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长”“师兄”辨析

2017-07-06彭敏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兄学长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学长”和“师兄”是一组同义词,都可用作对高年级或年长同学的尊称。本文通过对二者基本词义的比较,从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层面进行了文化分析,并指出称谓变化和语言变化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学长 师兄 称谓

称呼年长或高年级的同学,目前主要有“学长”和“师兄”两个词群。“学长”词群以“学长”为核心,由“学姐”“学弟”“学妹”及“学哥”“学兄”等变体组成;“师兄”词群以“师兄”为核心,由“师姐”“师弟”“师妹”及“师哥”等变体组成。两个词群在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中并存,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但有时候也给人们带来困惑,比如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总喜欢追问,要如何称呼高年级的同学呢?

一、基本词义辨析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并进行网络搜索,“学长”一词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主持学校事务的人。宋·江千里《句容县五瑞图题记》:“是岁五月既望,免解进士充县学学长江千里谨书。”②主持学习的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命张耆为学长。”③旧时大学分科及预科之主任称学长,担任一科内之事务,并襄助校长计划全校校务。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④对比自己年长或比自己年级高的同学的称呼;也用于尊称一般同学。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在‘尊经书院的时候,学长们还不断地给我讲述前辈同学们的斗争故事。”“学长”未必是校友,学业上先于自己甚至早已毕业进入工作的前辈都可以叫做“学长”。“学长”原先并不分男女,不特指男性;“学姐”“学弟”“学妹”是由此而后所造之词。

“师兄”一词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比自己早的人(多指男子)。《西游记·第十九回》:“〔猪八戒〕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②僧人之间的相互敬称。《水浒传·第五回》:“那和尚便道:‘师兄请坐,听小僧说。”亦为俗人对僧人的敬称。《水浒传·第七回》:“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不仅男性可以被称为师兄,女性也可以。还珠楼主(李寿民)《蜀山剑侠传·第二十八回》:“你可拿这封信去投奔汉阳白龙庵你同门师姊、我师兄神尼优昙的徒弟素因那里居住。”③义和团成员之间的互称。④称师父的儿子或父亲生徒中比自己年长者(多指男子)。⑤大学里的学长。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学长”和“师兄”都能指称年长或高年级的同学,是对同学的敬称,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组同义词。从结构上看,两者都是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偏正式合成词,中心语素分别是“长”“兄”。“长”“兄”本来是指年龄较大的,年长为尊,父兄为大,语素本身就带有尊敬义,所以,即便是年龄小于自己却先入师门的也可称为“师兄”。从基本词义上来分析,称呼高年级的同学为“学长”或“师兄”似乎没什么不妥。

二、语言文化辨析

近年来,“学长”这个称呼在大学校园里盛行,在社会上也呈蔓延之势。通过百度新闻搜索,找到标题含“学长”的相关新闻约9,480,000篇,标题含“师兄”的相关新闻约25,500篇。二者存在巨大的差别,下文将分析导致“学长”的使用率远远超过“师兄”的原因。

(一)社会学层面

就使用范围来看,使用“学长”称呼的人,主要以本科、专科在校大学生为主,近年来有向中小学蔓延的趋势;同时也有不少学者使用,比如郝维民的《学长益友为人师表——贺特布信教授80寿辰》、杨友仁的《追怀老学长赵家璧》。使用“师兄”称呼的人群除了佛教徒外,主要以硕、博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士为主,原因在于研究生同学之间师从同门,关系特殊。由于考上研究生的先后时间不同,在高校也存在师弟变师兄、师兄变师弟的趣象,但是,学长却不能因为后考上研究生而变成学弟。其实,称谓的选择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师兄强调的是“师”,体现了以老师为核心的特殊人际关系,老师才是维系师兄弟关系的同一指向,使用“师兄”这一词群表明说话者着重指明自己与被称谓人的特别关系,反映出使用者对同一老师、同一学校的高度认同感,使用者之间是文化学缘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师兄弟关系是古代“天地君亲师”伦理道德观念和“尊师重道”传统理念的体现,跟古代私塾教育教学方式有关。“学长”强调的是“学”,体现以知识追求为核心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否师出一门,是否同属一校,只要先于己而学,都可以称为“学长”,反映的是对知识的高度尊重,“学长”还暗含了“学有所长(cháng)”的意思。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古代“天地君亲师”的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发生根本转变,“师兄”的含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学长”由传统意义上强调“师”转向强调“学”,体现了学生之间更加平等的学习关系,因此,这一称谓更容易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欢。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比赛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嘉宾郦波老师与康震老师以师兄弟相称,而选手李宜幸则称呼陈更为学姐,个中意味值得寻味。

