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低年级语文快乐教学的实施
2017-07-06郭淑静
郭淑静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识体会,抓住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快乐教学,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
【关键词】兴趣入手 活动引路 评价助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55-02
所谓“快乐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其根本在于“善教”与“乐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低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快乐教学?
一、从兴趣入手,为孩子寻找快乐学习的源头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学生内心的能量,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使儿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优势。教师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深受气氛美的感染。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凭着对孩子的爱,我努力寻找孩子快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
1.巧设导言,激发情趣
课堂教育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运用美妙的和谐的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情趣地导入新课,可直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上课就像写文章一样。也应该讲究起承转合、开头结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用情趣教学法导入新课,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能起铺垫、定向、激发、开拓的重要作用。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出示小蝌蚪的课件,开始了我的讲课:“有一群小蝌蚪,从一出生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妈妈长什么样?不知道。妈妈在哪里,干什么呢?也不知道!它们多想见到自己的妈妈啊!咱们大家来给小蝌蚪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妈妈好吗?”小蝌蚪的可怜遭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起来:“我有办法。”“我来帮助它们。”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起来。一次师生全身心投入、趣味盎然而又令人感动的教学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2.游戏诱趣,点燃热情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始终很高涨,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如,在拼音总复习时,做“回房子”的游戏。发下所有字母卡片,每个学生一人一张。黑板上画四间房子,标上名称:声母、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让持卡片的小朋友,把卡片放到相应的房子里,然后大家校对。例如“l”该放到声母的房间里;“ui”该放到复韵母的房间里。由于游戏的引入,使枯燥乏味的字母复习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不觉间轻松地记住了拼音字母。
3.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这种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教师的责任在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引导他们“入景入情”,从而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如,在讲容易混淆的复韵母时,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森林里可热闹了!瞧,运动员们举着牌子雄赳赳地走来了!兔子、企鹅、小熊举着韵母牌ie—ei,iu—ui,ei—er。这时学生的脸上都出现了兴奋的神色,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知道他们的学习兴趣来了。于是趁机因势利导地说:“你们认识他们的名字吗?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在小组中试一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收效也自然大了。
二、用活动引路 ,为孩子搭设快乐学习的阶梯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隐性中心,而教学方式却是学生掌握的显性途径。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重难点,结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调动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组织教学。
1.读读画画,兴趣倍增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课外学习中,可以扬长避短,减轻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村居》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要求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情感。
2.说说演演,融入角色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乐于自我表现。遵循儿童这一特点,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可以迸发出儿童智慧的火花,打开思维之门,快乐地参与学习,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让小鸟、青蛙这两个形象就生动地再现出来,文章揭示的道理不言而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如果通过课堂表演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感情,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快乐游戏,活跃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心里自由时,其思想上的压抑负担就会减少,学习就能排除外界干扰,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精细设计一些游戏,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的学习情境,寓教于趣。
如“快乐列车”。在学习新课前,有一个检查复习的环节。我将有关的拼音卡片或生字卡片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传递卡片,开动“快乐列车”,音乐停止时,手拿卡片的孩子就要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音节或生字。不会读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这样,孩子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互助的伙伴。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兴奋起来,思维渐渐被激活。
再如“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要学“雨”字了,教师可以让孩子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记“岸” 字,教师可以打字谜:“山下有家厂,厂里的干部在干活”。字谜还可以让孩子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猜字谜”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孩子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有效地学习。新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促进科学记忆的发展。
总之,设计了多样化的快乐教学形式,如生动的图片、有趣的谜语、愉悦的视频、自主的表演……在这一片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中,孩子感受了学习内容的有趣,领悟到思考的乐趣、释放了心灵的愉快。
三、以评价助力,推动孩子快乐学习的进程
如果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老师精心设计的游戏形式组成课堂的支架,那么老师和同学适切的评价则像涓涓细流,是涌动的师生之间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血液。古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门艺术。孩子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语言的。当孩子表现优秀时,老师发自内心的评价语会让孩子如临春风,如沐春雨。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才能蠃得学生的心。当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发言内容,有针对性的,有独到的评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并从中得到启发。适当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即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宽容地评价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
除了口头语言,教师的肢体语言在课堂上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欣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次信任的拍肩,都是对学生作出的评价。
如果我們在评价时能够把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使用,效果就更加完美了。
此外,还可采取评分、评比等形式鼓励本节课学习优异、表现积极和进步显著的学生,让他们享受“胜利”的喜悦;对反应迟钝、表现较差的学生,则给予善意的指正和热情的鼓励,信心十足地引导他们,使其看到“胜利”的曙光,鼓起必胜的信心。这样便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意识,把乐学的情绪带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把快乐带进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语文的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它像万花筒一样,也可以变换出许多色彩来,这些就需要我们去多动脑,创设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谐”是基础,“主动”是核心,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才能让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