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山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优化路径
——以武夷山市为例

2017-07-06倪伟星

林业勘察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武夷山市木荷林带

倪伟星

(福建省武夷山市林业局,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实践表明,生物防火林带具有生态、经济、社会、防火、通道等五大效能,是阻隔林火蔓延、控制大面积林火发生的重要举措,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减少林农损失的重要保证。武夷山市地处武夷山脉北段,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多年来,该市森林防火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本文以武夷山市为例,研究南方山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关键技术,以便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借鉴。

1 武夷山市防火林带建设概况

武夷山市土地面积280 280 hm2,林地面积236 740 hm2,森林覆盖率80.28%[1]。全市现有防护林带长度681 km,面积1 021 hm2。近3年来,武夷山市共发生森林火灾7次,过火面积150.5 hm2,森林火灾年发生率0.97 次/10万hm2,远低于全省的10 次/10万hm2的目标责任水平(表1)。

表1 武夷山市近3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

据统计,2013年以来武夷山市新造生物防火林带面积651 hm2,防火树种有木荷、火力楠、杨梅、杜英、油茶等。种植面积较大的有木荷、火力楠、杜英,三者合计面积达新造林带面积的78.4%(表2)。

表2 武夷山市2013年以来新造生物防火林带树种构成

2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重要性

2.1 生物防火林带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武夷山市地处福建西北部,境内峰峦叠嶂,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给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山区丰富的植被、林下大量的可燃物,极易导致火灾迅速蔓延,并给扑救带来巨大的困难。由于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大型灭火工具进山困难,严重制约了运水工作,灭火人员往往只能依靠简单的扑火工具进行扑救,因此,建设好生物防火林带,防患于未然,是森林防火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2.2 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阻滞林火扩散蔓延

将生物防火林带布设与工程、自然等阻隔带形成网络,把集中连片的森林分割成一个个网格状的闭合圈,能有效阻滞林火扩散蔓延。如2013年2月5日,武夷山市洋庄乡五渡村因一农民烧坡脚田边荒草不慎跑火,又临近傍晚风势加大,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当时赶到现场的扑火队员无法靠近火场,森林防火指挥部临时通知供电部门停止供电,导致从灾区附近经过的火车被迫停车。火势蔓延一段距离后,正好遇到宽度为20 m的木荷生物防火林带和山谷,林火烧到林带后遇阻而自然熄灭。

2.3 生物防火林带有利于组织火灾扑救

生物防火林带是扑火队伍快速接近火场的安全通道,是向火场快速运送扑火物资的有效通道,也是扑火队员遇到危险时的逃生通道。如2015年12月24日,武夷山市岚谷乡黎口村林农因炼山烧杂造成跑火。该地山高林密,天干物燥,恰逢大风天气,火焰瞬间高达十几米。分管副市长、林业局局长等指挥部领导及时赶到现场指挥,但火势异常凶猛,风力灭火机和水泵均无法压制火势。经充分观察山场周边地形及植被情况后,火场前线指挥组决定沿着2014年营建的木荷防火林带输送扑火力量,并依托该林带,采取内侧边点迎面火边清理余火的方法进行扑救。这种方法极为有效,林火很快被扑灭,且人员无一伤亡。

2.4 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阻隔农事火源进山入林

2000年,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编制了《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2000-2010年)》。根据该规划,管委会从2000年开始,按照“分步推进,形成网络”的要求,在山脊山脚田边等易发火险地带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以樟树、桂花、木荷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林带布局科学合理,并形成闭合圈。该地区至今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取得良好成效。

2.5 生物防火林带可成为永久性的防火设施

经过合理布设、有序配置的生物防火林带,可持续发挥防火作用,其有效期可持续很长时间。在山脚田边、村旁宅旁等易引发森林火灾的地段,种植经济果树等生物防火林带,只要不荒芜,从种植之日起就能发挥隔离火源的作用。如武夷山国有林场汀浒工区1959年营造了600 m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目前林龄已达58年,林分长势良好,防火功能极佳。

3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难度大,标准低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后,武夷山市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林地使用权(简称林权,下同)可分别由集体、国有、个体、社会企业法人或组织等拥有,而林地所有权则归集体或国家,林权趋于分散。在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过程中,林权所有者往往配合不力,协调困难,甚至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这给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些生物防火林带涉及生态公益林区,由于采伐、审批程序繁琐,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同时,不少已建的生物防火林带未达标,一些地方防火林带的带宽不足15 m,长度未达到1 km,防火林带时断时续,无法真正起到阻隔林火的作用。一些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区域立地条件差、海拔较高、气候恶劣,技术指导未到位,防火树种成活率低,且后期缺乏经营管护,造成单位面积株数较少,长势不良。这些因素均或多或少地降低了生物防火林带的阻火功效。

