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压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2017-07-05王博皇甫海全孙静杨建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36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失眠症

王博++皇甫海全++孙静++杨建飞

【摘要】目的 观察耳穴压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艾司唑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籽,治疗一个疗程14天,观察血压、PSQI评分、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收缩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无明显下降;治疗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睡眠疗效总有效率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改善睡眠质量和控制血压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耳穴压籽配合基础药物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患者中临床疗效确切,经济方便,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耳穴压籽;原发性高血压;失眠症;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6.0.03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随着其病程的发展,加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些患者当中又以大于45岁者占多数[1]。而睡眠障碍又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提高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持续性升高,加剧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进程[2]。失眠和血压升高互为因果,呈进行性加重。因此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失眠症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索耳穴压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组病例60例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二科门诊,就诊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9月,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有男17例,女13例,治疗组有男19例,女11例。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符合研究标准。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低危组:无危险因素;中危组:1~2个其他危险因素。

1.2.2 中医失眠诊断标准

使用《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标准[4]:①轻度患者入睡困难或者睡后易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严重患者整夜不能入睡。②经常伴有头部疼痛、昏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白天健忘,夜间梦多等症状。③实验室检查无影响睡眠的器质性病变。

1.2.3 西医失眠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的标准[5] :

①睡眠潜伏期(SL)延长,入睡时间>30 min。②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下降;

④总睡眠时间 (TST)缩短,通常少于6 h。⑤同时伴日间功能障碍。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45岁~75岁,性别不限。②符合高血压诊断,分级为1级,分组为低危~中危组。③符合中医失眠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西医失眠诊断标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本疗法治疗。⑤2w内未使用精神镇静类和降压类药物。⑥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原发性高血压1级分组为高危组及2~3级分组为高危組或很高危组;③治疗部位皮肤破损或过敏者;④失眠发生在高血压以前者。⑤不按照要求配合,依从性差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山东信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7023047)1.0 mg/次/d睡前(22∶00)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1083)2.5 mg/次/d晨起(06∶00)口服,连续治疗14天。

1.5.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采用的疗法为对照组药物(艾司唑仑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耳穴压籽。选择主穴:皮质下、交感、神门、降压点,配穴:心、肝、脾、肾。操作者先在耳廓上用75%的酒精进行常规消毒,用探针寻找阳性点(敏感点),一手托住耳廓背面,另一手用止血钳把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医用氧化锌胶布(0.5 cm×0.5 cm)贴在已选穴位上,把食指和拇指放在耳廓的正面和背面,轻轻按压1~2 min以耳廓出现发热、发胀为度,两耳操作方法相同。嘱三餐后及睡前各进行一次至少五分钟的按压,耳穴贴隔日换一次,14天为一疗程。

两组患者分别按照对照组(艾司唑仑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和治疗组(艾司唑仑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耳穴压籽)的方法治疗2w,期间停服其他精神镇静类和降压类药物,治疗后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变化,并且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6.1 血压

采用Welch Allyn,Inc公司制造的6100Series便携式血压检测仪(型号:ABPM 6100)进行监测。嘱患者脱去右臂衣物,袖带固定于距肱动脉约一横指处,松紧适度,嘱患者日间正常生活,但测量时血压检测仪必须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日间(6∶00~22∶00)监测间隔时间为60 min,夜间(6∶00~22∶00)则为120 min,且全天24 h佩戴。监测项目:24 h平均收缩压SBP和24 h平均舒张压DBP。

1.6.2 PSQI评分

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PSQI评分[6]。治疗前1天填写问卷进行评分,治疗14天后再次进行问卷评分。参与计分的7项,由主观睡眠质量(subjective sleep quality)、入睡时间(sleep latency)、睡眠时间(sleep duration)、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睡眠障碍(sleep disturbance)、催眠药物(sleep medication)和日间功能障碍(daytime dysfunction)构成。每项计0~3分,各项得分相加为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PSQI总分大于7分代表睡眠障碍存在,PSQI总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6.3 睡眠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失眠的疗效判定标准[7]。

将睡眠情况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项,见表2。

1.7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 h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见表3。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4 h平均舒张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疗效结果比较。患者治疗组睡眠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2.4 不良反应

在耳穴压籽配合基础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的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日间精神不振等症状,但患者耐受,不影响研究,正常进行。

