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初级策略

2017-07-06黄燕玲

职业·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员教师学生

黄燕玲

摘 要: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因而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组建和打造好团队,搞好团队建设,才能使团队的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并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本文就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组建

课 题:本文系资金项目:中国职协2014年课题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422)研究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的理论基础来自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它体现了组员之间的相互依存、依赖的关系,团队对于每位成员来说,首要的是满足其基本需要,即安全、温暖和支持、鼓励。它同时也展现了同伴之间的关系,学生对于同伴以及同伴评价的关注许多时候甚至超过对教师和学习任务的关注。团队可能改善学生对学习、同伴、学校以及对于自己的看法。学习的对象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同伴。同学既是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也是学习的资源。每个小组都是由具体的成员组成的,他们皆具备不同的背景、生活环境、人格特质、价值观,当这些成员加入了小组后,会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

一、小组建设的内容

当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时,首先面临的就是该如何分组。初级阶段的小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组“五定”,即组名、组长、口号、组歌、队形;小组契约,如展示的约定、安静的约定、关注别人发言的约定等;营造合作氛围,如教室和小组的布置。

合作的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可以使學生在合作时感到舒心,学生更乐于合作,分享和承担。具体的做法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标语和口号,如“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采用“先小组、后老师”的理念和行动准则,当小组内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先组内解决或求助友好小组,当问题解决不了时再请教老师;建立规则,由学生自主制定小组管理公约,比如人人参与、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提供观点;培养团队意识和情感的各种团队活动,如拓展潜能训练活动、歌曲、各种班会活动等。

二、小组组建的原则

小组的组建遵循的原则主要有:适当的小组规模、组成规则、座排方式、需注意的问题、分组的间隔时长、座排方式、组长的甄选、各种临时分组活动等。

1.适当的小组规模

班级小组应该多少人为一组较为合适呢?据调查,不同的小组规模,成员的参与度都不同。例如:3~6人为一组,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参与,充分发言;7~10人为一组,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活动,在讨论阶段,内向一些的人说得少一些,有一两个人可能一句也不说;11~18人为一组的,有个别人很少参与活动,讨论的时候发言不平衡,5~6个人说得特别多,3~4个人偶尔加入,其余人长时间沉默;19~30人为一组的,一些人只是旁观活动,不主动参与,讨论阶段几乎由3~4个人占了整个会场,保持沉默的人很多;30人以上为一组的,少数人愿意主动参与活动,讨论时可能没有人参与,整个会场长时间沉默。故20人以下的班级,4人为一组较为合适。20人以上的班级则最好6人为一组,为了方便成员之间结对子,所以每组的人数最好是偶数。

2.组成规则

小组成员的组成规则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学习风格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成员组成的差异性为团队提供了更丰富的认知信息,各种不同观点的交集能促进小组的创造力,更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才能。

3.座排方式

小组座位的安排通常是按长方形围坐,桌子不适宜太宽或太长,避免小组活动时容易产生组员的游离。遵循的原则:始终和小组成员在一起,根本无需移动就能加入小组。在分组时需要注意是不是有一部分学生背着讲台而坐?同时可以通过移动椅子的训练如“123移位法”来解决此问题(见下图)。

4.分组的间隔时长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当常规小组初步建立后,短期内不适宜频繁调整,固定小组最好可以保持一个学期。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调整人员,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5.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选出常规组长和学科组长。并对各组小组长进行培训。目的是要使他们学会自己开小组长会议,并学会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小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统筹等,让小组学习有序开展。各学科组长可以指导本组学生的学习,对本学科所学知识进行“过关”检查;其他组员可分别担当记录员、纪律监督员、板书员、发言人等角色,确保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合理地分工,使每位同学都有参与本组管理的机会。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附小组会议工作纸见下表。

表 小组会议工作纸

我的姓名:

我认为我们组的问题是:(对问题的描述)

我和本组同学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方法是:

我们一致认为哪些方法是有用的,因此应该采用,为什么?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日程安排:

6.评价方式

评价以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主。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弱势学生的关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找到自信。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们的青睐。合作课堂的小组建设,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教的不是书,而是“人”。学生不仅能从小组合作中学会各项技能,提升表达、沟通、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减少学生的厌学现象,使学生“知学”“好学”“乐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丹·柏秉斯基,邓鑫译.团队正能量:带队伍就是带人心[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2]赵伟.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3]林洁菁.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建设策略[M].广西教育,2010(21).

[4]石晓煦,何文军.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人民教育,2003(5).

[5]林俊.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策略[J].山西教育, 2003(15).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成员教师学生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