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的工具性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2017-07-06李佳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工具性职业教育语文

【摘要】本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出发点,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现象, 并借鉴《美国语文》问题设置,提出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充分发挥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63-02

一、职业院校语文课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性质的表述:“技工院校语文课程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文化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

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是素质教育(德育、职业技能等)的基础和重要结成部分。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在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应当重视并充分利用语文的工具性这一本质,发挥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然而,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仍然象基础教育阶段那样,将语文作为独立学科,重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它的工具性,仅把语文课作为“语文课”进行教学,等于闲置了这个工具,没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跑偏的现象:课堂教学仍按“题解”——“写作背景”——“内容和结构”——“写作特点”等这样的套路教学,以分析课文中句子蕴含的意思,写作技巧等作为语文课主要教学内容。写作技巧的确应该学习,但必须认识到它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如果忘记了它的工具性,技巧则必然成为“花瓶——中看不中用”,忘记了它的工具性,再美的语言和技巧也将成为“花拳绣腿”。就会出现本末倒置,陷入为教语文而教语文的误区。

重视语文的工具性,避免强化它学科性而独立存在,要“放下身段”,作为工具去用它去服务,才能探求语文教学正确方向和途径。只有重视反复训练运用它,才能熟练地应用工具,为使用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服务。

三、他山之石

《美国语文》(美国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十分注重语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课文前的阅读指导和课文后的问题设置上,特别在课文之后的问题设计非常注意语言的实践和训练,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而为使用者服务的特点。

如,在《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文后的设置问题有:“如果哥伦布写作的目的是请求进一步支持,那么他在证明自己探险活

动的价值方面做得如何?”;“根据你的理解,哥伦布为什么经常在见到事物时想到他们的金钱价值?”;而在“微课写作”要完成的任务是:“哥伦布能筹集到资金是因为他有能力使没见过他

探险的大陆的人接受他的想法。”写一篇口头航海报告。在课文前阅读指导里交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哥伦布在寻求航海资助经受了一系列挫折后才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

哥伦布他笔下所描写的岛美丽、资源丰富、“这种树很值钱”等等,他之所以这样写的目的是必须体现他发现美洲的“价值”,让资助者看到当初的决定是明智和值得的。这样语文教材编写更加注意语文为使用者服务的工具性,并非太过注重课文内容和结构及文学表现手法分析而忽视这些文学手段“使用”的过程。所以,在夯实语文知识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把学习与实践衔接起来,而且更要注重实践活动,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既然“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就应训练多用这一“工具”去实践,才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四、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更好地发挥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首先要提高对语文课的认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是上好語文课的前提。只有才抓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忽视工具性。

只有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语文教师要训练学生熟练使用“工具”,借助于课文教给他们这一工具的使用途径和方法,从而能够灵活、娴熟的运用它。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工具”的使用者,教材(课文)是媒介,教师可以借助于课文这一媒介,重要的不是老师教,而是让学生去实践,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在职业教育中,语文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及生活、工作必不可少工具。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语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法国思想家莫里哀说:“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在语文课中渗透,不着痕迹、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说教引起的反感。

语文是表达的“感情”工具。所以语文可以学生陶冶情操,塑造身心健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格。通过语文可以更便捷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语文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对于表述知识的文字的理解程度。因此,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是教育教学重要基础。

(三)进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自觉加强与专业课的对接、融合。

因它是工具,寻找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契合点,不失时机,创设情境,加以引导。用语文课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以语文辅助学习专业课——专业课进行技能实训——回到语文课上归纳方法。例如,在等说明文教学时,将语文课与工程测量课相衔接,与测量老师交流,跟随测量学习,然后这样设计语文教学:

首先以专业技能任务引领——“有学弟向你请教水准仪测量操作方法,而测量课本写得比较复杂,他看不懂,请你编写一篇《水准仪简明操作规程》。”

接下来的问题是:“虽然你会水准仪测量,但你怎么能让下一年级的同学觉得简单易学。” 从《景泰蓝的制作》等说明文中学习说明方法——用图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将内容表达得非常清楚。同时,要语言要准确、简明,否则别人就看不明白。从说明文中学习说明方法和语言特点,从而避免过多分析文章内容。

课后,从中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和测量课教师共同批阅。在下次课中讲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老师补充点评——修改——编成一篇较高水平的《水准仪简明操作规程》。

这样,使语文与专业课学习相辅相成,既学习了语言的运用技能,也使专业技能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这样有利于在工作中学生养成学习和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工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将他获得的经验总结并记录下来,甚至将技能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成为宝贵精神财富。

(四)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领域。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而语文课又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所以语文教师素质在职业教育中作用非常重要。语文教师既要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二者的统一。它是人的思想、知识等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包含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思想、情感、政治、历史及多种自然科学,也决定了语文教师 “学无止境”,不断学习和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才能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内容方法,因为只有清楚要表达什么内容才能学习和思考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语言去地表达。如《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中以谈建筑美学为主,同时又涉及音乐、绘画等多个学科,这时,语文教师仅仅掌握语言与文字的表达就不够了,因为,不可能只表达而不了解表达的内容。

职业院校语文教师经常深入专业工作现场,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社会学知识,经济学知识,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关心时事和国际关系等,才能将语文运用自如,培养语文教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通过语文教学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生运用好语言这一工具,教师就得是这一方面的能工巧匠。

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归纳和总结经验重要的手段。因此,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促进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快速地成长起来。

作者简介:

李佳萍,女,1969年出生,籍贯陕西西安,广西公路技工学校语文教师,讲师,大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职业教育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