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7-07-05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重点学术实验室

陈 东 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作用

陈 东 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聘请国际高端人才作为客座教授、国内外访问与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和设立开放课题等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工作并促进实验室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作交流; 植物保护

0 引 言

我国确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全新挑战。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储备、重大成果培育、重大平台推进和卓越团队培育5个方面。合作交流对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升研究水平、改善实验室科研环境、不断提高运行和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作用[1]。“十二五”期间,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内外合作、人员交流、对外课题开放等途径开展了广泛深入合作交流活动,并积极主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跃了学术气氛,解决了研究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扩大了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基本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良好学术环境[2-4]。

1 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1.1 聘请国际的高端人才作为实验室的客座教授

植物病虫害是威胁农业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严重生物灾害,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针对国家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为了提升自身的研究实力、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在国内的学术影响力,加强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度,聘请了12名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客座教授每年定期进入实验室工作,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对实验室的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成果评价及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实验室的专家探讨具体学术问题、构思新的研究课题;与研究生进行交流,包括学术思想传播、具体的研究技术和论文写作指导与论文修改。每年客座教授都定期来实验室工作数周,带给实验室最新的学术思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

1.2 国内外学术访问及学术交流

国内外学术访问及学术交流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加速了科研人员学术思想更新,提升了研究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对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创造了有利条件[6]。

1.3 举办、承办(协办)、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科技发展的组织基础。为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科研工作与国际接轨、扩大国际影响和提高学术地位,实验室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专家交流互访,开展学术交流,展示了实验室科研实力,提升了学术地位,宣扬了实验室文化,增强了国际影响力[7]。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给科学家提供零距离的学术交流,将国内外高端、优秀科学家聚集在一起,通过学术报告使科学家能够发现新问题,通过信息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开阔视野,对于提高科研效率和研究水平大有益处。

1.4 开展国际合作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8]。国际合作是科研院所提升科研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对提高学科发展、增加科研成果起着重要作用[9]。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有助于提升在全球范围的掌控和调配资源的能力。我室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植物病虫害生物学领域国际学科前沿,结合实验室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开展国际科研项目合作使实验室成员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及高校直接接触,进一步将国外先进的科研资源和研究技术带回本实验室[10]。

1.5 通过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专家参与合作研究

开放课题是促进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定位的变化而发展[11]。开放课题的设立是重点实验室贯彻落实“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方针的重要手段,对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2 “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现状和成效

2.1 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客座教授作为在专业领域中较活跃的专家学者,不断通过各种国际交流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并不断跟踪、引领专业前沿。近5年来实验室聘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杜克大学的Xinnian Dong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Ary Hoffmann教授,美国总统科学委员会顾问科罗拉多州立大学Jan Leach教授,英国皇家学院院士John Pickett教授等12名国际知名专家为实验室客座教授,通过这些国际知名专家指导与合作,为我室搭建了一个对接国际科技创新及重大成果培育平台。学术成果有了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SCI论文在Nature、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ISME Journal、PLoS Pathogens等高影响水平的杂志上均有突破。发表论文与“十一五”期间对比增长了24.19%,SCI论文与“十一五”期间对比增长了58.31%(见图1),其中“十二五”期间与国外专家合作发表SCI论文273篇,由此说明这些国际一流的学者每年来实验室工作,极大活跃了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开阔了实验室成员的视野,促进了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图1 “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发表论文情况

2.2 出访交流,促进实验室的高水平论文的产出

访问交流是科研信息有效传播与共享的方法之一,纵向对比“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期(见图2)我室出访、来访情况及合作发表论文成效,可以看出,我室出访和来访人数逐年增长,同时合作发表SCI发表的论文数总量也随之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室来访人数增长了28.8%,出访人数增长了33.87%,合作发表的SCI论文增加了53.87%,其中IF≥6的有20篇,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4倍。由此说明出访来访不仅可以增强科研人员的之间的交流,更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成果的产出,还有效提高了论文的质量。

图2 “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出访与来访及

2.3 举办学术会议,提高实验室的国内外影响力

实验室通过主办和承办国际性、地区性和全国性等学术会议和高层专家论坛,通过开展四大讲堂,即“植物保护大讲堂”、“植物保护青年科技论坛”、“植物保护博士论坛”和“植物保护道德讲堂”等不同层面专题讲座。5年来,我室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办或承办国际大会、地区性和双边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共8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7次,实验室间的学术交流6次。其中我室主办了第一、二、三届北京国际分子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协办了第13届国际禾谷类锈病和白粉病会议、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等国际会议等,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有效促我室科研工作与国际接轨、扩大我室在国际影响力和在国际的学术地位。国内与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植保学科研究前沿交流平台,定期进行实验室间的学术交流,通过跨学科合作和交流,引领本领域的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巩固了实验室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

