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快乐成长
2017-07-06陈妙华
陈妙华
冼星海先生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老师的职责是什么?那就是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花开的声音”——歌声伴随孩子们成长。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不经意间,我站在课堂上挥舞教鞭已有近18年了。在一批批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用心弹拨琴音,用情去歌唱,用歌声传递我对孩子们的爱与关怀;在快乐的教学相长中,我不停地探索对音乐的些许感悟。我时常在思考:我的教学有特色吗?孩子们爱我的音乐课吗?我认为,音乐不是以说教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之得到艺术的滋润。儿童是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儿时的音乐熏陶将渗透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这会影响到孩子们一生的审美情趣、生活情趣、言行和人际关系等。基于多年来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下面主要谈一谈我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一、重视激发孩子们的歌唱兴趣,培养其聆听与歌唱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们的歌唱兴趣,不仅能给他们带來极大的欢乐,而且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变“要他唱”为“他要唱”,变“唱得多”为“唱得好”。
我深信,孩子们触摸声音而产生感觉和意识时,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低年级孩子们的歌唱入门,我主要从美的角度入手,在歌唱过程中为孩子们指引一个审美的方向。孩子们在初学阶段时,并不懂得如何去运用相关的演唱技巧,因此,首先启发、引导他们学会认真聆听自己及他人演唱,其次,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声演唱与轻声演唱时的不同声音效果,并对不同演唱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讨论,找出其中美与不美的地方,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阶段,我一般选用短小的、旋律性较强的和声练习曲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们在歌唱时,除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也感受与其它声部的和声效果,尽量在干净明亮声音的基础上做到和谐统一。此外,也通过老师范唱、孩子们模仿方式,让孩子们在认真聆听与轻声歌唱中,察觉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学习他人的优胜之处,并进一步摸索寻找自己歌声最美妙的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关键之处是要牢牢抓住孩子们“爱唱、想唱、唱好”的心理,重点培养孩子们聆听与歌唱的意识,有意识地将学习音乐的主动权交回给孩子们,使其不断进步。
二、抓好孩子们基础训练,持续提高其歌唱水平
有人说:“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并不都是用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它也许只是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向你涌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
每个孩子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如何让孩子们的心同老师的授课产生共鸣呢?这需要老师同孩子的心弦校准音调,去挖掘音乐中与心灵碰撞的因素。因此,我很注重抓好基础训练,即根据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综合因素,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创设适当情境,让孩子们每次上音乐课时都有一种期待,这样孩子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感知音乐,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在一年级《大海》歌唱课的教学中,在演唱歌曲的环节中,首先让孩子们感受优美的小提琴声——一个将生命和情感都融入了琴声中的人,小提琴只是他手臂的延长,是他心灵的外化,小提琴能诉说出他所要说的一切。那炉火纯青的小提琴声音,能让人一下子听出来,就好似在茫茫人海中你能立刻找到你的朋友一样。接着,在孩子们如痴如醉感受美的时候,我抓住时机启发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天然的乐器——嗓音”,我们尝试用歌声来演绎歌曲。随后,我从歌曲之律动以及音之高低的角度来讲解旋律的线条美,引导孩子们“以情带声,用心去唱”,当孩子们认识到自身嗓音的优点,他们会对声音这个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与方向感。这样,孩子们能自信地运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心中的“大海”,此时与小提琴的大海进行对比,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歌唱兴趣及提高其歌唱水平。
三、以孩子为主体,注重音乐课堂集体协作的思考性教学
基于孩子们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等是多样化的特点,音乐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孩子为本。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而且更应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开展孩子们集体协作思考,点点滴滴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如在欣赏管弦乐曲《天方夜谭》中“大海”片段时,当孩子们聆听完小提琴和乐队激情澎湃的合奏之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如:就像海面上风和浪的起伏、就像空气中枝和叶的摇动……连接融合得是那样天衣无缝、气韵悠长,那样云雨相从、潇洒自如、优美和谐。这就是孩子们对小提琴与乐队合奏时的感受,由此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和声感觉,为今后接触合唱合奏艺术曲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倡导开展合唱声乐艺术,培养孩子们的和谐之美
有些人认为,现在社会注重和崇尚个性化,还有必要去搞合唱吗?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如果说歌唱是人类情感最直接最完美的表达方式,那么合唱就是歌唱形式中最丰富、最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声乐艺术。合唱是一种群体艺术,个体与集体、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指挥、个体与伴奏都要默契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学会合作,学会收敛自己的声音和行为,以达到整体的完美。合唱讲究音色整齐,节奏舒缓自然,音高准确,速度适中,力度均衡,体现了和谐之美。
如在教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抒情歌曲时,首先给孩子预设一个环境:那是一个丰收季节的夜晚,孩子们围着谷堆,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妈妈缓缓地讲述着过去苦难的时光,最后赢得胜利,才过上今天的好时光,过去的苦痛和艰辛与今天的快乐和幸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歌曲前奏轻柔,“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旋律深情、舒缓,“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曲调中透出温馨,柔和;“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开始铺垫出妈妈的艰辛,“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曲调中对比的情绪越来越强烈,直至“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悲愤之情呼之欲出,“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乐曲达到高潮,以表现出妈妈的苦痛。 “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时光”乐曲又一个高潮到来,特别是对“盼”字唱法的着重处理,强调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在这首歌曲的合唱中,教师着重强调学生在声音轻与重上如何去处理,需要柔和的地方要放松,需要强调的地方要集中唱出歌词表达出的感情,如悲愤、痛苦等复杂的情感,体会今天的幸福,对孩子进行教育,这对于今天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是个深刻体会的过程,要求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敢于承担,乐于奉献,为民族、为国家做贡献。
五、小结
我深信,当孩子们真诚演绎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您一定会被合唱的魅力深深吸引而爱上合唱。音乐是严谨的,是一丝不苟的,每一个小小的符号都要认真对待。合唱正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从小就能意识到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认真做人,认真做事,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孩子们的和諧之美。
每当听到优美的音乐时,美好的情思总是激荡着我的心灵深处,我认为那是孩子们纯净无邪、直指心性的歌声一直在感动着我!我也相信每个人都有同感——歌声点缀着每个人的童年,陪伴着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美好的岁月痕迹。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对美的感知和理解的教育。”音乐老师是灵魂的塑造者,我们的神圣责任就是正确地带着孩子们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