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月艮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7-07-05张玲

经济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

张玲

摘要: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面临着文化软硬件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突破体制障碍,以标准化和均等化整合盘活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各项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欠发达地区 共建共享

2015年1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现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因此,深入分析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对于到2020年实现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主要问题

(一)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均衡

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就是指为人民群众提供的,老百姓能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各种各样的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群艺馆,包括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文化大院等等文化服务的设施。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建设主要是面向城市,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长期处于一种匮乏、短缺状况。也就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先进完善,而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存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较分散、分布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等不容易忽视等问题。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但欠发达地区由于财力不足,使得在公共文化服务支出上依然欠账太多,存在文化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三明市为例,近年来三明市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建了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书画院、歌舞艺术大楼、影剧院、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等一批较为先进的文化设施。100%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12个县(市、区)均建立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即集中在城镇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先进完善;而在乡村,虽然1735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但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依然是总量不足、标准不高,各县级、乡镇、行政村(社区)等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薄弱,部分镇、村两级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还不完善甚至挪作他用。可见,三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县由于人口外流,比如明溪县,出国人口达全县人口的11.铴,有的行政村几乎成空壳村,有的行政村成留守老人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闲置、损毁、丢失问题严重,管理成问题。

(二)公共文化产品体系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行政机构忽视群众的需求多样性,不重视文化资源特别是地方特有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至于公共文化产品形式过于单一且魅力不足,不能较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诉求。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以三明市为例,目前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一边是文化产品形式单一,呈现文化产品供给“供大于求”;一边是老百姓需求多样,但找不到好的文化作品,呈现高端文化需求“求大于供”的现状。现实的表现是:群众对图书、电影等高端文化有着潜在需求,但一些地方提供的图书看不懂、片子过时老化,高端文化产品品类少;群众有看地方戏的企盼,但大多未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正是由于缺乏优秀的文化产品,加上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单一、手段落后,公共文化产品对群众缺乏吸引力,这也是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且服务效能不高

长期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投入主要面向城市,使得大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文化产业项目集中在城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对丰富但服务效能不高。以三明市为例,城市“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丰富。通过举办朱熹祭祀大典、客家祖地祭祖大典、笋竹文化节、小吃旅游文化节、丹霞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以及定期举办的全市音乐舞蹈节、青年歌手大奖赛、农村文艺调演、社区文艺专场、客家山歌比赛活动,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三明市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虽然已全部免费开放,但一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仍然不能吸引当地的老百姓,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突出。比如,已建成的三明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客家祖地文化园以及一些乡镇村文化活动室.民众主动去参观学习或使用的积极性并不高、场馆使用效率低;而且各单位拥有的文化资源由各单位自己掌控,资源分割,各自为政,利用率自然不高。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则较为匮乏,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且较少,存在农村文化活动室、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起点不高、盲区较多、维护困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流动服务设施设备配置不全等问题。

(四)城市和农村的服务主体和评价体系存在结构性错位

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在城乡间、区域问、群体间非均衡问题明显,与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距较大,其重要原因:一是城乡间服务主体力量分布不均衡。城市服务主体素质和能力较高且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服务主体素质和能力较差,存在文化人才短缺、青黄不接、文化层次低、相关专业人员少、大部分业余艺术门类单一、精品文艺带头人少等问题,文化人才“挪作他用”与“专职不专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加上待遇低、晋级晋升困难等使得人才难以留下,致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对公共文化服务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效率不高,又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以至于一些文化項目资金投下去,没有考核评价机制跟进,投资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地方虽然也有考核评价,但多数流于形式,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上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比较软性的指标,所以考核评价效果往往不理想,资金浪费或者说资金投入产出低问题严重,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当前,一些农村的文化活动档次不够高,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农家书屋中“有书没人”、送戏下乡时“有戏没人”的事实,就是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和考核评价体系弱化的结果。

二、欠发达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

欠发达地区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发挥共建联创机制作用,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多元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机制

对于欠发达地区必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机制,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一是实施政府投入,政府运作。公众性、共享性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特征,政府应该为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重大项目,应该由政府直接投入和运作。要建立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库,对一些重要的必备的公共文化设施按分级负责的要求,可以由各级财政设立专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并建立“递增式”财政投入资金保障机制,实行年初计划立项、安排资金,每季查进展、作评估的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项目承包运作奖惩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使用效能。二是坚持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对一些非盈利一般性公共文化设施可采取政府与市场合作方式进行建设。即:在政府完成设计、预算等法定程序后,通过公开招标由社会投资者承建。如可运用PPP运作模式,建立公共文化设施由社会力量出资建设,其投入本金由政府分期偿还的政策。三是推动多元投入,市场运作。要广泛调动各市场主体和社会的力量有效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的效率不足。为此,对一些盈利性公共文化设施可建立股份制投入建设的机制。同时,积极推进财政资金引导多元投入、重大文化设施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绩效评估制度建立。四是坚持社会投入。政府补助。通过政府补助,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出台公共文化建设以奖待补政策,引导激励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奖待补实施办法”。根据《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的测评项目,确定可以实施“以奖待补”的对象和项目,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构建文化资源项目共享机制。

