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声乐艺术的继承及发展

2017-07-05刘瑾怡

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孟姜女继承发展

刘瑾怡

摘 要:表演艺术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要以感情为依据来调动声乐技巧和表演手段。《孟姜女》是一首在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它不仅继承了原本民歌的神韵,还充分表现出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它在歌词以及主题和旋律、节奏方面对原民歌做了改变。《孟姜女》这首歌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声乐艺术 继承 发展 《孟姜女》

任何表演艺术的目的都必然包含情感的传达,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艺术美的再创造。表演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载体,通过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歌声和精湛的表演把作品的主旨传达给观众,并在与观众的情感互动中升华声乐艺术。《孟姜女》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江苏民歌改变而成,主要讲述了秦时孟姜女与新婚丈夫生离死别、以及后来到千里之外寻夫并哭倒长城的故事。随着时代的更迭,故事的物质承载形式也有了变化,到宋元时期被改变成了话本和戏文等传唱和音乐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朴实的、对爱情坚贞的女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至1990年我国的词曲作家刘麟与王志信通过对民间故事进行筛选、选材,从而创作出了《孟姜女》这部大型的声乐作品,这部声乐作品从主题到创作的技法都借鉴、继承了传统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又吸收借鉴了西方的创作技巧以及思想,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中是一部对传统声乐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艺术经典作品。

一、 删减歌词、突显人性光辉

《孟姜女》的歌词基本上是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原来的民歌有4个句头,12段歌词的联缀体,民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通俗易懂,通过比、兴的七字四句的歌词,向人们很生动地讲述了孟姜女和其新婚丈夫的故事。刘麟在改编的过程中基本上保留了孟姜女与万杞良的故事情节,并在民歌原有的歌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删繁就简,对其中的词段重新剪裁,由原来的12段词改成4段词,改编之后的歌词删掉了民歌中大量的“怨”的部分,比如说“哪有人送寒衣来”,还删掉了一些包含“小市民”气息的歌词,删改后的歌词更能凸显孟姜女的忠贞不渝的形象,新編歌词从春到夏,穿插着孟姜女的对丈夫的思念,孟姜女把心头的一丝热都缝进寒衣里,不怕风雪去寻找丈夫送寒衣,她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充满了坚韧的精神。

改编之后的《孟姜女》继承了民歌中的七言四句的歌词的结构形式,并且保留了其韵律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加进了一些现代人的思想观念,把原歌词中的炎热的夏夜里蚊子的叮咬转变加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且在整个歌词里把孟姜女与丈夫之间的相互思念隐隐约约地表达了出来,再辅之“泪眼朦胧”、“何日重逢”等词更是让这种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突出了相思的主题。改编之后的歌词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动形象,在原来民歌歌词的基础上更加饱含了韵味和诗意,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在改编的过程中对一些词段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这样一来改编之后的歌词比原歌词更能体现孟姜女的坚贞的形象,使主题更加的深刻、也更加贴切。

孟姜女在民间广泛的流传,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深受人们喜爱,孟姜女的形象也是为人们所熟知,这个故事蕴含着深厚的中国的传统道德精神,这也是作者在选材时考虑的一个基础。在改编的过程中,作者的责任是很大的,改编不是对历史传说进行简单地重复或者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杜撰,而是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再创造,再创造就包含着一种创新,作者要想改编成功仅仅熟知这个故事是不行的,还要对其深刻的社会含义进行挖掘,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通过对表现手法创新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学主题,最后再把现代人的一些思想和观念融入进去,从而使旧民歌变成新歌曲,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们与时俱进的审美需求。

二、 原生民歌音调的创作主题

作者在改编的过程中保留了原民歌的音调,因为它具有广泛的影响,以原生民歌音调作为创作主题给改编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我国的小调音乐的曲调都十分流畅、委婉,并且在表达情感方面十分细腻,在这个层面上根据《孟姜女》原有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变化,使改编不仅能体现原民歌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孟姜女的形象,还能表达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进步,表达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

民歌《孟姜女》是4/4拍,单乐段的结构,整个曲子总共由4个乐句组成,呈现出起承转合的结构域特征,整体节奏十分平稳,整体结构十分严谨,旋律优美且多迂回、下行。作者在改编时不仅沿袭了原民歌中的主题和音调,更是沿袭了原民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征。改编之后的歌曲的首段是其“起”,作者保留了民歌中的重要的音调,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歌原有的九度音域扩大到了十三,改编后的歌曲节奏变化有序,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装饰音和旋律,使歌曲整体变得比原民歌更加的流畅、更具魅力;第二段是主题的变体,增强了流动性;第三段是“转”,随着情绪的变化,从夏入秋,整个旋律从明朗到暗沉,从暖到寒;第四段借鉴了戏曲中的“摇板”部分,充分表现出了孟姜女寻夫的千辛万苦,并把整个故事带向了高潮,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

