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2017-07-05柳江海卢建国
王 瑾, 柳江海, 卢建国
(1. 陕西省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4;2.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的影响
王 瑾1, 柳江海2, 卢建国1
(1. 陕西省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4;2. 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陕西 宝鸡, 721000)
血栓通; 脑梗死; 纤溶凝血系统; 血液黏度
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病,危害较大,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作为有效反映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1-2]。作者就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宝鸡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66.3±7.5)岁,发病时间0.5~13.2 h, 平均为(4.9±1.2)h; 病灶部位:基底节部位24例,其他部位1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43~79岁,平均年龄为(66.6±7.2)岁,发病时间0.5~13.5 h, 平均为(5.0±1.0)h; 病灶部位:基底节部位24例,其他部位10例。2组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脑梗死治疗,主要为改善微循环、抗凝、改善神经功能、扩血管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即以血栓通2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1次/d, 2组均连续治疗14 d。检测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及血液黏度指标。
1.3 检测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10及14 d采集2组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纤溶凝血系统指标及血液黏度指标,其中纤溶凝血系统指标为tPA、D-D、PAg-T及vWF,血液黏度指标为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分别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进行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的检测。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5、10、14 d, 2组的tPA均持续升高,其他纤溶凝血系统指标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的t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纤溶凝血系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5、10、14 d,2组的全血黏度指标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的全血黏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指标比较 mPa·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后5、10、14 d, 2组的全血还原黏度指标均持续降低,且观察组的全血还原黏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还原黏度指标比较 mPa·s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高发的一类脑血管疾病,且本病患者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表现明显,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本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血供的有效改善是必要基础与前提[3-4]。临床中与机体血供相关的方面较多,其中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均是与血供密切相关的指标[5-6]。纤溶凝血系统指标中的较多指标对于血液液体状态的维持及血管内的通畅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且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平衡调节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7-8]。tPA、D-D、PAg-T及vWF作为纤溶凝血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在此类患者中的表达调节极为必要,同时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9-10]。血液黏度中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作为机体黏度中的重要指标,其高切、中切及低切状态的检测意义均较高。
作者就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与研究,主要为将进行常规脑梗死治疗的患者和常规治疗加血栓通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加用血栓通治疗的患者其治疗后的纤溶凝血系统指标tPA、D-D、PAg-T及vWF均持续改善,且检测结果均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同时患者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及低切)指标均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分析原因,作者认为与血栓通的活血化瘀及扩张血管等作用有关,同时本药对于机体的微循环状态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因此适用于脑梗死等循环状态不佳等疾病的治疗[11-12]。另外,本药对于血小板的状态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且在提升机体的缺氧耐受程度方面也有积极的临床作用,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纤溶凝血系统及血液黏度均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张勇, 侯静, 王凌云, 等. 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9): 70-72.
[2] 吴红海, 宋晓芳, 贾淑娟.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72例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5): 113-114.
[3] 金明济. 奥扎格雷钠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价值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29): 210-211.
[4]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等. 早期康复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8): 125-128.
[5] 符悦才. 血栓通粉针剂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 19-21.
[6] 徐玉春.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9): 69-70.
[7] 袁庆芳, 尤一萍, 钱燕群.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 2015, 10(12): 1764-1766.
[8] Velcheva I, Titianova E, Antonova N. Influence of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on carotid blood flow asymmet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nilateral cerebral infarctions[J]. 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10, 45(2/3/4): 239-244.
[9] 戴益斌, 零沙. 丁苯肽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16, 37(4): 905-906.
[10] 张欣. 丁苯酞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16): 2412-2415.
[11] 王志庆.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8): 114-117.
[12] Jiang Y, Lian Y J. Effects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hemodynamics and the inflammation-relate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Genet Mol Res, 2015, 14(4): 16929-16937.
2017-01-18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5K16-03-01)
柳江海
R 743
A
1672-2353(2017)13-163-03
10.7619/jcmp.2017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