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共享发展的路径
2017-07-06嘉卫东
嘉卫东
[摘 要]本文说明了信息化对提高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疗共享发展的意义。从医疗机构、政府等方面分析医疗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大型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基层卫生服务点的信息化建设、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联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的路径。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医疗;共享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26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纳入“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这意味着我国要加快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据前瞻产业院预计,未来几年内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1年时,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超过870亿元。
1 信息化对促进医疗共享发展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医疗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政府来说,信息化使医疗更加精细化,有助于推进医疗机构的医疗专网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各联网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医疗协同和智慧决策,形成便捷、互信的医疗健康服务流程,破解医疗体制改革的难题,从而提高地方医疗公共服务水平。
1.2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整合的智慧医疗体系除去了医疗服务中各种重复环节,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提升了诊疗速度,让诊疗更加精准,同时快捷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系统,使医护工作实现无纸化、智能化、高效化,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监管效率。
1.3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对于患者来说,智慧医疗给予患者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医疗体验,“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严格控制医药价格,有效促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2 医院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医疗机构方面
由于院长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精力往往更多地集中于医疗业务和行政管理上,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对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的把握会出现一些偏差。大部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一件“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是“烫手的山芋”,实际使用效果不佳的“产品”。此外,资金不足是绝大多数医院普遍面临的难题。据专家估计,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实施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多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医院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开展信息化建设,或者由于资金供给不足,已开始的项目也会半途中止。有些医院更愿意投资在能立即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上,不愿意投资在不能直接看到效益的信息化建设上。
2.2 政府方面
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互享需要大数据的支撑,涉及卫生计生、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农业、商务、中医药与教育、公安、民政、体育、统计、旅游、气象、保险监管以及残联等20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协作才能进行。由于政府部门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上引导不足,部门利益和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难、集成共享难和业务协同难的问题。
3 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的路径
3.1 大型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3.1.1 建立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且复杂多变,同时各部门之间(包括院外,如医保)的数据需要随时共享、交换及处理。HIS系统促使医院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在医院管理、临床医疗、护理、财务、后勤物资、医保等多层次、多部门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使用期间,HIS实现了药品信息在门诊、药房和收费处快速传输,防止出现多收或漏收的现象,对不合格的处方或多收漏收的处方及时进行反馈;实现了将原来手工环节中的检查单、注射卡、纸张处方、门诊日志等通过网络传递;与影像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流,不仅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医院的运作成本。
3.1.2 建立先进的医院资源计划系统
HIS是面向医患前台的信息收集系统,而HRP是面向医院管理后台的信息处理系统。通过HRP系统对HIS系统收集的相关业务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可有效提升传统HIS的管理功能,其面向合理流程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全面可视化,可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资源配置效能,从而使管理科学化,使医护分开核算、三级分科管理、零库存管理、顺价作价、多方融资、多方支付以及供应链管理处于有效的控制下。有利于健全对医疗、药品、耗材等收入构成及变化趋势的监测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协同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药品招标采购、药品使用等行业信息,助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
3.1.3 建立医院和个人之间沟通的信息平台
个人用户终端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感受。某三甲医院建立了各种个人用户终端。如市中心医院的电子排号叫号机、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自助查询机等可以实现自助挂号、预约、缴费、查看报告、了解候诊信息等,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用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实现这些功能,节省了患者的就诊环节和就医时间。通过电子病历,患者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健康信息的功能服务性,加强了医患间的信息流通,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健康信息效益。此外,电子双向转诊使患者办理转诊不必在医院之间来回奔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3.2 基层卫生服务点的信息化建设
3.2.1 遠程诊疗系统建设
遠程诊疗系统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可向医疗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医疗援助,有助于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3.2.2 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村卫生室计算机管网的重新铺设,机房、无线局域网络和服务器的升级,配备电脑,开发整合村卫生室信息化软件,使基层医疗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3.2.3 社区健康小屋建设
通过健康小屋的数字化健康设备和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系统,用信息化手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疾病危险因素监测评估、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国际旅行卫生健康保健等智能应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居民在家门口检查自己的健康情况并在家进行治疗。
3.3 医疗数据的互通互联建设
3.3.1 推进居民健康信息卡项目建设
居民健康卡信息系统涵盖居民基础健康档案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多方面的卫生服务系统软件。相关人员以为市民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通过与银行信息系统有效对接,使市民健康信息档案的“多档合一”和互联、互认、互用管理,实现患者就医一卡通,为市民提供以预防为主的更有效、更健康的医疗服务。
3.3.2 实现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全覆盖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检查、检验信息统一接入市人口卫生计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市级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检查结果信息的共享,使接诊医生随时调阅患者历史就诊记录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避免转诊患者重复检查。
3.3.3 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网服务
整合医疗、公共卫生、居民健康信息数据,完成市级健康信息平台与省卫生平台和市中心医院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以及全员人口数据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并全面应用。
3.3.4 实现医保交费电子化
将医院与医疗保险信息平台互联,患者在入院时即可调用医保信息,在医保平台上为患者的治疗进行报备、审核,出院时按医保的标准直接进行结算,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Z].2016.
[2]博思数据研究中心.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投资方向咨询报告[R].2016.
[3]吴奇.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硅谷,2015(2).
[4]唐榛,马金兰,陆晨.浅谈信息化建设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促进[J].新疆医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