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边献血一边输血”可以吗?

2017-07-05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供血者近亲受血者

“医生,我是A型血,跟我儿子的一样,抽我的血给他吧。”影视剧中这样的片段比比皆是。临床上,亲人需要用血了,直系亲属往往也会第一时间挽起袖口,希望尽快挽救亲人性命。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近亲之间这种盲目输血,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甚至是死亡。

“一般来讲,直系亲属之间献的血液未经处理是不能直接输注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输血科主管检验师任伟解释,亲属之间献血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这主要是因为,近亲之间遗传基因比较相似,一旦输入近亲血液,受血者无法识别输入的供血者的淋巴细胞,加上受血者免疫力低下,供血者活性淋巴细胞容易在受血者体内存活,并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但毕竟不是真的“自家人”,健康的供血者就会“反客为主”,将相对脆弱的受血者的组织、器官视为异己,进行免疫性攻击,使受血者的健康堡垒遭到损伤和侵害,产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虽然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输血并发症,目前临床上也尚无确切数据证实其发病率,但其致死率高达90%以上,還没有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一旦发生,病情发展会非常迅速,可能还来不及确诊,病人就在1~2周内死亡。所以,通常规定,近亲之间献血未经特殊处理不能直接输注,尤其是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之间献血风险更高(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二级亲属:兄弟姐妹、祖孙、叔侄、姑舅等;三级亲属:旁系表兄妹或堂兄妹)。当然,近亲之间也不是完全不能献血。要将血液经过特殊处理才可以应用于临床。

直系亲属间输血有风险,某些情况下丈夫也不能给同血型的妻子输血。夫妻尽管没有血亲关系,但妻子怀孕时,如果输入丈夫的血液与自身或胎儿的血型“不配合”,也会在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发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病等。

影视剧中还经常出现这样的片段,某伤者因失血过多急需输血,血型相同的人在关键时候站了出来,随后,医生、护士还有伤者亲属均激动地表示“得救了”。这也是大众对输血的一个错误认知。事实上,献血后血液并非马上就能输入患者体内。为确保血液的质量安全,献血后,血液要经过一系列专业检测,包括血型、转氨酶、血红蛋白,以及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检测。一些疾病,如梅毒,4℃低温存放72小时可使梅毒螺旋体失去活性,故一般血液在采集3天后才会被使用。进入血库后,血液还会经过加工、分离出各种成分,根据需要输给患者。比如贫血患者只需输红细胞,而刚采集的血液含有的血浆和白细胞等成分,对贫血患者无治疗作用,还可能导致一些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这种情况就只需输注所需的成分血给患者即可。

由于血型抗原的复杂性和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血液本身质和量的因素等,导致输血本身是有风险的,不管是谁献的血,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如果献血者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等病毒后献血,刚巧遇上“窗口期”未能检测出来,就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上述病毒。虽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窗口期”不断缩短,其带来的输血风险在日益降低,但还不能完全消除。

猜你喜欢

供血者近亲受血者
盘点30°角的“近亲”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青岛地区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重庆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分析
遵义市血液集中化检测的实践与分析
近亲输血风险大
近亲禁止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