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2017-07-05董阳
摘 要: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经济发展危机,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战略构想。当然,这一伟大战略构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即存在机遇又面临严重挑战。在具体实施该战略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机遇与挑战
我国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截止目前,各经济领域的发展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于2010年首次超日本居全球第二;净出口贸易总额、外汇储备量及外商投资额等经济指标也都先后跃居全球第一,等等。成就世界瞩目,但由于受自然资源蕴藏、气候条件和地理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我国出现了东强西弱等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性的现象。2013年9、10月间,习总书记先后访问了中亚和东南亚相关国家,在此期间,他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也就是我们简称的“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B&R”)经济发展之路。并强调世界各国在“地球村”这个大范围内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5月,又在首都北京举办了盛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其中有29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论坛,共同研讨在“一带一路”上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彰显了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战略,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超级大战略,是一种全新的,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发展并建立增进友谊的有中国特色式的游戏规则。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完全由中国自行主导的世界性游戏规则,这一重要游戲规则的构建,对于建立并实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逐步凸显我泱泱大国的地位作用。曾经的驼铃声与络绎的商人商队景象在丝绸之路上,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异彩。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肩负起“一带一路”复兴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努力向前。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概念内涵简述
1.“一带一路”战略的概念分析
“一带”是指我国古代以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中亚地区)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长6000余公里,其经济发展地域是全新的。放眼展望未来,中亚地区作为“经济开发区”,属于新兴的亚太经济圈范畴,其拥有巨大的矿产、人力等相关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紧临其西部的是发达的欧洲经济体。这一“经济开发区”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普遍公认最长、最有希望的经济走廊地带。
“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去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是古代我国与外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为进一步深化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主要沿海港口城市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国家提出了东盟国家各主要港口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和海洋经济合作发展道路,之后,在这一合作区域上逐步辐射到南亚和中东等地区。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战略构想,“一带”是从我国内地向欧亚大陆腹地及其西部延伸拓展,“一路”是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或岛屿国家延伸拓展,“一带”、“一路”相互对接,形成相互倚角之势,形似雄鹰展翅,气势磅礴。
2.“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解析
简单而具体地讲,“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以亚洲国家为主,把亚洲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作为率先实现目标。二是在原有经济走廊的基础上,把亚洲国家间互联互通的建立作为基本框架。三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加强各国间的铁路与公路建设合作,促进亚洲各国间的互通互联。四是为方便亚洲各国家间互联互通而设立“一带一路”统筹基金。五是加强不同人文风俗地区间的交流合作,奠定相关各国间互联互通的社会基础。
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背景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均有较大程度放缓。对外而言,各国减弱了对中国相关出口需求,我国出口的动力明显不足;对内而言,融资困难、投资增长速度明显缓慢等等,经济增长压力大,且有下行趋势。所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应与东南亚国家寻求新的经济合作点,加强经贸合作,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总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把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上去,进入“快车道”,并找到这个“刺激点”,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问题。而这“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是我们党洞悉世界经济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加强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交流,继续释放我国经济发展潜力的大构想,该战略虽以中国为中心,却惠及了整个“地球村”。
为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发展变化,中国政府未雨绸缪地提出了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构想,旨在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的战略目的。对于这一发展战略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不是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不是海外多边协议,亦不是有关投资的多边安排。其所表达的内涵是一种海外互助概念、新的经济贸易合作设计安排、新的互利共赢理念。“一路”能把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深化,其目的是促进海洋国家间联动发展,而不是追求海上霸权。
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1.持续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我国具有幅员辽阔、周边邻国众多的地缘优势特点,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交流对于我国的经济、政治及整个国家利益都是非常有利的。新时期新阶段,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从周边国家开始,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因此需要把深化与周边邻国也包括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交流作为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突出出来。
2.进一步扩展了我国西部的整体发展空间。“一带”辐射了我国西部地区众多省份城市。我国西部地区相关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其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及中部城市,迫切需要改革步伐来加快这部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一带一路”建成后,西部地区的资源、产品等,不仅仅可以通过我国东南沿海城市运往海外,亦可以通过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建设,把相关资源、产品等直接运往中亚和欧洲,可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我国西部区位优势的地位作用将日渐明显。
3.有效促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打牢我国与东盟各国的互联互通基础。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特有的区位优势及历史因素等原因,东部地区发展成绩显著,成了我国经济崛起的强劲动力,并且在对外贸易交流合作上起到“领头羊”作用。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必须加强该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交流合作。新时期新阶段,企业迎来了经济结构转型和海外投资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快与东南亚的互通互联和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就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该地区应寻求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交流,尽快形成联动发展局面。
总之一句话,通过资本的有效输出输入,既可解决国内产能不协调问题,又能再次创造我国经济腾飞的新机遇。
四、构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带来的巨大挑战
1.对相关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否顺利完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程度存在: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法律制度建设、商业环境与契约精神等方面也不同程度落后于中国;甚至有一些国家政局动荡、频繁更换领导人。导致这些国家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能否顺利完成成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尤为重要的是配套制度的输出更显重要,如鼓励海外投资、减少贸易壁垒等这些无形的制度,对我国家利益的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部分周边邻国及该战略沿线国家持有“中国威胁论”的怀疑。我国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發展成就,但由美国宣扬主导的“中国威胁论”却始终在耳边萦绕。部分国家对中国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心存疑虑甚至具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怀疑我国借经济发展实施政治扩张。心存疑虑,势必给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的实施带来严重影响制约。
3.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有效开展带来巨大挑战。与“一带一路”有关的部分国家,政治动荡、宗教势力影响强劲,对经济渠道的畅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东南亚部分国家对我国经常挑衅或存在领海领土争端问题;中东部分国家的宗教与世俗政治对抗严重,游行、战乱冲突不断问题,等等。这些都给这一重大战略经济通道的畅通带来巨大隐患。
4.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还有待时间检验。与这一战略有关的国家,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其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大多不健全不完善,政府行政干预较多,造成合作交流成效较低、整体建设成本较高。同时,受沿途部分国家的区位、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及市场规模等相关条件限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输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起码回报周期会很长。
五、结论
由中国政府自主倡议并全面推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重大战略能为亚、欧、非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证明,今年5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已达成共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能源合作供应更加清晰明确,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的顺利建成打下了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014(10):23.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4.
[3]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98-605.
作者简介:董阳(1991- ),男,汉,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2016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