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017-07-05吴文龙
吴文龙
摘 要:小学生的语文知识认知和思维方式还处于开发阶段,一旦小学语文教师把合作意识灌输于他们,小学生就能够很快地吸收和接纳,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强化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为出发点来创新新的教学策略,最终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从现代教育视域来看,合作意识是一个学生求学阶段能够全面性提升个体素养的必要性理念,只有一个学生解放思想抛开个人狭隘观念注重团体力量去寻求与其他人合作,就能够引导其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和理念,也能够积极借鉴和吸取别人的学习优势,并加入个人元素而进行学习创新,显然,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标准相符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确保教学活动可持续性发展,就要与教育时代发展趋势相靠拢,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必要性
1.小学生渴望自我全面性成长成才的個体性需求
从小学生的家庭来源来说,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于独生子女或二孩家庭,虽然在家庭中他们物质生活极大地充足,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渴望与小伙伴一起学习和玩耍,并乐于向其他小伙伴互助性学习,以审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借鉴其他学习伙伴的优势为自己所用而又所成就。但是,我们的家长和在校教师忽略了小学生的这一根本性个体诉求,过于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能够认识到只有多元化发展才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初了重视小学生的个体特长培养外,还要引导他们要具有合作意识,促使他们互为学习和互助学习,从而能够吸取对方学习优势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那么,这就有助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全面性提升。
2.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养通用性人才的现实性需求
从现代教育视域来看,合作意识是一个学生求学阶段能够全面性提升个体素养的必要性理念,只有一个学生解放思想抛开个人狭隘观念注重团体力量去寻求与其他人合作,就能够引导其包容多元化学习方式和理念,也能够积极借鉴和吸取别人的学习优势,并加入个人元素而进行学习创新,显然,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也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标准相符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确保教学活动可持续性发展,就要与教育时代发展趋势相靠拢,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那么,小学生在形成互助合作探究的同时,也能够潜在地提升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途径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老师仍然依赖于“填鸭式”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渐渐淡化,一讲到底,忽视了语文学习中对事物的深层次思考。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一些老师认为就是放一些赵州桥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下就可以了,而忽略了《赵州桥》一课中要让学生体会的古代人类的聪明智慧与中华文化的博大。因此,教师还是要多多指导,多对学生进行提点,毕竟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弱,一些深层次的元素老师不加以讲解是无法深有感触的。
2.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集合了信息、网络、文本、动画、动作、声音和数字等多元素于一体,并优化组合这些元素借助于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形成了文本、视频、音频和图片教学方式。而这些方式具有自身的教学优势和兴趣点,这就满足了不同小学生的爱好和学习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所在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能力、性别、思维方式不同进行合理比例分组,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去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教材知识点深化学习,并让学习小组长进行学习任务分组进行学习探究,最后各个学习成员发挥自我能力进行合作探究且给出本小组任务,这就潜在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教学古诗《山行》时,首先,小学语文教师以图片形式先把这首古诗的意境烘托出来,在引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促使他们能够从宏观整体上对《山行》这首古诗进行把握;而后,小学语文教师把动画、动作、文本、音频和视频等多元素以PPT形式进行融合,把诸如教学目标、知识点、重难点和拓展点一一向学生们呈现,并要求学习成员去深化语文教材内容解读去回答比如“这首古诗的优美点在于哪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哪些?如何进行古诗拓展性短文展示?”等问题。最终,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选择了适合自己学习点的任务进行研究,并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和汇集观念,那么,一份份视角不同观点鲜明化和个性化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3.拓展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能动性、活动性和互助性等特征,在这些活动中单靠某一个学生的能力或者个体发挥难以实现完美的效果,只有每个成员重视团体荣誉并乐于与其他成员一起合作努力去解决问题,才能够使每个成员的优势发挥到极限而获得最终胜利。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诸如“经典诵读团体大赛、主题辩论赛、经典学习校园行、诗词团体争抢赛、优秀文学名著谈论会、语文知识大赛”等活动,以引导学生注重团体的力量,并促使他们解放思想愿意与队友分享合作去共同面对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高素养和合作精神的创新性人才的现实性需求,也是小学生渴望全面性提升综合素养的个体诉求,更是小学语文教师注重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有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小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才能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提升自我专业教学能力,也才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通用性人才奠定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应.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初探[J].课外语文,2013(7).
[2]周晓娣.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新课程导学,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