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对策探究
2017-07-05陆艳芳
陆艳芳
(福建省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 三明 365000)
摘 要:新课标明确要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要把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确立课程目标和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文章以兴趣为切入点,围绕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运动项目、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对策;运动项目;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2;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24-02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有效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调研时发现,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的内容、组织、场地、器材感兴趣,对教师有好感,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就会情绪饱满地融入和参与教学活动。一节课下来,他们即便是很累,仍会感到意犹未尽。教师只有把兴趣培养起来,才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参与欲望和求知欲望。他们也会因此而喜欢体育运动、热爱体育活动,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一、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1.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
现今的体育学习兴趣呈现出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递减的趋势。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到了中年级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在课堂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到了高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更有所下降,特别是女生。而这阶段男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往往喜欢在运动中表现自己。到了初中,对体育课感兴趣的人就开始减少,一是由于学习科目多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生也认为多参与体育活动会影响学习成绩。二是受中考体育影响,体育教师大多以中考科目为主。加上有的教师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教法简单,整个课堂多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说教模式,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雷同,致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 ,觉得体育活动太苦太累。四是认为教学内容较难,趣味性、娱乐性不强。五是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所转移,体育课上出现了“假病号”的现象。
2. 运动项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因为中小学生水平不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有差异。比如,小学低年级对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喜欢游戏类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对比较枯燥的体育项目,如队列、操类、武术等不感兴趣。而技巧类体育项目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学生有畏难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部分学生感兴趣。球类运动由于对抗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强的原因,受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的青睐。足球进校园虽然有些年了,但在实际教学中课上得很少,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存在短板,信心不足;二是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还难以满足课堂和学生的需求;三是由于对抗性比较强,学生过度兴奋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组织;四是出于安全考虑,教师担心因为对抗性强,造成伤害事故。
3. 教学环境对培养兴趣的影响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的学科,如果场地器材配备不足,大多数教学内容将无法实施,更难以谈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今,有的学校人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虽然大多数学校有大小不一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硬件设施,但由于上课班级多,场地小,对一些场地空间要求比较大的项目来说较难开展,教师只能选择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进行教学。比如广播操、近距离跑和各种方式的跳跃等。学生处于狭小的空间,无法释放天性和个性。加上室外班级间相互干扰、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增加了相互碰撞的安全隐患,也影响到学生基本技能学习,影响到教学效果,进而影响了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十分不利。
三、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对策
1. 提升教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个人的人品和专业素养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播者。教师要用自己渊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良好的运动技能、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的生活经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兴趣的激发,形成和谐快乐的氛围。要在愉悦气氛下进行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让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 精选教学内容,感受运动快乐
教学内容的选择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是否有效,因为一些难度过大或太容易以及没有新意的教学内容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熟悉课标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量、技能基础、兴趣爱好,选择有新意的、有时代性的、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比如轮滑、踏板、跆拳道、棒球、空竹、街舞等。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新颖性的运动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迎合学生紧跟时代提升自己运动能力的需要。教师只要做到精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并科学地进行组织和安排,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学有收获、学有所成。
3. 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针对课的类型,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知识技能储备等方面入手,运用合理的、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把感知、思维与练习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学技能, 在兴趣中学知识,在活动中练体能。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法。初中可采用自主合作法、探究法、竞赛法、纠错法等。还可将信息化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微课教学。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学懂、学会,真正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愉悦学生身心、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目的。
4. 关注个体差异,保证人人受益
学生体质、运动能力、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比如身高、性别等来确立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不同体质的学生都能够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教师要设置有梯度的练习,根据学生运动能力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练习的运动项目和目标。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有效地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状况(比如:孤僻、任性、不合群),确定解决策略,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展示机会。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人和谐相处的品质,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信心。
5. 加大设施投入,提供教学保障
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段的教学进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场地资源。根据本校场地器材的配置情况,在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尽量错开不同年级段班级的授课内容和时段。教师要通过合理布局,使班级可在同一场地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避免发生各班级出现相同的教学内容,相互争场地器材的情况。此外,要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如定向寻宝、穿越障碍等,开拓学生的活动空间。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弥补现有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只有这样,学生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教与学才能更好地相融互促、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兴旺.西安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11).
[2]邬月辉.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0).
[3]陆丽琴.如何在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J].体育世界,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