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政府形象的塑造

2017-07-05李小彪

山东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塑造新常态

李小彪

摘 要: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行业蓬勃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新常态的核心表征已初现端倪并对政府形象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政府形象的困境和路径对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常态下,政府形象在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政府的权威,进而影响政府效能的发挥。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行使,相反,就会妨碍政府职能的发挥,形成各种不利于政府管理的局面。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新常态与政府形象的内涵,剖析政府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践性较高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政府形象;塑造;管理与对策

一、新常态与政府形象的概述

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时期对政府形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据此,对我国政府形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常态的核心内涵

新常态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研究新常态的内涵价值,因此“新常态”也就形成了蔚然成风的趋势。“新常态”突出着新的层面和领域,彻底打破传统的思路和范式,从根本上进行创新,再结合具体的国情和环境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长期稳定的趋势。我国最早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是在2012年,是学者用来阐述国际经济形势、分析国际经济趋势的术语,后期逐渐地被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在我国,新常态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角度来阐释,“经济稳健增长,政治文明进一步实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经济新常态主要是指在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结构,以技术和消费促进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经济平稳发展的新动力;政治新常态主要是通过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来实现政治的现代化,从权力运行上、法律保障上、职能履行上等多角度实现;文化新常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文化的多元化在社会群众和公众个人中发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民主、公正、和谐、文明的理念氛围;环境新常态旨在通过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环境的治理增加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包括建立文明生态保护体制、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奖惩力度、推动个体保护机制等等,而不是通过强制命令提高政府的权威性。

(二)新常态下政府形象的核心内涵

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与政府日常表现出来的与公众相关的政府行为有关,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对政府机构、政府人员、公共政策、政府行为、工作效率、政府文化价值理念以及与政府有关事物的一种综合印象、看法和评价。

新常态下的政府形象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征:

1、政府形象更具基层性。新常态重点突出了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从省级到基层的政府官员,民众更倾向于关注自己身边的政府工作人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执行的效果决定了民众受益的程度,如果执行过程中基层人员没有很好地将政策执行到位,政府的形象就会在公众心目中大大折扣。

2、政府形象更具有动态性。新常态是在全面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运行的,以改善民生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就要时时刻刻以民众的要求和利益为第一考虑要素,所以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调整,那么公众对于政府形象的认知也就对着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3、政府形象更具多面性。新常态下的政府形象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公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政府就会有不同的认知,进而形成多方面的思考和评价。因此,新常态下的政府形象不可避免地被公众分解为各种形象要素,每一项政策、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反应对政府形象而言都至关重要。

二、新常态下政府形象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下,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尽管政府形象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毋庸置疑,发展我国公共关系与塑造政府形象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沟通不足

政府的职能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缓慢,一切的经济政治活动还是由政府进行组织调配,政府依然存在着大包大揽、角色定位不清晰、权力滥用、服务机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而公众只关注一些决策执行的进展情况,也就塑造了政府“无所不能”的形象。我国政府与公众沟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政府与公众的交流力度不够,我国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很少进行信息的收集与交流,一般是政策出台后进行反馈;二是公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淡薄,社会的快节奏导致了公众很少去关注政策计划,更多的是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再者我国公众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参政能力有待完善。

新常态要求政府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高效率地运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沟通模式,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从而实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2、政府行政理念滞后、管理不科学

政府的行政理念主要包括政府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角色理念、决策管理、服务发展等,包含的方面是不变的,内涵却是与时俱进的。但目前我国政府理念过于陈旧,官本位、越权等思想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政府的管理行为和形象建设。一些政府人员不能正确看待媒体和网络的监督作用,甚至認为媒体和网络的监督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难以合理利用媒体的正面作用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不科学的管理行为使行政活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定位不精确,影响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塑造。

新常态要求政府从自身的行政理念塑造开始,与时俱进,由内到外进行管理创新,为政府形象的塑造创造良好的行政理念。

3、政府公职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的公职人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横行,没有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对人办事冷漠、缺乏耐心,不以公众的利益为重,做事不积极,做事效率低下。另一方,公关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很好地掌握新兴的公关技术,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上情下达”,同时与公众的交流欠缺,不能及时反馈公众的已经,不能很好地进行“下情下达”。总的来说,政府的公职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在服务的过程中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又没有很好地维护好政府的良好形象。

新常态要求政府的公职人员时时刻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所有的行政工作和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要求公职人员加强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和充分利用公共管理技术。

三、新常态下塑造政府形象的路径选择

新常态下政府形象塑造应从管理制度、管理主体和管理渠道考虑。在管理制度层面应构建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公共伦理制度,将政府形象的塑造落实到制度设计中,走民主与法治路线;在管理主体的层面应加快对公务员素质的全面培养,发挥伦理道德和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在体制内外构建政府的干练、廉洁、高效的形象框架,走为民服务路线;在管理渠道的层面应拓宽完善沟通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下媒体的作用,打造亲民路线,坚持从群众里来到群众里的工作方法,完善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体系。

(一)推动管理创新,增强运行活力

新常态下推进我国政府形象管理的制度创新,要解放思想、规范管理、完善理论。推动制度创新必须从转变思想开始,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努力增强公职人员的现代创新和效能观念;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适应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规范政府及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加大对公职人员权力行使的惩戒力度;完善公职人员的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整个公务员系统的效能意思和服务意识。

政府要拓宽与公众的沟通渠道,采用多种多样的公关活动形式与公众进行交流。一方面,政府应及时进行信息的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赢得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增加管理运行的活力,进而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形象度;另一方面,鼓励公众积极参政议政,把自己对政府的意见如实地向政府反映,从而有利于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公职人员的工作水平决定着政府形象在人们中的印象和评价,因此加强公职人员的工作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政治判断力,规范其权力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促进公务员切实履行职责,转变其工作方式,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在政府机关中形成人人讲效能、事事讲效率的良好氛围,最终提高组织的办事能力和行政效率。在公关人员队伍中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人人爱学习的大环境,努力实现公務员自身的完善发展。

高素质队伍要从公务员的服务理念、领导方式、法律法规着手。第一,要求公务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同他人、社会、国家层面的关系。第二,在管理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方式,提高公务员工作热情,必须运用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采用思想教育工作和行政措施想结合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公务员由别人督促向自我学习转变。第三,建立健全公务员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种形式的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一套高效的公务员培训系统。

(三)强化信息服务,改进形象管理

新常态下改进政府信息管理的方式,加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要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从信息保障、信息服务、信息协调三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首先,要建立高效廉政的信息保障机制。由于制度发展的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贪污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为了确保政府及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惩戒。

其次,强化公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大思想教育宣传力度,保障和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实行政企分开,推进社会化公开服务,服务点下移,让人民群众少跑路、少等时间,及时了解办事程序和规则,遵循办事的流程,形成科学、高效的运行模式。

最后,提高管理流程的信息协调水平,努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一方面,政府管理要实现在线服务,使政府核心政务信息化,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公职人员行政活动规范化,行政程序科学化;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公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投身行政改革和管理创新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胡宁生. 中国政府形象战略 [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裴春秀. 公共关系与形象策划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郑文静. 论政府回应的公众环境 [J].理论探索,2011(7).

[4]杨剑利. 塑造政府形象与政府公关 [J].党政干部学刊,2013(5).

[5]张再生.白彬. 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J].中国行政管理,2015(3).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猜你喜欢

塑造新常态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