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江海风味培育“食”尚精英
2017-07-06潘子超
潘子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民俗造就一方食。”南通市位于江苏省最东端,与上海隔江相对,座落在南通市紫琅山麓的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创办烹饪专业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促进南通江海菜饮食文化与专业建设相融合,弘扬和传承江海菜的饮食文化。30多年来,学校不仅为南通餐饮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而且打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专业品牌。
实践+创新,激活烹饪课堂
在学校的中餐烹调实训室里,烹饪专业部副主任马骥老师正在向学生们讲解“芙蓉鸡片”的做法:“注意这道菜手勺舀‘鸡缔成柳叶片时,形状要整齐,油温要低,用油养熟。下面请同学们试做一下这道菜。”说完,马老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这道菜。
马老师向记者介绍道:“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实训室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平时的技能训练教学中,我采取行为引导法、探究教学法、创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创新氛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刚才的‘芙蓉鸡片教学中,在学生们掌握好制作方法后,我还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生从‘芙蓉鸡片联想出‘芙蓉鱼片‘芙蓉虾片‘芙蓉虾球等菜品,并推导出菜品的制作技术与技巧。”
除了引导学生在已有菜肴的基础上联想出其他菜肴,学校还鼓励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向学生提供鸡肉、草鱼、豆腐、土豆等普通原料,让学生自行创造菜肴。对于创造的菜肴,学校有三个要求:一要体现原料的性质和特点,二要具有工艺性、实用性,三要有突破性。这就需要学生在原有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积极思考。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创造的菜肴,我都让学生们相互比较、评价、打分,我最后给予总结评价。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有的学生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研究新的菜肴做法。通过自创菜肴,为学生们以后在企业实习中创造像模像样的菜品打下基础。”马老师说。
学校副书记、副校长孙勇对记者说:“我们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服务星级高档酒店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现代化大酒店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操作,更重要的是具有团队精神。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模拟餐厅生产进行实战练兵,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模拟餐厅生产就是把实习间当做大酒店的厨房,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情景化教学。老师安排学生轮流担任厨师长、班组长、厨师等职业角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断变换角色,既能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要求,又能了解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熟知菜肴的制作流程。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老师还会扮作客人,按菜谱点菜,学生自由分组制作。课程结束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就制作速度、卫生情况、菜肴质量、工序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模拟餐厅生产既促进学生扎实各项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学校+企业,共育专业人才
一个专业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学校烹饪专业在保持传统教学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创新,寻求更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学校与南通大饭店合作组建了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成为南通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学校副校长梅广龙说:“我们共选取了17名学生参加本次试点,为每一位学生都配置了带教师傅,做到了一对一的充分培养。带教师傅由南通大饭店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威望与知名度的师傅担任。师傅们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按照《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生产情况。”
为保障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勇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厨师代表共同组成的专家组,研讨制定了《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以提高学徒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徒在校内完成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就进入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一、二年和第三年第一学期在校企合作框架下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岗位真实环境中及带教师傅指导下进行实践,重点掌握专业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企业文化;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将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贯通,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工作的能力。
学校葛刚校长对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次组建烹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可以说是实现了‘三赢。对学生而言,试点班强调‘做中学,把教室设立在企业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实现了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企业而言,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择优录用,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校而言,试点班深化了校企合作,开拓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未来,我们还会将试点班的经验推广到全校。”
名师+名厨,传承江海风味
优质的教学来源于优秀的教师,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都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都是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或江苏省烹饪大师,他们在烹饪领域有一定的威望,既是名师,也是名厨。2011年9月,学校将这些优秀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组建了张继华烹饪名师工作室,由高级讲师、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技师,“中华金厨奖”“中国长三角十大名厨”“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烹饪大师”“南通市有突出贡献的高级技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张继华老师领衔。工作室依托学校烹饪专业,主攻江海菜点的创新与技术研发、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和江海饮食文化及传统技艺传承,在学校教学、研究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百花文蛤球、乌圆荪花、蟹粉黄鱼狮子头、鱼趣、养汤狼山鸡,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摆在面前,不禁让人食指大动。工作室主持人张继华告诉记者:“这些菜品都是工作室的成员们花了很长时间共同研制的,先后在国家级、省级烹饪技术比赛中获金奖。其中,蟹粉黄鱼狮子头、养汤狼山鸡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菜。除此之外,我们设计的通城‘八碗八宴、‘江风海韵宴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宴,被江苏餐饮行业协会认定为‘江苏特色名宴,并在2013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暨第四届江苏乡土风味烹饪大赛中荣获团体赛金牌。”
工作室成员一直积极挖掘、整理江海菜的民间传说,收集江海菜的佚文野史,探索江海菜的烹饪技艺,并将传统与创新有机融合,研发了“新派江海菜”。“新派江海菜”在江海菜肴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烹饪理念改良而成。“新派江海菜”的推出,不仅在南通获得成功,而且在南京、常州、江阴等地也相继获得成功,山西等地的酒店经营者也纷紛慕名而来寻求合作。同时,工作室成员还参编了中国大菜系《苏菜》、国家级规划教材《烹饪基本功》《地方风味菜点制作》等书籍,独立编著了《新派江河海鲜100味》《新派鱼头菜肴100味》《田园时蔬100味》等书籍20多本,为传承江海美食文化、打造江海美食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是工作室的另一重要目标,张继华烹饪名师工作室的大部分成员都有多年参与课改的经验。在教学中,工作室要求全体成员把平常每一节课都当成课改研究课题,把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并且让老师们将上课时运用的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同时,工作室还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结合学校青蓝工程,制定了“师带徒”制度,师徒签订《大师带徒协议书》,以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工作室本着“绿色厨艺、健康饮食”的理念,注重吸收国际烹饪行业的最新发展理念和成果,增添了德国万能蒸烤箱、全自动烹饪机、微电脑智能煲仔炉、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分子烹饪设备低温烹饪机等先进的烹饪设备,彻底改善烹饪环境,提高烹饪效率,真正做到烹饪现代化、科学化,起到了行业风向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