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
——一所农村中学的重生之路
2017-07-05左秀芳
本刊记者 左秀芳
涅槃
——一所农村中学的重生之路
本刊记者 左秀芳
去年小升初时,临西县岗楼村学生小赵的父母早就给他安排好,宁可多负担些费用,也要到县城选一所好学校就读。但是临近暑假,一家人却改变了主意,重新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临西二中。因为这所学校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周围的村落,许多家长都有着同样的想法。临西二中2015年初一招生不足100人,2016年却增加了五倍。以往招生需要大力宣传,现在主动来报名的络绎不绝。那么,这所原本陷入困境的农村中学,是如何进行”绝地救赎”的,对农村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精准把脉 对症施治
临西二中位于邢台市临西县东部,曾经是冀鲁大地上的一所名校,原属山东省临清市,划归河北省后,仍是省重点中学之一。然而近些年,临西二中却陷入了低迷的状态,由过去的县直中学第一梯队,下降到最末一类。初高中招生人数锐减,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2016年3月底,历任临西一中、临西实验中学教学副校长的张立国临危受命,成为这所老牌学校的新校长。
他马不停蹄地走访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谈心,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调研,决心寻找困扰学校发展的问题所在。张立国介绍说,当时的临西二中,办公条件简陋,学校仅有几台老式电脑;实验设备陈旧,教学实验无法正常开展;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平均年龄47岁。张立国听了几节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满堂灌”,既没有适应农村中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指向,教师大都凭经验,吃老本。他走进学校的图书馆,发现一排排书籍上落满了灰尘,专业书籍的借阅量更是少得可怜。他翻阅档案资料,发现有分量的教研论文寥寥无几,县市级以上有影响的课题几乎是空白。他和中青年教师交流,发现教师普遍缺乏方向和目标,更没有专业理想和在教育上干一番事业的追求。张立国认为,正是由于学校发展目标不明确,教学、评价机制薄弱,没有创设积极的精神引领,因此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工作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让张立国夜不能寐。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好几天,起草了15000多字的《临西二中三年发展规划纲要及解读》,涉及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理念、精神文化、办学特色等十大项内容。三年规划确立了二中发展的宏伟愿景和办学目标:即以专业品质建设高效能的现代学校,经过三年努力,在德育、教学、管理三方面形成独特的二中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心智健康有情有义的阳光少年”。以“让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放出夺目的光彩”为办学理念,以“抱朴守淳,唯新日进”为校训,把吃苦、勤奋、坚持、认真、无私、奉献、勇敢、牺牲十六字定为立校精神。规划纲要及解读,成为学校发展的“白皮书”。
凝聚精神 重建自信
张立国走马上任时,二中精神已经跌到谷底。教师出了校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二中的职工。由于生源质量差,成绩上不去,导致下一年招生时生源质量更差,学校陷入恶性循环。
“二中现在最缺的是一种精神。60多年的发展,使二中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其精神,唤醒教师心中沉睡的力量,二中才可能重新崛起。”在二中的“道德讲堂”上,张立国为全体教师主讲了《加强自身人性修炼,塑造教师完美人格》《在学校发展中演绎精彩人生》等主题讲座,并深刻解读了临西二中三年发展规划。大家一起回顾二中发展历史中的两个辉煌时期,分析学校在社会声誉、硬件建设、优秀师资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优秀教师现身说法,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凝聚师生精气神。办公室主任谢书堂感慨地说,最近两个月学校开展的主题培训,比以往两年的培训都多。
“把理念变成精神,是一个实干中求积累、吸纳中求丰富、扬弃中求完善、创造中达厚实的过程。当学校的办学理念通过不同的方式浸润、渗透、内化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时候,就会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只要教师干劲儿上来了,学校就有希望。”对此,张立国有这个信心。
“我庄严宣誓: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生命出彩……卧薪尝胆,我责无旁贷;破釜沉舟,我义无反顾。我是二中崛起的中流砥柱,我要竭尽全力重振二中雄风!”每次全体会议,教师都集体宣誓,激昂的声音,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
张立国号召全校教职工拧成一股绳,艰苦奋斗,实干兴校。每周一,各部室主任、年级主任都召开例会,总结上周的工作,讨论下周的计划。会上提出的问题,校领导班子当场解答,马上制定解决方案,绝不拖到会后或第二天。党委书记王玉章说,最长的一次会议到中午还没结束,大家到餐厅吃个包子回来接着开。
学校中层干部对待工作,变低迷萎顿为奋发进取,变支支应应为扎扎实实,变脱离实际为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宿舍。振兴二中的信念,悄然改变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位教师在贴吧上留言:二中是我们共同的家,曾经为她的没落而凄然,而现在,由衷地为她的改变而高兴!
以德立校 点燃激情
“突出‘德’这一核心,打造激情教育,推行精细化管理……”在临西二中规划纲要的实施措施中,以德立校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学校规定,选拔干部唯“德、能、勤、廉”是举。每学期末,所有领导班子成员接受民主评议,校长满意度低于90%,自动辞职;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满意度低于80%,自觉接受调岗。学校利用“新八德”课题研究成果,全面铺开“新八德”教育实践,每学期末评比“新八德”优秀班级,强化学生做人教育。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校领导班子深谙此理,他们不但雷厉风行,而且率先垂范。每天早上,校长张立国、书记王玉章、副校长班立东带头早早到校,和班主任、学生一起跑操。领导班子带头,谁也不好意思懈怠,考勤难题不攻自破。
暑假开学前,学校空地上杂草丛生,新修的水泥路还没清理干净。张立国、王玉章、班立东几人带领教师,挽起袖子和裤管,握紧铁锹,热火朝天地忙了三四天,使学校焕然一新。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学校就完成了硬化路面、拆除危房、配置电脑等工作,办学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行们挑起大拇指说:“二中教育人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不要以为只有在社会上声名显赫的学校才会被称为‘好学校’,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同样可以寄托教育理想。”张立国说,他的教育理想是:幸福生活,快乐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学校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开展集体大教研。校领导每天听两名教师的课,然后评课、教研。张立国倡导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即预习检测、问题创设、讨论质疑、举例应用、训练反思五步,查预习、查展示、查反思三查,正在学校全面铺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逐步形成。
“学习不能死学,不能单靠刷题提高成绩。”张立国说,“物理、化学等学科强调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推理、归纳的乐趣。”张立国上任第三天,已经停工一年多的实验楼再次开工,近期即将投入使用。
美术、音乐、书法、篆刻等兴趣小组相继组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教师荐书活动、学生阅读沙龙、拔河比赛、秋季运动会等,让这所农村中学生机勃发。
“临西二中正处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人人都对教育产生了强烈信念。当立校精神深入人心的时侯,就是二中重新崛起之时。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张立国有信心,也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