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7-07-05张裕奎
张裕奎
【关键词】 历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建组;把握时机;明确 目标;全面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1—0066—01
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动”起来,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整个课堂“活”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无疑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1.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都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再根据每人的特点分配任务,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避免优等生以自我为中心,又避免学困生在合作中产生依赖之心。我在历史教学中是采用6人合作小组制:一般以两个优等生(一名为组长,主要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两个中等生(一名为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和两个学困生(一名为发言人,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员负责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为主要构成原则。
2.小组成员的分工一般以周为单位进行阶段性调整,依次轮流担任,这不但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强弱,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交流时可以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同学们在学习中各有所得,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握时机,有效合作
适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对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重点、难点、疑点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这时,教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协作精神。
2.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把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还可以节省时间。
3.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需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这样,合作时机的恰当把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学生不仅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4.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够周密的,涉及知识点较多,或需从多方面说明问题,总表现得说三拉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完整答案,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有益的。
三、明确目标,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应该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盲目的合作。首先是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前,先让每个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然后向同学介绍,这样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暗示,相互补充;其次是合作中的独立思考,由组长负责,一人说其他人听,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半独立的思维状态。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应该是:教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独立静思(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组内交流各自的见解——组内提出质疑——归纳全组的意见——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归纳升华——课后练习反思。
四、全面总结,评价激励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宜采用组间、组内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其成果及时、恰当地外显物化,以完善小組合作学习。另外,平时的动态评价应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我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节课组内互评加上组长评价组成,完成对每位组员的评价,最后期中、期末评出本组的优胜组员;另一部分是每节课由教师评和组间互评组成,完成对每一小组的评价,期中、期末评出优胜小组和优秀组长。本环节大约2~3分钟。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