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詹姆逊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想

2017-07-05唐佳能郑彬

速读·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辩证法现代主义现代性

唐佳能++郑彬

摘 要: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评家,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辩证法为理论核心,博采众家理论,融汇到自己的批评理论中,自成独特的体系。詹姆逊的文艺思想中还融入了别的学科的理论,如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因此他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蕴含丰富的人文学科的内容,由此他的著作可能给人造成一种琐碎杂乱、晦涩难懂的感觉。20世纪80年代开始,詹姆逊致力于研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的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詹姆逊;现代主义;现代性;辩证法;意识形态

一、作为理论基点的“现代性”

当我们在谈论“现代”时,总是把它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在历史范畴里,我们会想到“现代”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上与以往历史时段的不同,的确,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阶段,技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新内容,在上层建筑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新奇的、在从前无法想象的东西。詹姆逊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现代及现代主义,他的看法有一个思想基点——现代性——在《单一的现代性》(A Singular Modernity)一书中进行了集中阐释。

一提到笛卡尔,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詹姆逊通过分析笛卡尔的“我思”,认为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再现”,而且“‘我思在这个层面是一种失败,因为意识根本无法再现”。接着,他又结合海德格尔对主体性的阐释,提出了第三个原则“不能根据主体性分类对现代叙事进行安排;意识和主体性无法得到展现;我们能够叙述的仅仅是现代性的多种情景。”这个原则的第二点内容和现代主义文学联系密切。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经常会把主体隐匿起来,它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失语”的缄默状态,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我们很难在这部作品中看到清晰的主体意识,它带来的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世界。那么对于这类作品,我们的理论只能“根据现代性的语境对某种特定的叙事进行叙述”。所以,如果我们欣赏现代主义文艺作品总是抱着去挖掘它里面的意识和无意识精神内容的心态时,其失之甘美,我们尝到的只是晦涩。

二、现代主义文艺与辩证法批评理论

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辩证法思维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马克思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基础上发展出唯物辩证法,使之成为很多人惯用的思维方法。在詹姆逊的理论中,辩证法占据了重要的理论位置。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詹姆逊辩证法思想的来源之一。詹姆逊的批评理论《辩证的批评》一文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提出“辩证法必须讲述真相,无疑是辩证颠倒的真相,即将一种现象变为它对立面的那种悖谬转变……是一个由否定到肯定以及由肯定到否定的转换问题;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历时性过程。”詹姆逊提到的“辩证颠倒”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但他的理论重点是放在“历时性”这个概念上的。

(一)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理念,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背后的文化机制也是差异很大的;现实主义代表了19世纪的文化,现实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一种借助市场机制而对古老的、等级制的、封建的环境的量化,这是资本主义初步膨胀的时期。现代主义代表了20世纪前期的资产阶级文化,它处于垄断资本或超级国家的后工业时代。现实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腐败黑暗,它选擇了炮火般的批判和攻击。现代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极度膨胀,放弃了再现现实的积极的征服性的模式,放弃了直接的批判,它选择的是“重新编码、再造神圣、要回到神话”,詹姆逊在《洞穴以外——解秘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这一整套重新编码的策略,正是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特征”我们要注意詹姆逊在这里使用的一个术语“编码”,这是一个结构主义进行叙事分析的术语。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辩证的批评》的第二章谈论的是文学范畴,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又是詹姆逊要论述的核心。为什么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呢?这是与詹氏在这一章对辩证法批评的解释分不开的。他认为辩证思维是思想范畴永无休止的生发和分解,辩证批评不仅要超越客体还要对自身意识有一个观察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入到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詹姆逊把内容和形式作为自己的一个思想范畴,在这个范畴中,不仅仅只是二元的对立,詹氏创造性的发展出“四元”模式。他借用赫捷姆斯列夫(Hjelmslev)的语言学模式,提出如下的运作方式:

詹姆逊认为从这四个点出发可以投射出四种文学批评,但是,詹姆逊在对现代文学文本分析时主要是从两个点出发——“内容的内容”和“内容的形式”。“内容的内容”是一种指涉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我们会尽力辨识社会和历史现实。“内容的形式”是与意识形态挂钩的,詹姆逊认为“它包括人们称为意识形态的一切东西”。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在剖析艺术家描绘现实的修辞的时候,会带着意识形态的眼光,詹姆逊所说的这种批评方式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批评。它是詹姆逊分析批评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论述。

三、小结

在“现代”这个历史阶段,社会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历史变革,它投射在文化领域里就表现出新颖性和独特性,因此现代主义在形式上的创新成了人们关注的最核心的问题。现代主义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让人感觉它是横空出世的,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它剪断了与历史联系的脐带,它是陌生而不可接近的。奥尔特加-加塞特认为“将现代主义与先前的浪漫主义艺术稍作比较就会发现,浪漫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恰好与眼下的现代主义艺术相反,前者是一种诉诸大众、并能赢得大众的艺术,而在它之前的古典主义艺术则是从来与大众无缘。”奥尔特加-加塞特的观点与很多研究现代主义的批评家一致,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只是属于少数人的,是非普及性的。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这种非普及性的文学艺术的确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

参考文献:

[1]詹姆逊著,王逢振,王丽亚译.单一的现代性[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李世涛.重构全球文化的抵抗空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詹姆逊著,苏仲乐,陈广兴,王逢振译.詹姆逊文集第5卷:论现代主义文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辩证法现代主义现代性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复兴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