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研究

2017-07-05乔冠军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综合整治推进对策

摘 要:本文在简述我国水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加快;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6

引言

近年来,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与当前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极不相称。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与水环境优化间的关系,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

1 高度重视,全国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1.1 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快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配方施肥1亿hm2,其中2015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分别比2013年提高2.2%和1.6%;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96万t,再生水日利用能力338万t,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1.97%;201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在全国梯次推开,采取城镇管网延伸、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等多种方式,加快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完善了2万余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中央安排专项资金275亿元,支持7.2万个村庄完成环境综合整治,1.2亿多农村人口直接受益。通过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及主要任务,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完成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2 水环境質量有所提升

2015年,对全国967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开展水质监测,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6.7%和8.8%,劣Ⅴ类比例下降6.8%;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较差、极差的监测点比例分别为42.5%和18.8%;有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355.43亿t,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t,占97.1%;2015年底,全国COD、SO2、NH3-N、NOX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2.9%、18.0%、13.0%和18.6%。

2 追根溯源,农村水环境遭受“五大因素”侵扰

2.1 城市污废水的汇入

城市是工矿业集中的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工矿企业发展成为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生命线,由于污水处理和市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于生活废物和工业废水的急剧增加,大部分未经处理集中排放,间接导致农村水域污染。

2.2 乡镇企业的非达标排放

重污染企业为规避城市环境治理的高要求而不断向农村转移,并融入当地企业大军。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乡镇企业既解决了农民务工,又强化了领导干部的政绩发展,以致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时,部分领导干部坚决选择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水环境的承载力,加剧了水环境恶化。

2.3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大部分劳力从农业生产中逐步退出,以机器耕、种、管、收代替了人工,农药、化肥逐渐取代了农家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施用技术落后,大量化肥农药残留于环境中,部分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直接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部分随着降水、灌溉等水体入渗,影响地下水质。

2.4 规模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多数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开展环评,2/3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有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大量畜禽粪便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和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粪便中所含有的病原体,大肠杆菌以及大量养殖户滥用的抗生素,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2.5 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

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不但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还带动了改厨、改厕、洗浴等用水方式的改变,但由于排水建设不到位,生活污水沿街漫流造成污染。据统计,由于多数村中无垃圾投放和污水处理设施,每年生产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仅为15%和20%,未能处理的不是就地入渗就是江入水域造成污染。

3 正视发展,水环境整治工作仍显缺位

3.1 配套不足

近年来党和国家逐年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但相对农村的分散性、广域性收效甚微;相比城市公共产品服务,设施配套数量及标准仍有很大差距。再者,省以上投资项目主要是各级财政和群众多元投入模式,县财政因需要配套的项目多、财力紧张很难足额到位,群众主要以投劳方式注入,项目建设存在投入亏空。没有足额投入,就没有完善、到位的配套建设,预期效益无从谈起。

3.2 意识不强

全国环保工作开展多年,宣传多年,从环保意识来看,农村相对城市仍显弱势,这让农民很多时候更重自身收益,轻了环境危害。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角度,部分地方政府领导存在着“先发展后环保”的错误思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既不重视相应的机构建设,也不重视环保投入。一些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正是钻了农民和部分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强的空子,带着污染走向了农村。

3.3 执法不严

执法不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环保部门没有用好手中的权力,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开绿灯,并对由此引发的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受地方政府行政命令与指示的左右而执法不严。多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干预环境执法,使得污染企业在被查处时往往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重助长了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歪风。

3.4 管护不善

随着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垃圾清运工作不断深入,定点倾倒垃圾,配套垃圾设施、垃圾清运人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管护不到位,已配套设施破损严重,有的甚至已失去使用功能,更新期极短,造成了极大的投资浪费。

4 破解短板,携手推动水环境整治工作高效开展

4.1 提升意识,全力营造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提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领导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成立农村水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要把完成农村水环境保护任务纳入各阶层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逐步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提升企业业主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做到规范生产和污染零排放;要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一控两减三基本”生态文明理念,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4.2 提前謀划,充分发挥科学规划的导向作用

规划是行动实施的导向,规划在前可根本上解决“先污染后治理”。既要坚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农村水利现代化和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紧密结合,又要把“青山绿水”工程、造林绿化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做好城乡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通过灌排渠系建设与改造、农村供排水、小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农村改水改厕、生态农业建设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农村生活给排水系统和农村水循环网络,不断提高灌排渠系的自然净化能力和亲水功能,努力实现适度合理的污水灌溉及农田排水再利用,不断推动和促进农村水环境的改善。

4.3 通力协作,努力构建防污减污综合建设体系

农村水环境污染源分散、种类繁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故要多元推动防污减污体系建设。要加快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倡导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清洁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耗能型企业。环保部门要强化对危及城乡水源地安全的企业实施污水排放在线监测,因地制宜关、停、并、转、迁。各级农林水、科研部门要做好污水处理及再利用技术、化肥农药合理施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上述元素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及其有效消减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切实减小上述污染源对水环境的影响。

4.4 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良性发展

要完善县乡村三级河道“河长制”,实行河道网络化管理及村周水域专人管护责任制,健全农村水环境巡查制度,建立水利、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破坏水环境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维护良好的农村水环境秩序。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水环境监测体系和信息网建设,特别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水排放区及污水灌溉区的在线监测,预防恶性污染事故发生。

作者简介:乔冠军(1973-),男,河北唐山,工程管理,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综合整治推进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