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与变化
2017-07-06张玉霞
张玉霞
【摘要】勤工俭学长期以来都是以创收为目的,同时还具有育人的作用。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就需要将勤工俭学充分利用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注重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在新课改中,勤工俭学被安排到补充教育范畴,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教育作用。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非常有利。本论文针对勤工俭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与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 勤工俭学 发展 变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01-01
引言
勤工俭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将勤工俭学落实到教育领域中,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要更为全面而具体,就要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开展教育,以使得学校的经济活力有所增强。
一、勤工俭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学校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了变化,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的各项经费充足,教師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将勤工俭学落实到教育中,实施劳动教育,可以转变教师对勤工俭学的观念,认识到勤工俭学并不是由于物质条件差,而已经成为了一种教育途径。
进入二十一世纪,勤工俭学已经多方面发展,其目的不止于创收,而是要为教师和学生塑造更好的教育学习环境。通过勤工俭学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不仅是人的生存之道,更是一种锻炼。学生热爱劳动,才能够成为四化建设的接班人,对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极为重要[1]。将勤工俭学充分利用起来发挥育人的作用,劳动知识教育和劳动技术能力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教育实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所以,对勤工俭学教育模式充分利用起来,有助于提高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对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人才极为重要,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勤工俭学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社会的快速发展,勤工俭学的内在涵义有所新的变化。对于勤工俭学的认识要与时俱进,才能够提高适应性,同时还要从教育的角度做出战略调整,以使得勤工俭学符合教育事业的各种新要求。对于勤工俭学要做好转变工作,其一,从勤工俭学以创收为目的转向服务育人,让勤工俭学服务于教育,包括师生生活、课程教学改革等等,都可以将勤工俭学充分利用起来,落实到加强管理的工作中,以服务增效的发展观念对教育不断创新,做到勤工俭学规范化,由此而实现了教育与创收相结合[2]。其二,将勤工俭学落实到职能管理工作中,从经营型的管理转向服务型的管理,以服务引导学生建立服务思想,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是自己的职责,也是生存之本。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勤工俭学作为有效的教育途径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在学生的勤工俭学中正确引导,做到育人和创收两收获。其三,做好收益分享工作,鼓励学生将勤工俭学的收益除用于自身学习与生活之外,也可以用于资助给贫困山区学生。启动献爱心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收获奉献给需要资助的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可见,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有利。
三、新时期勤工俭学的变化
勤工俭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与课堂教育的重要性是等同的。学生在勤工俭学活动中,可以对劳动持有正确的态度,使得技术能力和智力能力都有所增强,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不断地参与劳动中,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更为乐观地面对生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使自己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够学到很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由此可以获得全面育人的效果。
(一)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培养。勤工俭学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劳动知识以及技术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持有正确的劳动观念,有助于对学生的劳动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更具有生活意识。勤工俭学可以将思想教育落实到行为上,做到知识与技术能力相结合,使教育具有实践性[3]。勤工俭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学生以这种方式接触社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诸如,爱护公物、艰苦奋斗、遵守纪律等等都可以在勤工俭学中获得培养。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就会认识到生存的不易,就必然会对所获得的倍加珍惜,能够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要表达的内在涵义,从而更为珍视各种劳动成果。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开展勤工俭学让学生有机会进入到实践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勤工俭学事实上就是劳动技能培训的过程,学生在劳动中不仅学会了技能,而且动手能力也会增强。劳动技能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掌握了很多的劳动技能,就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将来就会有更多的出路。特别是在学生勤工俭学中,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自然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融入其中,做到知识的相互渗透,让自然课知识和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4]。学生还可以将所获得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还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勤工俭学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就业技术能力落实都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充分地与大自然接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在大自然的感染下得到升华,身心得到了陶冶。学生勤工俭学,通过参与劳动让自己得到锻炼,创造的潜质也会在劳动中得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勤工俭学获得知识[5]。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并从中有所成就,他们就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心。比如:在每年的植树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造林活动,包括教师和校领导都参与造林,以保证植树的质量。在学生植树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教育。在学生劳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大自然中劳动,可以培养情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勤工俭学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长期以来,当人们提到勤工俭学,都会想到这种做法是为了维持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勤工俭学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且勤工俭学的形式也不断地实现创新,更为符合教育实际。目前中国倡导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宗旨,对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勤工俭学也要立足于实际,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从学生培养的角度而言,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还可以发挥对学生的时间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奇芳,宗晓虹.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护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05):219—221.
[2]高智,辛勤,辛怡萱,苑博,牛研,刘安康.正确认识勤工俭学及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33—134.
[3]辛怡萱,辛勤,高智,等.对我国大学生勤工俭学维权对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 135—36.
[4]鲜超,彭迪,姜珊,熊振宇,黄芳.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及问题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2):63—67.
[5]刘子怡,钟晓丽.试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