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2017-07-06朱可香
朱可香
【摘要】近年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科学本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总目标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熏陶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关键词】高中 语文阅读 学生能力
【中图分類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88-02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多种功能,语文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其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阅读活动,本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但是我们高中的阅读教学,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本质。教学中,教师运用统一的教材、单一的教学方法,把阅读课当成提问课,忽视了学生主动阅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拘泥于书本和课堂,选材范围狭窄,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能,关注的更多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适宜的阅读环境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放松自我,全身心投入阅读。学生置身于安静、热情高涨的阅读氛围中,也能自觉徜徉在阅读的海洋之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良好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良好的阅读环境才得以构建。学生是阅读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阅读的组织者、良好阅读环境的塑造者,所以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例如: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图书角”。每位学生准备2至3本语文读物放在读书角,在语文阅读课或者课余时间,让同学们借阅,在班级内,让有限的阅读资源动起来,在保证阅读有效性的同时,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丰富阅读材料和内容,培养想象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时被动的。毫无疑问,这是由于我们语文阅读材料的局限性所致的,所以教师在教授比较枯燥的阅读内容时,可以先做适当的补充,丰富阅读内容。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深化阅读的意义。例如,在教授《守财奴》一文时,因为这是一篇小说,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的片段,但这篇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样情节明显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适当补充相关情节和故事梗概。在分析葛朗台和女儿抢夺梳妆匣这一部分内容,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展示葛朗台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时候,可以要求大家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精,最传神的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加以理解,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也可以加以表演,品味小说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行动等细节描写,进而把握这篇小说的主题。
3.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质疑能力。对于高中语文课的解读基本是固定,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人云亦云的话,学生也不可能会有个性化的想法和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突破,用质疑的眼光去看所谓的权威的解读。为此我们必须重新眼读教材、查阅各类书籍、设计精妙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创造性的阅读与思考,敢于质疑权威,从而引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教学《失街亭》一文时,学生包括教参都认为是马谡自以为是、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可谓是“街亭失,大势去。”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何在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理出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就可以得到“战前部署可谓步步步为营,而战争过程却处处被动”这个结论,继而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失街亭究竟是谁之过。这样学生对“失街亭,孰之过”这个话题的分析就会有理有据,而不至于泛泛而谈。这节课在学生深入文本、仔细揣摩后,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和创见,也懂得了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并带着自己的头脑去品析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培养了质疑能力与创新精神。
4.改变教学方法和观念,培养阅读鉴赏能力。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文章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此外,由于本文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学生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我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散文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学生学习散文,品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进行朗读,通过情景式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使他们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对课文美的感知。在这一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思考,你觉得课文那段几段语言最美?将重点转到四、五、六段景物描写的部分之后我会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三段语言美。两到三名同学即可。让其他同学思考问题:这几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5.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兴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逐渐丧失,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完成高考任务,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过多的传授阅读的理论知识以及答题的技巧方法,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在教授《拿来主义》一课时,可以采用课堂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是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抓住要点,同时为第二个问题的提出做铺垫。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增强学生的体验。第二个问题采取从“果”入手的策略,切中要害,采用小组讨论法,理清文章思路。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增强了阅读体验,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应当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落实教学观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意义、尊重教学成果,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应发真情实感,帮助发展阅读策略,培养阅读鉴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能力的发展定会使语文阅读课堂分外的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郭煜.高中语文阅读中如何激发学生想象力思维[J].读与写杂志,2013(10)
[2]李晓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体验的探索[J].基础教育,2012(7)
[3]林晓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J].语文教学通讯,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