3.2 布局不尽合理,网络体系不健全

根据相关规范,生物防火林带设置应尽可能与道路、河流等自然阻隔系统相结合,以形成闭合圈。然而现有生物防火林带大多营造在主山脊和重要行政区界上,山脚田边等人为活动频繁的森林火灾易发频发区多数未列入规划,或实施难度大,导致生物防火林带无法与道路、坡脚地、农田、山沟等自然地形地物形成闭合圈。此外,多数林区内的重要军事、通信、电力、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生产生活设施设备以及建筑物四周未设置必要的生物防火林带,给森林防火带来巨大的隐患。

3.3 经费渠道不畅,补助力度小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及抚育管护均需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虽然中央、省级、设区市财政均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数量相当有限。国家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项目列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并下达给全国各地,但没有安排建设资金。2004年福建省林业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林火阻隔体系工程建设的通知》,生物防火林带补贴500 元/km,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成本多在12 000 元/km以上,省市补助力度明显偏低,基层配套压力十分大。武夷山市属经济后发展地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市财政收入相对较低,可用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从而导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大面积欠账。

3.4 林农积极性不高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工程,其树种选择主要考虑防火效益、生境要求等,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前提。同时,生物防火林带多营造于山脊田边,属线性工程,即使种植经济效益好的树种,由于规模效益受限,其经济效益亦可想而知。有鉴于此,在武夷山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过程中,林农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意识不强,营造积极性不高,管护维护的积极性低,一些林农甚至对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怀有抵制情绪。部分已建生物防火林带时有遭受剃枝、盗砍等人为破坏的现象。

3.5 林带落地困难

武夷山市现有林地面积236 740 hm2,其中集体林地166 232 hm2,自留山6 108 hm2,承包责任山80 055 hm2,涉及全市7个乡镇、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开展林改后,武夷山市发放林权证43 369本,涉及林地185 907 hm2,每份林权证平均林地面积6.7 hm2。这些林权证分别由个体或各类组织持有。可见,林改后林权主体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结构小型化的特点。修建一条生物防火林带少则涉及数十户经营主体,多则成百上千。目前山区林农多数长期外出打工,导致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协调难度极大,规划建设的生物防护林带存在落地难、进度慢等问题。

3.6 树种结构不尽合理

2013年以来,武夷山市共建设生物防火林带651 hm2。木荷、火力楠、杜英构成防火林带树种的主体,其比例高达78.4%,其中木荷面积约占50%,而杨梅、油茶等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仅占10%左右。尽管木荷是优良的防火树种,但从生物防火林带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等角度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如木荷喜光,幼年稍耐庇荫;油茶怕寒冷,喜温暖;杨梅,喜酸性土壤;桂花喜温暖,湿润。武夷山市地貌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即使在同一区域,山脊、山谷、田边也有所区别。而武夷山市在选择防火林带树种时,并未根据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有些地区树种选择不合适,未做到适地适树,比如在光照条件较差的阴坡营造油茶防火林带,造成树种生长缓慢,防火效益低下。

3.7 经济效益不佳

李飞峰[2]以生物防火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杨梅、油茶、木荷等防火林带的经济效益。通过测算,油茶年平均经济效益为12 013元,杨梅年平均经济效益为42 328元,茶园年平均经济效益为56 400元,木荷年平均经济效益为5 015元。若单纯从经济效益看,油茶是木荷的2.40倍,杨梅是木荷的8.44倍,茶园是木荷的11.25倍。显然,防火林带建设因树种不同,其经济效益存在巨大差异。武夷山是我国著名产茶区,也是全国毛竹之乡。近年来各种林业税费相应减免,林地收益预期值增大,其稀缺性不断升高。山区林农或组织机构纷纷将林地用于经营茶叶、杉木、马尾松、毛竹林,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因此,对经济效益明显不佳、以木荷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兴趣不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3.8 建档不规范

福建省早在20世纪未即开展森林资源建档工作,每年进行年度更新。但全省至今未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档工作。武夷山市属南方集体林区,多年来对生物防火林带工作十分重视,但对生物防火林带的资源建档工作却进行缓慢。全市生物防火林带仅有不完整的统计数据,且无法落实到山头地块,导致资源不清、分布不详、管理不便。

