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2017-07-06岳刚
岳刚
【摘要】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些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下,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呢?这就需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本文就如何让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问题,分析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96-01
前言
我国今年开始实施扩招,这让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就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面对强烈的竞争,我们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各大高校都为此制定一些有利政策,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条件。但是,主要还是大学生自己,俗话说得好,“三分靠天定,七分 靠打拼”,大学生自己应该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轻松的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只有合乎社会的要求,才能进入人才市场,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调整就业观念,做好就业规划
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業实际上是认识与适应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能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也能够主动去适应社会。首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要客观认识自我,给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认真问问自己,自身的学习是否达标,证书是否丰富,社会实践是否合格,自己的能力究竟怎样,气质和性格是否适应了社会需要,有什么特长和爱好,理想是什么等等。通过多方面的自省,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心里所追求,所喜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确定自己求职的大致方向和主要范围。有效地避开就业的盲目性。然后,大学生还要主动去适应社会环境,如果面对自己喜欢的职业,能力不足,无法上任的话,可以先进入一个职位,把工作的过程当做是积累经验。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的达到自己理想的高度,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苦练就业内功,提高综合素质
即便就业的竞争很大,但不可否定的是,社会确实很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但前提学生自身的能力要过硬,要有扎实的基础和高尚的人文素养。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都注重求职者的整体素质,对其设定的考核制度也渐渐的开始完善。大学生只有打好知识的基础,才能够更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以便得到长久的发展。所以,学生们不能有一丝投机取巧的念头,更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应该从最实际的做起,踏踏实实的,在基础夯实的同时注重自己技能的发展。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成为一个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公司的喜爱和纳用。
(一)提升品德素养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怎样做人,才有可能学会怎样做事。思想品德课程从小学开始开设,它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起着关键和总领的作用。要想走出大学,在社会立足,站稳脚跟,首先得具有良好的品德。一个人品德的高尚能得到很多人赞许和信任,并且得到更多更好的人脉,很多的成功人士思想觉悟高,诚实守信,爱帮助他人等等。大学生一定要知道这点,开始改变自己,逐渐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优秀品质。
(二)强化文化素质
现代这个社会,对求职者的对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因此,大学生学校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用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多参加文化活动,阅读课外书籍,听有意义的讲座,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等等,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很大的收获,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思考中得到无限的收获。
(三)完善专业技能
除了好的修养和广阔的知识面以外,大学毕业生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毕竟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很多公司的对口菜。大学毕业生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要善于分析所选职位的特点,看看自己在技能方面还有什么不足,及时的补救,重视专业的实践课,利用好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让自己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能够长期合作下去的工作。
三、提升就业技巧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找工作,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在各公司“打撒网”,投简历,但结果通常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二是受邀参加公司的面试,对于刚出道的毕业生,常常会碰的一鼻子灰,受尽打击; 三是通过了笔试,很幸运的参加公司的试用,这才是竞争的开始,结果通常是谁都预料不到。就业路看似很难,但只要学会汲取经验,具备良好的求职技巧,就有可能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成为万人挤独木桥的幸存者。就业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学生认真对待,比如说简历的设计,面试的对答,试用期的能力表现,种种因素,都影响着求职的路途。
结语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大学毕业生初出茅庐,就业很难。但只要通过不懈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就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楼锡锦,周树红, 吴丽玉.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05, 25(13):49-52.
[2]杜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生活文摘月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