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多维效应测度
2017-07-06张跃强陈池波苏永伟
张跃强,陈池波,苏永伟
(1.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2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多维效应测度
张跃强1,陈池波2,苏永伟2
(1.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20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文章基于湖北省2000—2014年的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资料,运用GM(1,1)模型测度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多维效应。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后,湖北省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业生产总值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负误差越来越小,并逐步变为正误差且正误差越来越大,从而说明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效应是积极的。
GM(1,1)模型;农业补贴政策;政策传导;传导效应
0 引言
自2004年以来,党和国家已连续13年将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为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而农业补贴政策是这些众多农业支持政策中的重要代表。国家期望通过以农业补贴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的传导,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随着农业补贴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国内外学者关于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或产生效应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从理论上探讨农业补贴政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钟甫宁等(2008)、肖琴(2011);王文娟(2011)、程国强(2012)、吴海涛等(2013)经过研究均发现: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进而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1-5]。刘长生和简玉峰(2005)比较分析了在WTO框架下的生产补贴和出口补贴两项政策的效应。黄季焜等(2011)经分析后指出:农业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加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存在重大扭曲现象[6]。曹帅等(2012)对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变动趋势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7]。在国外,学者们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则出现的更早。P G Jarnes(1970)、Littlet和Scott(1970)、Kym Anderson和Yujiro Hagami(1985)等学者主要探讨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理论依据,且农业补贴政策对于世界农产品贸易以及相关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业补贴的方式上,Gale等(2005)指出:应充分发挥农业补贴资金的集聚效应,若是分散的补贴方式则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不大[8]。OECD(2008)分析了OECD成员国的农业政策,尤其是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9]。Kevin C Kennedy(2008)探讨和研究了多哈回合中美国棉花补贴问题的争端及解决机制。Daniel A Sumner(2012)梳理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和演变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补贴政策已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应注意补贴的方式和重点。这些成果对于进一步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效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但我们还发现直接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增长这些经济指标同时考虑在内,以综合测度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多维效应,在这方面学术界的研究还较为单薄。基于此,本文通过运用GM(1, 1)模型,并以湖北省为例,对农业补贴政策传导的多维效应进行测度,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相关研究。
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1.1 数据来源
根据需要,本文数据均来源于2001—2015年的《湖北统计年鉴》以及《湖北农村统计年鉴》。同时,为满足数据的可比性和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特以2000年为基期,对各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业生产总值的数据资料,运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而粮食产量的数据资料不涉及价格变化的影响,故用原始数据直接进行分析研究。
1.2 分析方法
根据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学习,要考察一项政策传导实施前后对有关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学术界大都采用的是“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因此,本文在考察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前后对有关经济指标产生的作用时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将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前后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以得出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的图示,如图1所示。
图1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
“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政策传导实施前的趋势线Q1Q2投射到政策传导实施后的某一点A1上,然后将这一点同政策传导实施后的A2点进行对比,若A2点所代表的观测值大于A1点所代表的观测值,则说明政策传导实施效应为正,政策传导实施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由于该方法考虑到了事物的过去发展情况对事物现在及将来发展的“惯性”影响,因此这种方法较为符合实际,故本文在研究时主要是在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上来考察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
1.3 模型选择
本文在“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一阶一元灰色模型,即GM(1,1)模型来测度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灰色系统理论所研究的系统具备这样的特征:在这个系统中,选取的样本少,因而信息较为缺乏,故形成了有些信息已知,但有些信息未知的状况。灰色系统理论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些已知信息来找出数据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未来行为的有效性预测。同时,灰色系统理论指出:在进行预测研究时一般以3到8个数据为最佳选择[10]。
根据一阶一元灰色模型GM(1,1)的要求,本文是以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作为考察对象,将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重要政策目标,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经济增长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前湖北省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资料,初步分析相关水平的发展趋势,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后的2005—2014年的目标水平进行预测,最后将实际值和预测值进行对比,以得出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
1.3 .1GM(1,1)模型的构建
GM(1,1)模型主要适用于对时间序列变量的预测和决策。具体模型如下:
若给定原始时间序列数据数列X(0)有n个观测值,即:
将数列X(0)经一次累加生成后可建立GM(1,1)的一阶微分方程:
其中:
求解(1)式,可得到原始序列的预测模型:
1.3 .2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
模型选定后,必须通过检验后才能判定该模型是否合理。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一般有三种方法可以选择,分别是相对残差大小检验法、后验差检验法和关联度检验法。而对于GM(1,1)模型多采用残差检验法和后验差检验法。
则绝对离差的计算公式为:
相对离差的计算公式为:
后验差检验法是用方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进行检验,其计算公式为;
小误差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模型的精度由方差比和小误差概率共同决定。该模型的精度一般分为四级,如表1所示。
表1 GM(1,1)模型的精度等级
模型的精度级别取小误差概率P的级别和方差比C级别的最大值。
2 多维效应的测度:以湖北省为例
在测度之前,首先给出湖北省2000—2004年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业生产总值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业生产总值数据资料均是以2000年为基期,运用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处理。
表2 湖北省2000—2004年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业生产总值数据