构建文化资源项目共享机制,是对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的有力补充,也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最直接方法。一要推动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图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升文化资源的使用效能。要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推动少儿图书馆、各大中专学校图书馆、各大中型企业图书馆与省、市图书馆,县中学图书馆与县(市、区)图书馆图书资源整合,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要建立总分馆图书配送机制。上级总馆与下级分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县域公共图书馆实现“一卡通”,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逐步实现公共图书馆“小馆藏、大资源”的目标。二要推动基层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构建。要加快创建各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总台、分台、共享服务中心和共享服务点。特别要加快农村数字文化网络平台建设。以其促进各级数字文化共享服务联网,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三要推动区域间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实际看,建议成立区域间文化资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年度计划、经费保障、项目策划、绩效考核等方面,指导区域间文化资源在不同区间开展交流,以弥补基层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鼓励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市)公益性文化单位认领购置兼具文艺演出设施、图书资源配送、展览展品运送等功能的冠名“文化大蓬车”,为区域间文化资源交流提供支持。四要以共建联创的机制优势促进弱势群体文化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公共文化效能提升机制的构建是要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公共文化信息获取权益同样要得到有效保障,必须使其同样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对此。一方面。要向社会募集一定的共建资金补助区域文化弱势群体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推动成员单位中的企业、院校文化设施对外开放。并设置残障人、老年人、农民工文化活动区域和项目。另一方面,要推动有实力的共建单位和组织与农村贫困地区挂钩,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文化“扶贫”,解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弱势群体文化服务问题。

(三)多方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体系联创机制

构建公共文化产品体系联创机制.是让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保障。一要建立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库,突出以需定供。建立公共文化产品资源库,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用。要组织专门力量,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资源库,由公益性文化单位根据群众需要点击配送;或由共建单位出资,根据社区居民需求,为共建社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居委会文化议事制度,组织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协会定期开展文化需求调研,逐步建立“以需定供”的文化产品供给模式。二要打造立体式文化服务联动平台。通过立体式文化服务联动平台,弥补欠发达地区资源项目品味不高、不足等问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联创制度》,推动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过“大手拉小手”,与上级演出单位、博物院“结亲合作”,开展高品位文艺演出、高端书画展览,让基层群众能够共享高端精神文化产品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与各类节庆活动相结合,加大组织各类民俗、农事节庆活动的力度,组织“文化走亲”在节庆期间走访演出,使各类节庆活动成为展示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的平台,丰富节庆活动的内容,扩大观众规模和影响,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三要创新文化载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要发挥共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导,以区域特色文化为主体,打造“一县一品”的特色公益文化品牌;举办“一镇一品”特色公益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群众性文艺活动汇演,举办“文化艺术节”、“民间文化艺术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民间曲艺、广场舞、街舞等文化活动提高层次水平;组织实施“书香大地”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社区、乡村读书月活动、读书征文活动、评选“书香人家”活动等,促进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形成。四要发挥市场主体的共建作用,推动文化服务资源的共享。推动“农家书屋”、“文化中心大户”与实体书店融合发展。如从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划拨出一定的资金扶持一定数量的乡镇实体书店与“农家书屋”、“文化中心大户”相融合,推动实体书店市场性与公益性相互促进发展,解决乡镇图书服务流于形式问题。同时,整合本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共建本土旅游文化品牌示范服务产品体系,向區域内民众发放旅游文化景区游览“年卡”,实施民众游览域内景区“一卡通”打折优惠,推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四)坚持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保障机制

与时俱进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运行保障机制,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并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一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的领导机制。科学高效的共建领导机制,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展开的根本。为此,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建联创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辖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联创工作的顺利开展。二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共建共享组织机制。要借鉴精神文明共建理事会的工作机制。建立社区、村公共文化服务理事会,理事长由公益性文化单位派员兼任,理事会成员由辖区成员单位组成,实施文化服务项目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三要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公共文化人才一般是指为社会发展、群众娱乐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创作人才、文化成果传播人才、文化事业服务人员及文化服务志愿者等。首先,要完善选拔机制。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同时打造一个公平的选拔人才机制,以增强基层工作的吸引力,从而稳定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其次,要健全培养机制。要采用轮训、实践考核、培训等多种方式,以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着眼点,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市、县两级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发挥高校、文艺演出单位、民间文艺团队和文化协会的作用,每年选派基层文化组织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再次,要完善激励机制。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并将薪酬制度与工作能力和岗位贡献相结合,以便更好地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发挥基层文化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要重视培养服务基层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育农村业余爱好队伍、志愿服务者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人才的骨干作用。可公开招募文化志愿者,在通过社会公开招募的同时,以文联等相关单位为依托,用提名推荐的方式进行招募。并按照“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文化志愿者队伍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为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奠定扎实的基础。四要构建服务效能共建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效能评价考核实施办法》,从设施、供给、享受、管理、保障等五个方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把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体系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以推动各级干部重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