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同市自然村名与地理环境要素

2017-07-05郭建文贾文毓

绿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同市空间分布

郭建文++贾文毓

摘要:指出了地名是人们赋予特定空间不同地理实体的文化符号。其产生和演变既被自然环境制约,又为接触的文化所左右。分析了大同市的自然村名,运用统计、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结合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探究了其形成的结果及对人们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同市的村名受到了大同处于的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宗教文化与悠久的传统的中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通过对大同市村名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地名受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影響,了解大同市村名的命名方式,能够更好地为大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地名的修改与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然村名;环境要素;空间分布;大同市

中图分类号:P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9603

1 引言

地名作为一种语言景观,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与语言和建筑等文化景观相比,其演变更加的稳定,不易遗失、形变与破坏。地名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差异,往往会具有明显的区际差异,使得地名具有别样性、个别性、差异性,能够反映区域的文化、社会、经济等重要情况。同时,今天的地名,也是文化遗产的部分,是揭示文化层的重要参证,通过研究地名,能够重现当时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而揭示历史进程上重要的经济变革、政治兴衰、民族迁徙等情况,透露出地名无限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大同市自然村地名的分布、接触的文化环境、地处的自然环境等的状况,对研究大同市的地名有重要意义。

2 大同市的地理概况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大同地理环境处于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西北部山脉属阴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东南部山脉属太行山脉。全市海拔在1000~1500 m之间,桑干河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市,形成了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

3 大同自然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大同市共有2275个行政村名,按其语源类型可以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大同市自然村名与自然地理实体方面的与地名语源类型有关的包括地形1160处、水文 197处、形态 339处等方面。自然类地名语源类型总共被用到3070处, 因大同市处于周围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川的槽型盆地,相应的地形类村名数量最大,有1169处,约占到自然类村名总数的38%。

将表1的自然村自然类村名按数量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第一类>500处,包括方位、地形和其他;第二类>250处,包括形态;第三类>100处,包括水文。从中可以看出大同市自然类村名,地形和方位地名占据了大多数,其中地形占自然类的38%,方位占27%,占的比例超过了60%以上;其次为形态和水文类地名,占比接近总数的20%;土壤、动物、岩石、矿藏、颜色、季节、气象、距离等数量较少,总共的占比接近20%。分析的重点在数量较多的地形、方位类地名。

3.1 地形与自然村名

大同市位于晋北的黄土高原上,是山西最大的盆地。盆地边缘为冲沟分割的黄土台地和缓坡黄土丘陵,多为结构疏松的沙质黄土,厚度不大。由盆地边缘向中心依次为:冲沟分割的洪积台地、洪积倾斜平原、湖积冲积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

由图1可知,大同市的地形类村名数量较多,共有1160处,其中数量较多的有沟、岭、湾、峪和山等,沟的数量有437处,占到地形类总数的38%;山、湾、岭和峪的数量分别占到8%、6%、6%、6%;浦、谷、台、坪、石、洼、洞、滩、川等地形数量较少,共占到总数的38%。从大同地形类村名的数量来看,“沟”字最多,达到437处,与大同所处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受侵蚀,地面支离破碎,沟谷众多的地貌特点相符合。

地形类村名不仅数量上有差异,同时在县域的分布上也有不同。由图1知,位于大同市东南部的灵丘县和浑源县数量较多,分别占到总数的26%和25%;位于西南部的左云县数量占8%左右;东北部的天镇县同样占10%左右;其余各县占比较少。地名的县域分布与大同的地势特征相符,大同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浑源县和灵丘县都位于大同盆地东南方向的盆地边缘,是地势较高的山地;同样,左云和天镇县分别位于大同盆地的西南和东北方向的边缘,地形较为崎岖。同时,由于黄土高原易受侵蚀,在浑源县、灵丘县和天镇县等地势较高,地形叫崎岖的区域,地面支离破碎,因此地名中“沟”的用字较多。

3.2 方位与自然村名

大同市方位类自然村名有东140、西153、南115、北69、上89、下74处,还有畔、后、外、中、底、正等其他较少的共194方位,根据其字面意思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不同位置。而对村名中方位要素的理解则是:某一地点相对于一个特殊的地点的位置关系,这个特殊地点具有标志性的,能够起到区分作用。如东庄、西庄等是单以方位来区分。

方位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有指示方位的作用,还在命名地名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个村子的人口不断增加,当村子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村子会发生分裂,形成两个村落,反映在地名上,如广灵县的上墨家狗和下墨家沟,是墨姓村落发展分开的;还有的两个村落位于同一个特殊的建筑或同一个地理环境的不同位置,如南郊区的东河河和西河河分别位于河的两边,上观音堂和下观音堂则是位于观音堂的上下方位,还有南土岭和北土岭是位于同一座岭的不同方位。