3 讨 论

患者睡眠障碍与高血压紧密相关,原发性高血压1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对血压波动影响越大,血压难以控制,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尤其不能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时,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使收缩压持续升高。此外,睡眠障碍亦能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使患者夜间有效睡眠时间不足3 h,白天工作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精神症状,同时小动脉持续收缩,收缩压持续升高,可加剧多个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总而言之,原发性高血压1级患者合并失眠症可加剧血压升高,使血压控制难度上升。所以积极防治原发性高血压1级失眠症,提高睡眠质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前,在各大西医院临床多采用镇静类或催眠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此类药物易产生耐受性,有效剂量会随着时间增加,副作用也随之增加,患者难以接受,所以其临床治疗效果有限,推广亦有难度。故近年来,中医非药物疗法,如穴位贴敷、耳穴压籽等绿色疗法,因其有着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易操作、疗效明显等优势,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把失眠症叫作“不得卧”、“卧不能眠”等病名。基本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与高血压相对应的“阳亢于上,阴虚于下”的病机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按照中医学理念讲,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首先它和它的经脉之间必然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灵枢·素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也有提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上述经典原文说明耳与十二经脉都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系[8]。次之,耳与多个脏腑之间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耳能够与肾气相交通,肾气充盛则耳聪。肝血虚,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耳和脏腑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耳穴的刺激可以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调节经络功能,调理脏腑阴阳的功效,对治疗失眠有良好作用。现代医学对耳穴治疗失眠机制的研究表明,主要通过作用于复杂的神经系统起效,耳廓具有极为丰富的神经分布,如交感神经、脑神经及躯体神经等[9]。此外,全息医学相关理论认为,机体任何一个全息单位的各个位区皆能反映它相对应的整体部位的活动信息,所以整体出现疾病时必定会有对应局部的表现。此与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概念相一致,正如《灵枢·本脏》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耳,作为人体局部器官,其穴位空间分布特点来看,与人体的“倒置胚胎”相似,耳廓上的每一个穴位在中枢区域的投射与其在对应的机体部位在中枢区域的投射存在着双向特异性的联系,其本质就是神经联系,核心区域在脑干网状结构。故通过刺激耳内相应的穴位(或阳性反应点),可以对整体疾病起到治疗作用[10]。

笔者基于以上理论,本临床研究采用耳穴压籽加基础药物(艾司唑仑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级伴失眠症,取神门可镇静安神;皮质下、交感、降压点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功能,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调节脏腑的阴阳,起到镇静安神降压的功效,共为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症的主穴。配合心、肝、脾、肾以补益心脾,交通心肾,平肝潜阳,通过耳穴按压产生的相对缓慢持续的良性刺激,经末稍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相应位置,抑制原来的病理兴奋灶,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和降低血压的目的。加之王不留行籽本身具有通经活络、活血祛瘀的功效,共同作用可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调节脏腑功能,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和降低血压。此次研究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收缩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无明显下降;治疗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睡眠疗效总有效率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耳穴压籽配合基础药物对改善睡眠障碍和控制血压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此疗法属于绿色疗法,没有任何副作用、价格低廉、易操作,长期坚持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故可以在社区医院,甚至是农村卫生所广泛推广。但是也存在个别患者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能是体质差异或者其他原因,以后可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的掌握耳穴疗法的适用人群。

参考文献

[1] 张潇怡,问文敏,张添甜,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9):803-805.

[2] 郭秀媚,管霞飞.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失眠94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22(3):339-340

[3] 苏镇培.高血压概念与指南——评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8次报告、2013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及美国高血压学会和国际高血压学会等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9):801-80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六)[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7):F003-F003.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6] Buysse D J,Reynolds C F,Monk T H,et al.Rifle pittsbur sleep quality index:anew Yinst-utrmnt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Psychiatry Research,1989,28:193.

[7] 王永敏,李艳红,李朋朋,等.健脾养心汤结合耳针治疗心脾两虚恶性血液病失眠的臨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526-1528.

[8] 周 敏,林启展,吴秀清.耳穴贴压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干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3):855-857

[9] 杨 卉.耳针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2):65-67

[10] 兰 颖,吴 曦,吴 利,等.古今理论结合谈耳穴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26-428.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失眠症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