基于表2中的数据为原始序列分别建立模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根据灰色算法可分别得到如表3所示的GM(1,1)模型。
表3 湖北省各指标的GM(1,1)预测模型
在表3的基础上,分别利用该模型进行残差检验和对湖北省粮食产量、农业纯收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值拟合,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湖北省各指标实际值与模拟值误差比较
表4是根据残差检验法,得到了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总值这三项指标实际值与模拟值的误差比较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得到这三项指标的模拟值和实际值均比较接近,其中,粮食产量平均相对误差为0.6699%;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相对误差为0.7971%;农业生产总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9665%。从理论上说,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这三个指标发展的一般趋势。
由于选择的是“投射—实施后”方法,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主要目标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政策传导实施前,按照考察指标水平的发展趋势使用GM(1,1)模型预测未来几年的数据,相当于将按政策传导实施前该发展趋势投射到政策传导实施后的时间段上某些点上,再将政策传导实施后的实际数据与预测未传导实施政策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模型预测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
3 结果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预测是依据过去的以及现在的数据,使未来的数据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在没有新的作用力(如政策的传导实施)推动的情况下,数据上下波动的幅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预测值与实际值是基本接近的,此时的预测值刚好是政策没有传导实施前的投影;当有作用力进入(如政策的传导实施),使用GM(1,1)模型的预测值(投影)与政策传导实施后的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正好是本文要研究的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
由表5的结果可看出:2004年前后,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具体来看,粮食总产量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由2004年前的负误差变为2004年后的正误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由2004年前的较大负误差先变为2004年后的较小负误差,并在2009年实现了正误差,之后正误差呈扩大趋势;农业生产总值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变化也呈现出由2004年之前的较大负误差先变为2004年后的较小负误差,并在2007年实现了正误差,之后正误差也呈扩大趋势。
以上这些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后,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业生产总值的实际值,使得这三项指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负误差越来越小,并逐步变为正误差且正误差越来越大。这些变化特征与2004年开始全面实行农业补贴政策的时间段是吻合的,也说明了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是积极的,表明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是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关系密切,但也与其他农业支持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有关,同时还离不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对模型的计算和具体项目数据统计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系统误差。因此,利用GM(1,1)模型测度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经济增长的效应只能是一个定量化的描述,证明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的确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
同时,尽管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本例中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以及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显现,均是经过几年之后才实现的;二是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因具体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方面的效应更为显著,这也成为湖北省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长的重要原因;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面的效应次之;而在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方面的效应相对较差。
表5 湖北省GM(1,1)最终预测结果
4 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力度。尽管我国逐年加大了农业补贴政策力度,但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使得总额较大的农业补贴资金分配到每个农户手里,就变成了几百元甚至是几十元的支农资金,而这对于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来说,显然是微不足道的,因而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效应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需要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业补贴政策力度,增加农业补贴资金总量,以对农民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吸引,为确保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效应的提高奠定基础。
(2)加强涉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前文分析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这一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与在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过程中,各涉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有关。为此,在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各涉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委托农业部门牵头,将水利部门、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部门召集起来,共同商议利用好农业补贴政策的方法和策略,努力发挥农业补贴政策对政策作用对象的帮扶带动作用,有效提升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的效应。
(3)多措并举及时反馈农民意见。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其主要原因也包括管理部门对农民关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以及传导的意见反馈不及时,从而也影响了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因此,为使农业补贴政策的传导实施顺利运行,应采取多种措施及时反馈农民的意见,包括指派专人到村进行定时定点反馈;通过E-mail、QQ等网络方式,随时进行反馈;召开村民大会进行现场反馈等多种措施,努力完善反馈机制,缩短农业补贴政策传导实施产生效应的时滞。
[1]钟甫宁.农民角色分化与农业补贴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J].管理世界,2008,(5).
[2]肖琴.农业补贴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及其政策改革分析——基于顺序logistic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3]王文娟.新形势下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1,(7).
[4]程国强.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2,(1).
[5]吴海涛、霍增辉、臧凯波.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6]黄季焜等.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2011,(1).
[7]曹帅等.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4).
[8]Gale H F,Lohmar B,Tuan F C.China’s New Farm Subsidies[R].Outlook Report No.WRS-05-01,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Washington,DC,Feb 2005.
[9]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at a Glance[R].Paris: OECD,2008.
[10]刘思峰.灰色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浩天)
F328
A
1002-6487(2017)11-0133-04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7Q09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014)
张跃强(1982—),男,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陈池波(1961—),男,湖北监利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苏永伟(1983—),女,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