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017-07-06杨竞
杨竞
【摘要】根据初中生物新课标要求,结合新时代学生的物点,以及本地资源及课程开发的现状,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紧紧联系在一起,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愉快的体验,使学生将生物知识灵性化,更好地为当地的生产生活实践服务。
【关键词】生物 教学 生活 本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172-01
初中生物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關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生物与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较之前更强调生活化。源于生活是起点,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终点和归宿。而生物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生物教学具有“生活化”特质。目前初中的生物教科书中大多涉及到的是关于环境保护、生态人口、动植物等内容的知识,与我们当下的生产、绿色环保关系紧密。如何让生物教学更好地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本地生物资源,让生物教学生活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回归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将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并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被新鲜的这种事物所吸引,进而激发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讲解“血型和输血”,可以在讲解血型和输血的原则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报一下自己的血型,让学生在小组内寻找可以输血给自己的同学和可以接受自己输血的同学。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还能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练习,巩固知识,寓教于乐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为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作业或是做练习题,如何使学生们乐于练习,勤于动脑,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将练习和作业充分融入生活,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的实践和探究来完成作业,摆脱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逐渐摆脱题海战术或者是死板教学等现象。比如,学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布置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尝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写一篇植物观察报告。这样的作业,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去完成,而且更能加深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三、主动探索,构建新知,服务生活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构建新知的能力是生物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直接服务于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存在的生物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要善于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身边存在的一些生物现象和存在的一些生物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们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比如研究遗传和变异问题时,如果让学生拿自己和父母的一些特征对比,发现自己和父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将生物这个学科中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形成自己的生物思路。除此之外,通过类似的探讨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力,使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
总而言之,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让源于生活的生物学知识,通过学生们的探究和思考,转化为更为生命力的新知,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桂南.浅谈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设计[J].生命世界,2009
[2]刘守山.主动参与,快乐学习[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
[3]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