3.3 其他自然类自然村名

自然村的形态类数量较多,主要为“大”“小”两类,共占超过90%,在自然村的村名中,通过大小可以反映出村落规模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也用来区分名字相同的两个村落,如大坊城和小坊城、大北庄和小北庄等。其余的数量较少,但也都能反映村名命名的特点,如道袍沟、胳膊峪、碾槽沟等。植物类的自然村名主要有树如柳树、杨树、草等,从植物类的自然村名可以反映出大同市所处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的特征;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类生活和生产常用到的树的种类是杨树和柳树等树种。动物类的自然村名主要以羊、马、牛等家畜为主,可以反映出人类饲养的家畜种类,以及交易家畜的场所,如饮马泉、拴马庄、西马市等。

4 大同市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村名

大同市的人文地理实体方面的地名语源类型有3001处,涉及了姓氏813处、聚落355处、工程262处、建筑226处、意愿119处、谐音225处等。其中姓氏和聚落数量较大,姓氏占人文类总数的27%,聚落占12%,共占约40%。

将表1的自然村人文类村名按數量同样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第一类>500处,包括姓氏;第二类>250处,包括聚落、建筑、军事、工程;第三类>100处,包括意愿、谐音、数字。从中可以看出大同市人文类村名,姓氏、聚落、军事等占据大多数,其次是意愿、数量等,其中重点分析姓氏、建筑、意愿类地名。

4.1 姓氏与自然村名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姓氏出现在自然村的命名中与姓氏的主要作用相关联,可以作为自然村名的辨别标志之一。当同一姓氏的人聚集在同一个地方,则这个地方的村子的命名中就就会有姓氏的出现。大同市自然村名中姓氏出现813处,常见的姓氏如张、王、李、赵等都有出现有些村名中出现较少见的姓氏来命名。

由图2可以得知,姓氏类自然村名在县域的分布也有差异性,天镇县分布最多,占到总数的20%,共160处;其次为阳高县、左云县、灵丘县和浑源县都达到10%以上,分别为15%、14%、13%、11%;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和广灵县都在10%以下,数量较少。

4.2 建筑与自然村名

大同市的建筑类地名共有226个,常用的字有寺52处、塔13处、庙8 处、坊23处、城20处、桥16处等。从“庙”“塔”“寺”这些地名可反映,大同地区处在佛教文化的辐射范围,受到的佛教文化的影响较为强烈,在地名的命名中出现了较多的与佛教建筑有关的地名。地名的命名会受到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影响,在一类经济或商业活动地方形成的村落会有其特点,如茶坊、东马坊、西羊坊等。在一些人类活动时间较长,或者在历史时期曾经形成过较大的城市的村落,会在其地名上反映出来,如古城、白马城、秦城等。

4.3 其他人文类自然村名

大同市聚落类自然村名以“庄”“屯”为主,反映出北方居住的特点,人口多聚集在一起往往就会形成聚集的团状、块状村落结构;意愿表达了人们对自己村子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与期盼,人们通过村名表达了丰收、平安、稳定、团结等积极健康的意愿。如兴旺庄、兴隆巷、西旺庄等都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得胜堡、常胜庄、永胜等则是人们对胜利的祝福和纪念,仁和号、十义号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赞扬;大同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屏障。“三面临边,最号要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首都之门户,三晋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誉为“北方锁钥”。在大同的许多地方都有军队驻扎过,在地名的命名上“堡”“寨”“营”等较多出现。

5 结语

通过对大同市自然村名的分析,可以得出大同市自然村名主要受到的自然环境影响有地形、方位等,其中地形类的自然村中“山”“沟”“峪”“岭”等出现次数较多,反映出大同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方位作为区分方向的标志,在地名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区分相似或相近的地名;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姓氏、建筑、意愿等人文因素,可以反映出人类活动的范围、人口的迁移和经济的发展等情况。自然村名的名命更多的受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综合影响,单纯的受一种因素影响的较少,特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美好的人生愿望,勤劳淳朴的民风,反映出大同市历史文化、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演变着。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是文化的载体,能够承载不同文化层的精神财富,能够完整地保存文化痕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应该保护地名,规范地名的使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段世辉,贾文毓.临汾市自然村名与地形类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57~58.

[2]李 斌,贾文毓.运城市的自然村名与地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59~60.

[3]刘飞,贾文毓.晋城市的自然村名与地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61~62.

[4]康 雷,贾文毓.河北省县级地名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89~91.

[5]冯晓洋,贾文毓.阳泉市自然村名的语源类型与地理环境要素[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92~94.

[6]鲍 勇,贾文毓.湖北省十堰市行政村名语源类型与空间分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41~43.

[7]孟阳阳,贾文毓.张家口市行政村名的语源类型与空间分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S1):50~52.

猜你喜欢

大同市空间分布
大同市文联、市文艺创研中心党员先锋队下沉社区疫情防控
张新油画作品选
橡皮博物馆
素描静物
基于SWAT的滇池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采煤沉陷区上“收获阳光”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基于Kriging插值的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