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叶芯片”加持,奔跑吧机器人

2017-07-05

科学Fans 2017年6期
关键词:反馈系统诊断系统全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又来出镜啦!这回研究人员们把目光放到了植物身上,他们模仿树木和植物的泵送机制,设计出一种名叫“树叶芯片”的微流体装置,能以稳定流速在芯片内输送水和糖分等长达数天之久。这种“树葉芯片”采用一种三明治结构,两个塑料滑片分别代表木质和韧皮,中间用半渗透性材料隔开。这一发明能充当微型液压系统,为小型机器人带来低成本液压动力装置。

毛颖说:从动植物身上寻找灵感可不是第一回了,从最早的仿生学开始,人类便模仿生物功能来发明创造。如果这些装置能成功运用到机器人身上的话,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运用到人体上呢?

基因检测界的“卷福”问世

侦探界有一位有名的夏洛克,基因检测界也出了一位“神探夏洛克”——美国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诊断系统(SHERLOCK,Specific 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的缩写,意为特异性高灵敏度酶促解锁)。这种诊断系统的灵敏度甚至高到能检测出单个目标核酸分子,可以制作检测试纸,方便运输和储存,检测速度快,能准确鉴别出仅相差一个碱基的两种遗传序列。这能在偏远地区检测寨卡和埃博拉等流行性疾病中发挥出特殊作用。

E伯爵说:这样的诊断系统可比那些据说能抑制细胞病变的药物可靠多了,毕竟有效地诊断疾病才是最关键的,接下来就是对症治疗和下药的事儿了。

数字皮肤?其实是全息镜子

日本著名新媒体艺术家浅井宣通,用全息扫描技术和3D实时物理反馈系统搭建了一个科幻装置——“Kagami”,即日语里镜子的意思。这种镜子的物理反馈系统由5 000个小型电机和驱动杆拼接而成,通过全息扫描仪获取脸部的3D建模结构,并实时传输到反馈系统上,最后通过“数字皮肤”全息影像能生成一个真实的脸蛋投射上去。

萌萌子说:目睹了人脸成形的全过程,我只想说这个镜子的分辨率还是有待提高的。如果未来的镜子显像速度需要花费长达十几秒,那我还是选择传统镜子,毕竟照镜子跟拍照的目的还是有区别的。

过山车什么的,还是自家的安全

荷兰设计师丹尼尔·德·布鲁因(Daniel De Bruin)研发了一套可以让他在家中坐过山车的机器。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样子,稍等,这套名叫Neurotransmitter 3000的机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设计者将自身的生物体征融入对机器的控制。在整套设备的运转中,安装在使用者身上的传感器会收集驾驶者的心率、体温、身体朝向、重力和肌肉张力等生物数据,并根据驾驶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转速的调整。

王丽婧说:真是会玩啊,不过像这种自己制作的疯狂装置,大家可千万别随便模仿,毕竟咱们除了制作材料有限外,技术水准也没有这么专业,安全性就更难确保了。

挖掘技术哪家强,“超级怪兽”来控场

经过4年兢兢业业的挖掘,人类工程史上最大的巨型盾构掘进机“Bertha”可算是把位于美国西雅图的SR99公路连接的大型立体隧道(约2.9公里)给挖通了。Bertha是个啥?它就是,美国华盛顿交通局和西雅图隧道合作公司委托日本日立株式会社建造的地球上最大的隧道掘进机!这台“超级怪兽”长99.3米、宽17.5米、总重量为7 000吨,头部由260个不同的刀头组成,尾部有碎土管道和拼接混凝土板的装置,最牛的是,它挖出的巨型隧道是立体式的上下两层,跟立交桥一样。

猫哥说:没想到这种只存在于脑洞中的科幻物件竟然出现在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过我想这个“最大”应该是暂时的。

王丽婧说:不管是科幻还是现实科技,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越大就越难控制,实现起来难度也不小,但这台巨型“怪兽”确实给我们开了一个先河。

毛颖说: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创造出更多更加实用的装置。

猜你喜欢

反馈系统诊断系统全息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区间轨道电路智能诊断系统的探讨
设备在线诊断系统在唐钢的建设与应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交互式智能教学反馈系统设计
全息技术在公共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连铸板坯质量在线诊断系统的应用
一种用于生物刺激反馈系统的新型刺激电流源
基于OPC跨平台通信的电机监测与诊断系统
基于WiFi-SMS的互动反馈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