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玻璃墙”

2017-07-05

大众摄影 2017年7期
关键词:玻璃墙按动华彩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玻璃墙”的困扰。遭遇“玻璃墙”,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惯性,包括思维、观看、手法的惯性。二是思想的能力,包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突破这些“结点”,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我们不妨总结一二,彼此借鉴。

一是尝试改变既有的方式或节奏,通过打破规律找寻灵感。艺术创作既是一个追寻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破坏”规律的过程,有意识地打破规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反转片时代的摄影师每次按动快门都是深思熟虑,尽量不浪费“子弹”。而数码时代的摄影人则容易陷入按了再说的模式,从不用考虑成本。这是不同技术条件下带来的拍摄习惯,暂且遑论各自优劣,但当我们希望自己的拍摄结果有所改变又总不能如愿时,不妨相互转换,前者可能从随意的按动中发现更自由随意的拍摄惊喜,后者则可能体会到严谨和思考带来的变化。

二是在百般努力仍无功而返时,不如选择暂时放下。很多时候,我们会对摄影人说,要多拍,拍到一定程度很多东西自然就悟到了。这没有错,实践永远是摄影创作最好的老师。但如果发现一味的多拍只是在循环累积数量,难于实现螺旋式上升时,不妨暂且停下。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被不断的拍摄“塞”得太满,以至新的东西难于吸纳了。这时不如什么都不做,让自己保持一种空的状态。就像禅的故事所说,装满水的杯子是无法倒进新的水的,创作者也需要不时给自己“留白”。

三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暂时停下自己,什么都不做,或者环顾四周,将视线转移到别处,找一些摄影之外的事物去关注。这时貌似摄影停顿,或者“不务正业”,但头脑其实是保持高度活跃的,尽量向外搜索,像海绵一样,所有看到的外界的信息都可能带来新的刺激,并给自己“破墙”带来灵感。触类旁通,蓦然回首就是这种境界了。

四是深度思考比勤奋更加重要。勤奋当然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有些时候,“勤奋”会成为拒绝思考的挡箭牌。当我们像陀螺一样不停转动而又原地不前时,就要强迫自己想一想,是不是把“勤奋”当作了“懒于思考”的借口。对于艺术创作的突破来说,最好的勤奋是思想的勤奋,善于深度思考是优秀的创作者最重要的品质。

五是打开“视”界,融会贯通,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打开眼睛的“视”界,也就打开了创作的世界。记得台湾的蒋勋先生有这样一段叙述:真正能理解文学之美的人,必得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各类学识,才能领略其中不同层次的华彩。文学如此,摄影创作亦如此,能夠体会到多少层次的华彩,基于我们认知的能力。就像面对一张照片,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从构图上解读、从创作者的背景中解读、从它在不同发展的流派脉络中解读、通过摄影史甚至艺术史的框架解读,当然如果再联系社会历史,也许信息又不一样。当我们更多阅读与体验,兼收并蓄之后,才能从更丰富的层次看待影像,创作的玻璃墙也许就不破自崩了。

猜你喜欢

玻璃墙按动华彩
岁月的华彩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相望
西江华彩路
佐敦蝉联“华彩奖”斩获三项殊荣
小猩猩隔玻璃墙模仿学步女孩
小猩猩隔玻璃墙模仿学步女孩
“按动疗法”临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