实际需求并不能很好的对接,不论音乐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满足现有教材的内容。中职学生处于一个认知结构和情感最为活跃的年龄阶段,但音乐基础与艺术修养都較为薄弱,他们的兴趣点大都集中在通俗易懂,形式酷炫的流行音乐作品上,对外国古典严肃音乐、民歌、戏曲等作品很难进行有效赏析。而教师不论在年龄还是在生活环境方面和学生都有着不可否认的距离,对于当下社会的流行元素和学生的口味,很多教师难以准确捕捉,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僵局。

二、中职公共音乐课程改革策略

1.改革思路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非常注重道德垂青品德和社会目的必须,必需把美的自己作为本身的目探求来寻找,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中职的公共音乐课是中职学校进行美育、德育的“阵地”,那么其要务是要让学生通过公共音乐课堂得到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基于此,笔者尝试建立先以情动人再深入探究的新教材体系,该体系分为音乐之美和分类赏析两大部分。

另外,当今的社会每时每刻都不断地向前发展,日新月异。音乐文化也是如此,每天都会有新的音乐作品问世,新的音乐现象发生。所以,笔者的教材体系只是架构,每一轮对教材的重新用时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们的需要,社会音乐文化中的新生事物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内容设计

1)音乐之美

笔者教材设置的第一部分“音乐之美”。依据建构主义及课程整合理念,以学生的情感需要为外延,以音乐美为内线分成一个个小主题,每个主题内容都由不同表演形式的优秀作品综合呈现,让学生在一个个交叉立体的音乐知识空间内感受音乐的美好与魅力,实现美育的熏陶、德育的提升。

①音乐的自然之美。英国克罗威斯特认为大自然的各种音响给了人类灵感,音乐由此产生。许多民族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各种动作姿态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成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热爱自然、热爱音乐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大都有着美好的情感。

②音乐的劳作之美。劳动是人类生存与进步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在本章节中除了欣赏到优秀作品,感受到劳动的美,以及作为劳动者的光荣,更能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进而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不仅达到美育目的,也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的理念。

③音乐的励志之美。中职阶段是人生发育的关键敏感阶段。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有太多的关于奋斗的故事,志定意坚的人物、灿烂美好的梦想。当贝多芬的《命运》激荡在学生的耳边,当残缺的身体舞动着青春,当琅琅上口的《我相信》激荡着节拍,学生们非常自然的受到了音乐的洗礼。

④音乐的家国之美。家园,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祖国,是每个公民坚强的后盾。中职生处于心理成长的激荡时期,对成长、对家庭、对社会、对责任有着复杂的情绪。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就将步入社会。通过音乐这个有效途径对他们进行家国责任的美育熏陶,不仅极有必要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⑤音乐的亲情之美。中职学生同高中生一样,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初中阶段的叛逆心理在中职阶段更加明显。他们急于寻找新鲜的成长刺激,急于摆脱父母和长辈的束缚,尝试着脱离大人的保护和管理,因为彼此观点不同,有些学生疏远甚至抵触父母家人。 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缕亲情牵系。通过此节的优秀作品赏析,让学生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关系,帮助他们平稳成长。

⑥音乐的友情之美。撇开友情就无法谈青春,因为友情是点缀青春最美丽的花朵。有不少刚刚离开家开始集体生活的中职学生心底非常认同“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句话。他们信奉友情,认为友情是神圣的,是不能被玷污的,甚至友情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其他情感需求。

⑦音乐的爱情之美。古往今来有太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描述着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角度来划分,中职阶段属于青春期后期,这个阶段的青春期教育应以爱情观为核心。学生们对爱情充满着向往与憧憬,希望对爱情多了解一些,教师应正视学生们的这一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懂得珍视这一美好的情感,并小心呵护不让这种情感受到亵渎与伤害。通過对不同形式的爱情主题音乐作品赏析,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起到了青春期教育的作用。

2)分类赏析

本部分是在学生获得初步审美体验、音乐素养已有所提高、对音乐学习已经产生较强兴趣的基础上,再依照传统音乐鉴赏教材分类模式,分章节进行深入探究。每个专题学生都要提前分组准备资料,师生同时备课,不仅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也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三、教材改革成效

1.教学回访

笔者在课程结束后对随机45名学生作教学回访,用以对教学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显示,喜欢课程内容的学生占到了87%!普遍反映课程新鲜、有趣、有收获,有的学生还通过公共音乐课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兴趣,甚至会进一步用业余时间去学习乐器和舞蹈,有的则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艺术社、街舞社等社团。通过访谈,90%的学生表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8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理,9%的学生表示内容稍浅,上课“吃不饱”,7%的学生希望可以有更多地、更丰富的元素刺激他们的学习热情。虽然还是有部分学生因为性格等方面原因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但74%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并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这个数字明显大幅提高了!

调查数据说明这种先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兴趣,等学生有了饱满的美感体验后再对音乐作品分类深度赏析的教材体系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2.总结反思

新课程改革提出“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意识,要学会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调换教学内容,教学材料的选取要服务于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只有学生“我要学”,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当教学与心灵相通,才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当教学满足需求,才能勾起学生求知的渴望;当教学实现成长,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爱!以情动人,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讯息与中职公共音乐教学结合,课堂必然是趣味盎然、优化高效,曲高却不再合寡!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