4 优化路径

4.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大力推进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构建生物阻隔带和自然阻隔带相结合的林火阻隔网络,有效控制森林火灾危害。结合武夷山立地条件、气候特点等环境因素,合理确定造林树种及配置,重点营造木荷、油茶、杨梅、木荷+火力楠(或楠木)、木荷+阔叶绿化苗(抗火性强树种)等生物防火林带。在具体地块上,要结合立地条件和小气候特征,科学、合理地配置树种。山脊地带立地条件较贫瘠,应选择较耐贫瘠、耐火的木荷为主要造林树种;在山脚、田边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可选择油茶、杨梅等防火、经济效益俱佳的树种进行造林。武夷山为“双世遗”城市,在景区周边、道路两侧等重点地段,可营造以红叶石楠为主,以桂花、火力楠、杨梅、油茶、木荷等为辅的生物防火林带,以增强其观赏性。针对武夷山市林农种植木荷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引导林农种植桂花、闽楠、香樟、红叶石楠等防火树种,以达到“绿化、美化、香化”的效果,并有效提高防火林带的经济效益。

4.2 科学造林,提高质量

在进行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时,林业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以提高建设质量。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段,要采取必要的生态防护措施。防火林带整地标准为:以林火平均高度的2~3倍,确定林带宽度为15~20 m;全面砍除、清理地面杂灌和杂草,进行明穴整地。立地质量较差的林地应采用容器苗造林。油茶、杨梅选用2年生Ⅰ级容器苗,木荷、火力楠等其他防火树种选用Ⅰ级苗。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裸根苗栽植前,必须用泥水浆根,并尽量选择阴雨天气造林。为使防火林带尽早郁闭,应合理确定林分栽植密度和株间距。如油茶栽植密度为1 500~1 800 株/hm2,株间距2.5 m×2.6 m~2.3 m×2.4 m;杨梅栽植密度为900~1 200 株/hm2,株间距3.4 m×3.4 m~2.8 m×2.9 m;其它乔木树种栽植密度为2 505~3 000 株/hm2,株间距2 m×2 m~1.67 m×1.67 m。在重要防火区域,如主山脊上,林带应修建成3个层次,其中外层树木宜矮化,内层培育大树,形成矮—高—矮的林带结构,既能阻挡飞火,又能有效阻挡地表火。

4.3 加强管护,提升功能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生物防火林带多营建于山脊、田边等立地、水热生长环境较差的地段。2013年以来,武夷山市每年修建生物防火林带超过100 km,由于管护不当,导致相当部分的林带生长不良,甚至报废,因此,加强后期管护尤为重要。生物防火林带在造林后要连续抚育管护3 a,以促进林带尽快郁闭。第1年抚育管护2次,主要任务是全面锄草、扩穴培土、挖净茅蔸,并进行施肥。

第1次一般安排在晚春,即4~5月,第2次一般安排在晚夏至早秋,即8~9月。第2年和第3年各抚育管护2 次,主要任务是锄草抚育。时间与第1年相同。如有死亡,应及时补植。在立地条件较差、杂草较多的地段,营林后要及时除草松土,抚育扩穴,营造良好的苗木生长环境。在除草过程中,尽量不使用除草剂,宜用人工割除。松土应里浅外深,不伤树根,深度5~10 cm。

4.4 积极引导,加大投入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项目,地方政府应加强宣传,积极引导,让林农参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与保护,营造群策群防、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按单位面积进行补贴,可按营造防火林带验收情况,分阶段拨付补贴资金;地方政府加大配套建设资金,在油茶、杨梅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地段,可整合防护林建设资金、中央造林补贴资金[3]。林业部门要将防火林带工程与专项资金造林、迹地更新、造林绿化等相关重点工程建设实行“四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4.5 开展建档,及时更新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相应的软件,将生物防火林带现状、分布、生长情况等信息全部落实到1∶10 000林业基本图上,并与森林资源管理软件相衔接,实现生物防火林带的信息化管理。该软件应具有信息录入与查询、矢量图制作、小班数据统计、辅助规划设计等功能,由专人管理,每年进行数据更新。

5 小结

生物防火林带对南方复杂的低山丘陵地区的森林防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开展林改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不规范、建设经费紧张、林农营造积极性不高、林改后落地困难、树种选择不当、经济效益不佳、建档不规范等。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事关森林防火大局、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武夷山市针对以上问题做了有益的尝试,并总结出进一步优化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若干路径。但森林防火永远在路上,提高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质量任重而道远。

本文承蒙陈信旺教授级高工指导,特此致谢。

[1] 何苇航,耿丹丹,王瑶,等. 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J].测绘科学,2017(11):1-12.

[2] 李飞峰.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方案选择研究 [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15-27.

[3] 范鲁安,刘萌.对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J].森林防火,2015,126(3):45-47.

猜你喜欢

武夷山市木荷林带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木荷低产林施肥试验
广西南宁木荷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快乐书面坊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小学生书面展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武夷山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武夷山市进行督办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