在改编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装饰音和波音以及拖腔等重点的运用,使整个旋律变得丰富多彩,装饰音可使旋律变得迂回起伏,波音则可以使旋律更加活泼、灵动,表达的情感也更细腻,拖腔是戏曲中的重要演唱手法,它是为了表现情绪而把音进行拖长。作者把这些旋律技巧运用到《孟姜女》的改编之中使整个词曲的旋律更加畅快、增强了其流动性,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的生动形象。

三、 节奏形态十分丰富

声乐艺术强调的是声乐表达的艺术性,简单来讲就是声乐表演和表现。声乐艺术表演和表现包含重要的内容,例如声乐表演者对声乐作品情感的把握,与作品情感相配合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体态律动、语言和音乐完美融合的声音,与乐声相配合的器乐伴奏等。声乐艺术的节奏形态也比较丰富,原民歌是以4/4拍为节奏的,改编之后的《孟姜女》则在其之后增加了十六分的休止符等多样的节奏类型,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也使旋律更加婉转。作者熟练运用了十六休止符以及换气口的表现方法,再加上对戏曲中“摇板”和“垛板”的运用,使音乐中孟姜女的形象更加形象和具体,在塑造音乐人物形象方面有很大的效用。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使旋律变得抑扬顿挫,使声腔变得柔中有刚、圆中有方,可以让旋律更具个性特征。“垛板”的运用则可以使旋律、节奏紧驰有度,从紧张到放松再到浓烈,垛板的运用使歌曲富有戏曲性,虽然改编后的《孟姜女》用的仍是原民歌的音调素材,但是却比原有的民歌更加具有夸张的效果,也比原有的民歌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传统声乐艺术作品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作曲者对音乐的感悟不同,创造手法也丰富多样,使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特点。首先要在作品风格上下功夫,结合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特色风情,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创作者不能直接模仿和套用其他作品。优秀的声乐创作者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原作主旨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形成富于独特个性美的艺术作品。民歌《孟姜女》的最后一段,作者使用了“摇板”和“紧拉慢唱”的手法,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渲染了孟姜女顶着风雪寻夫的紧张的气氛,使情节一步步深入,快慢有度,使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四、 灵活运用民族和西洋调式的转换和调性对比

改编之前的民歌《孟姜女》采用的是单乐段的结构,五声徵的调式,作者在改编时则在继承民歌的原则的基础上,又吸收借鉴了西方的调式,使歌曲结构变得丰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结构变得更加恢弘、内涵也更加丰富,改编之后的词曲比原有民歌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深得人们的喜爱。

江苏民歌《孟姜女》有12个乐段,以12个月为序,歌词有着均匀的节奏,通篇采用五声的调式,呈現出一种单调的结构体,不能不说它是一首江南民歌小调。改编之后的《孟姜女》由原来的12段变成了4段,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序,在音调上保持统一,通过节拍和节奏的变化,反复地进行吟唱,使整个歌曲散发出细腻、哀怨的情感,由原来的短小的并且结构十分单一的小调向复杂的、多变的、咏叹调式转变,整个歌曲更加具有表现力。

调性、调式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合适运用可以对人物进行深刻的刻画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作家在改编的过程中运用转调的手法把复杂多变的音乐内容表现了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了其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在我国的传统的声乐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单段体和套曲,对于段式结构来说,也都是由单一的乐思和简单的歌词以及节歌等组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都日益提高,原来的单一的结构和调式以及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传统的声乐作品要想继续生存在丰富多彩的现代社会中,必须进行自我改进,才能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者在原民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编,增加了旋律、删减了歌词,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和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使整首歌曲与时俱进,从原来的单调的结构和调式变得丰富多变,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创新和开拓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声乐发展道路,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

结语

《孟姜女》的历史故事众人皆知,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改编成了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在这些形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民歌,民歌把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做了很好地表达,是一首人们喜闻乐见,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民歌。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提高,以往结构单一的民歌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就被刘、王进行改编,逐渐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接轨,改编后的《孟姜女》的艺术特征是对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朱雯珺.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孟姜女》为例[J]. 才智,2009(2).

[2]唐海燕.从《孟姜女》的艺术特征看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

[3]张光剑.艺术歌曲《孟姜女》艺术特色探析[J].歌海,2013(6).

[4]肖虹.浅析歌曲《孟姜女》的艺术表现形式[J].文教资料,2013(28).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孟姜女继承发展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论紫砂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