2.4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提升实验室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在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与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了科技合作。5年来,我室承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81项(含重点合作研究项目34项),其中欧盟援助项目2项、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2项、中比科技合作1项,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1项、英国牛顿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1项,科技部、农业部、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7项,与跨国公司合作项目7项,明显提升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与国外专家合作发表SCI论文;在国际学术机构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45人次,提高了我室在国际上知名度与话语权;其中CABI瑞士中心主任Ulrich Kuhlmann博士获得“201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通过“欧盟项目”的合作实施,将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转移到朝鲜、老挝、缅甸、卢旺达、蒙古等发展中国家,实现了我国植保科技“走出去”,充分展示了我室的植保科技在国际界的影响力,加速了实验室的国际化。

2.5 开放课题申请质量明显提升

开放课题的设立是根据我室的研究领域范围提出的科学命题,近5年来,开放课题申请逐年增长,资助开放基金课题83项,资助课题经费704万元,申请者来自全国4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法国、意大利、丹麦、3个国家。 “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见图3)开放课题获得的成果显著增长,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增长58.3%,SCI论文增长47.5%,申请专利增长88.2%。在开放基金支持下,国际著名的Bt分子生物学家法国农科院(INRA)Didier Lereclus教授与实验室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学主流刊物上(ISME Journal),比利时烈日大学的Frederic Francis教授荣获“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开放课题不仅仅促进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同时提高了实验室的科技产出。

图3 “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成果情况

3 合作交流对实验室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1 提升了实验室的科研实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一支重要的创新科研团队,是站在国际科研的最前沿国际大舞台上,能够将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积极投入到广泛的合作交流中[12]。通过项目的合作、参加国际会议、出访交流等形式,将国际上一流的科研技术引进来,我室通过欧盟援助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加强了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13]。显示了我室在国际上的科研实力水平,提高了我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2 为科学研究搭建了交流平台

高水平的公共研究平台不仅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科研院所的学术水平重要台阶、更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项目完成的重要支撑和保障[14-15]。进一步加强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实验室间的合作,实验室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建立合作平台。例如,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搭建的植病学科研究平台,与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搭建的昆虫学科研究平台,经过几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合作研究上,均取得了良好进展。

3.3 人才的聚集平台

一流的、稳定的科研技术团队是实验室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和科研的需求,已经充分意识到建立一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是维护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渠道[16]。十二五期间我室1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引进3位中青年高层次专家。培养3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占同期国内植物保护领域的30%。由此说明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是建立一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基础,是维护实验室发展的重要渠道。加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鼓励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加强实验室研究团队的方法。

4 结 语

合作交流对我室研究水平的提高、支撑业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室将继续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围绕国家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聚焦国际植物保护学科前沿发展,在病虫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生物防控、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为我国农业的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培养和汇聚一批高层次的学科领军人才。

[1] 张美冬, 袁德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实验室国际地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7): 147-149.

[2] 危怀安, 王炎坤. 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18(4): 104-107.

[3] 杨晓秋.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34(9): 141-148.

[4] 姜 涵.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和评估制度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3): 55-56.

[5] 叶秉良, 戴文战, 杨蔚琪. 高教园区实验室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69-1472.

[6] 苏丁丁, 熊兴耀, 程 鹏, 等.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6): 88-9.

[7] 熊玉英, 吴佳洁.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J]. 学科探索, 2016(19): 64-65.

[8] 姜永镔, 吕 磊.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中的统筹问题[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4): 127-129.

[9] 科技部基础司.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基础科学, 2003(5): 25-30.

[10] 朱玉华, 庞 洁. 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5): 198-200.

[11] 伍 扬. 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机制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8): 178-181.

[12] 唐 弼, 游 雯, 蒋唱顺, 等. 对农业科研单位提高国际合作项目立项率的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 2014, 33(5): 34-37.

[13] 李燕萍, 郭 玮, 夏义堃. 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9(5): 150-155.

[14] 闻星火, 郭英姿, 魏 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9): 1-5.

[15] 张显明, 陈 新. 科技创新基地整合发展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7): 240-243.

[16] 张家栋,路 勇. 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28(8): 167-168.

The Role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CHENDongli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Opening, mobility, union, competition” is the new operating mechanism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Tak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cooperation and academic exchange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hievements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through inviting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experts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visits and exchange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pen projects and so on were also analyzed.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as then illustrated. These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tate key laboratorie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ork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tate key laboratories;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plant protection

2016-09-25

陈东莉(1983-),女,山西万荣人,硕士,助理研究员,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行政秘书,主要从事实验室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Tel.:010-62815921; E-mail: dlchen@ippcaas.cn

G 482.0

A

1006-7167(2017)06-0255-04

猜你喜欢

重点学术实验室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电竞实验室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