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7-07-05徐超

速读·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改革

徐超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已从单纯的数量和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发展,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职教发展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背景

(一)高职院校师生情况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迈入一个新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教师要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并及时了解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适应社会工作实践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探讨。

学生方面:首先,学生学科水平普遍较低。普通高中优秀的毕业生多数被普通高校所录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低;其次,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在校生的文化基础很薄弱,学生态度相对较差;第三,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未来发展目标认识模糊,不清楚所学知识对其长远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师资方面:优秀师资不足是高职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多数优秀教师被普通高校所吸引,高职院校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紧缺的专业教师。此外,学校没有系统、高效、针对性强的进行师资培训,许多教师主要凭借其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进行灌输。这使得他们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愈现陈旧,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逐步推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用学科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为社会培育高技能人才的质量。鉴于此,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强调并要求国家高职院要高水平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这100所示范校来带动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共同进步,一起发展。至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全面改革,确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方向,走出传统的学科体系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历经多次改革创新,发展迅速,已经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企业调研中,我们仍然深切感受到高职教育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企业最注重的是学生的素质,其次是能力。但是,现状反映出高职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培育不力和对市场需求的不符。

(一)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

有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虽有创新,但教学内容依然陈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校因客观实训条件限制,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效果佳。现有的专业教材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性差;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教学环境脱离不了教室,沿袭“粉笔、黑板、投影仪”,知识运用变成“听景”,实践教学成为“观景”,学生学习局面被动,教学成效甚微。

(二)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力量不够

高职院校致力于引进“双师型”教师,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大量需求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很多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去企业工作,待遇丰厚,这是高职院校的工资待遇无法比拟,也超越不了的,因此,很多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都不愿去高职院校从事教学或辅导教学工作,导致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较少,师资力量薄弱。根据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不同的程度的师资缺乏现象。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趋势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和新定位:

1.深入推进学生工学结合。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在学习中贯彻社会实践所需,坚持边干边学的教育思想,鼓励学校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针对社会实践,培育行业专业化人才,改革学校教育和课堂培育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的方式,科学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建立完善学生实习实践保险制度,鼓励学校和招工企业建立定向联系,为招工企业培育专业化和具体化需求人才,推行学徒式教学,根据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改革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培训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培育学生综合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教学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加强职业技术能力锻炼,提高学生对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危机感;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培育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终身教育教学,实现个人教育全面化发展和纵深发展。

2.人才培养方案趋向规范化。传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培养目标不明确。确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保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以行业标准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习实训,提高市场意识,逐步实现工学结合的市场化运作。

3.建立高职教育集团的办学机制。应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一体,师资队伍融合、实训基地融合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養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制度,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企业与高职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与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原则,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7-29.

[2]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3.

[3]张利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2):31-34.

[4]孙俊玲.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社科纵横,2010,25(2):257-258.

[5]刘伍一.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5).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教学改革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