(二)语言学层面

在语音方面,由于主要元音开口度大、上声声调结尾,“学长”比“师兄”发音更响亮,在言语交际中更易于呼叫。在词义方面,“学长”在现代汉语中词义逐渐缩小,指向性更明确;而“师兄”一词的词义有扩大和泛化的现象,甚至语体色彩都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指称同学外,“师兄”还广泛应用在佛教领域、武侠作品以及香港影视作品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影视、网络传播,俗文化泛滥,受改编的《西游记》这一无厘头影视作品影响,“师兄”跟“猪八戒”和“猪”发生了联系,甚至连猪也有了“二师兄”的别称。据统计,百度新闻标题中含“二師兄”的约7,220篇,占标题含“师兄”的新闻近1/3。一提到“师兄”,就让人联想到猪,这多少会让人觉得尴尬。大学校园还有“防火防盗防师兄”的口头禅,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师兄”一词褪色不少。另外,网络小说和网络段子也在不断侵蚀“师兄”的尊严,网络用语中“师兄”还常被用来形容没有胸部或胸部不大,甚至还有“湿胸”等不雅变体。因此,“师兄”往往给人一种比较俗气的感觉,不益交际。相较于“师兄”一词,“学长”显得较为雅致,且受语境的影响较小,能减少歧义,确保意义的精准度和交际的顺畅。

(三)心理学层面

求新求异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和开放化的时代,新词、新语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学长”一词虽然在宋代就出现了,在近、现代也曾一度流行,但是作为对高年级或年长同学的称呼,主要还是受港台影视作品的影响。在青春偶像剧里,“学长”成了“高富帅”的代名词,出于对时髦、潮流和青春偶像的追捧,“学长”一词借助影视和网络传播迅速走红,成为人们追求美好事物和新颖、别致的心理反映,并逐渐演变为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文化心理。“师兄”一词在中国古代就用于指称先入学的同学。由于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文革期间,“师兄”被涂抹上封建阶级色彩,几乎没人敢用这样的称谓,形势安定后才又复苏活跃起来。后来,“师兄”受俗文化玷污带有不良色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心理排斥,其遭遇跟“小姐”这一称呼相似。当然,“师兄”词群在维系特殊的师门关系从而拉近心理距离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这也能反映出当下使用者微妙的心理。

此外,称谓的选择跟语言习惯、具体语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影响。有一篇题为《人大学生为什么称“师兄”“师姐”而不是“学长”“学姐”?》的网帖,从历史原因、校园文化交流、传统习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称呼“师兄”“师姐”比称呼“学长”“学姐”多的原因。可见,文化环境具有强大的同化作用,对称谓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南方人与北方人在称谓选择方面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新生们总能找到对高年级同学合适的称呼,但是“学长”和“师兄”显然不仅仅是称谓语这么简单,其背后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反映出语言复杂的变化规律。

尽管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并且提出语言学只能“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但是,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满足社会变化和人类交际的需要,语言需要不断地演变。语言变异观认为,语言不是一个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观念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受社会因素影响而不断产生变异形式的特殊符号系统,是一个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人们大都注意到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词义变化跟社会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然而,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变化“并不是直接地强加到语言头上的,它只能通过语言的内部的运动来进行自己的工作”。这种内部的运动以语言重新组合等形式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比如,以“学长”为核心,由“学姐”“学弟”“学妹”等相对应的变体构成词群,使得这一称谓本身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总之,语言的变化发展有社会因素、语言使用者因素等外部的原因,也有语言变化的内因,即语言自身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语言的变化发展,最终实现“相对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周殿龙.说“师兄”“师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3,(2).

[2]刘宪阁.学长乎,师兄乎?[J].青年记者,2013,(10).

[3]周敏莉.说“师兄”的变体“师哥”[J].南通航運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8,(6).

[4]王希杰.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J].语言文字

应用,1995,(3).

(彭敏 广西南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 530008)

猜你喜欢

师兄学长
看!学长!
看!学长!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致新学妹
IT师兄萌萌哒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
八师兄的爱情故事
对不起,我是来表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