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公交线网布局中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2017-07-06李钢
李钢
摘要:针对目前常州市公交线网现状,分析优化工作面临的难点,路网不完善、首末站或回车场缺乏、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客流特殊、农村偏远地区和市中心城区布设的困难。提出解决对策,完善路网、加强站场建设(同步设计建造、开辟支线)、定班线、鼓励厂包车、常规公交换乘BRT进市中心、通过主动沟通增进社会各界理解公交。
关键词:优化;公交线网;难点分析;解决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它的效率和便捷性关键在于公交线网的科学合理。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中,线网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城市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涉及面广,关系到社会各方利益,在操作过程面临很多困难。
1.公交线网设置的难点
1.1路网不完善
由于路网不完善导致公交线网无法布设或者由于道路太窄,不能通行大容量公共汽车。近年来,市政府加大了道路建设,路网有了很大的好转,特别是背街小巷整治,使一些新村道路焕然一新,但仍有许多地方制约了公交车的通行。现在市中心城区有205、219、231、232等几条小公共车线路。已经全部达到了大公交车的客运量,但由于道路狭小,只能用小公共汽车运行。
1.2首末站或回车场缺乏
此类情况也较普遍,对公交线网的布局造成很大的制约。作为一个大型的住宅安置小区,从规划设计时未把公交出行作为配套项目一并考虑。小区落成交付使用后,给人住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类似情况在锦江丽都、春天花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迎宾路两侧住宅群等居民小区都存在。
1.3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线网布局
常州建设了许多开发区,高新区和工业园区。这些地方的共同特点一是路网较为完善,且大多为井字型路网;二是客流量较少且客源分散;三是客流潮汐现象十分突出;四是厂小区大,经常在省市领导视察时提出要通公交线路的要求,给公交企业领导造成压力。
1.4农村偏远地区的线网布局
市政府把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交”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大力推进,这是城乡公交一体化后造福于民的一件大好事。目前常州所有行政村实现公交全覆盖。但由于农村人员分散,出行量少,且路网不完善,给公交布设线路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而且部分农村人员希望能象城市一样,有小间隔的公交为他们服务。
2.解决公交线网布局中难点问题的方法
2.1不断完善路网,为科学布设公交线网提供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公交车必须在道路上行驶。没有道路就无从讨论通车问题。近几年来,市政府大刀阔斧地进行道路改造和道路建设,道路面积有了很大提升,车辆通行条件大为改观,解决了很多老百姓的出行问题,也为公交线网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2.2加强公交车的首末站,枢纽站和回车场建设。
场站建设是公交线网布设的重要前提。
2.3开辟定班车
定班车与其他公交车的区别:间隔时间较长;在各块站牌上都标注服务时间。目前的定班车线路开通有32路、75A、225A路和一些以乡镇始发经行政村的支線车。定班车线路也是解决人流稀少地区公交线网布局的较好方法。
2.4鼓励工厂包车
工厂包车也是解决高单向,高断面客流的有效方法。它能避免在同一时间断面上大客流的冲击,维持线路运行秩序的正常。
2.5充分利用快速公交的客运走廊作用,斩断部分郊外线路,通过一次换乘进入核心城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常州很多远郊线路都直达核心城区,使核心城区的公交线网复线系数过多,但一次进入中心城区却给乘客带来了方便。我们优化线网时必须科学看待“线路重复系数”,既考虑线网布局,又考虑乘客出行方便。
2.6加强沟通
公交线网是一种社会资源,公交线网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同时,公交线网的布局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这一点无可非议。但也有很多人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求在一些冷僻地段也象市区一样布设高密度的公交线网,把浪费社会资源和社会效益之间划上等号。因此,作为公交线网的规划和运营部门都要善于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一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同时也宣传合理配置公交线网的理念。近几年来,常州公交多次走进园区、社区,主动与企业代表和居民面对面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交线网的优化和合理布局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站在全市的高度,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出发点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解决其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