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花齐放春满园
——遵义市微企发展简述

2017-07-05李佳旭

遵义 2017年2期
关键词:遵义市企业发展

文丨记者 李佳旭

百花齐放春满园
——遵义市微企发展简述

文丨记者 李佳旭

微企申办人正在务川市场监督管理局浞水分局咨询相关事宜(李佳旭/摄)

“微型企业”,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官方报道是在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划分出了“微型企业”,但实际上,微型企业一直都存在于我们身边。长久以来,微型企业由于数量不断壮大,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

健康发展的微企,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稳定器,扶持微企发展是增强整个经济社会活力的有效抓手。近年来,遵义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工商机关切实发挥牵头部门作用,民间资本创业热情高涨,形成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全面辅开、有序推进的良好局面。

扶持微企12531户

凤冈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委员会现场对微型企业进行评审(张明/摄)

2012年初,余庆县松烟镇返乡农民工云义还是一个迷茫的追梦者,如今却当起了“小老板”,风风火火地干起自己的事业——筹集50万元建起余庆县驰骋电器公司,招聘工人20余名,经营家用电器制造,该年就达到了月销售收入5万元的喜人成绩。像云义这样创办微型企业的“小老板”,遵义市在2012年就扶持了2900户。

2012年以来,我国为进一步推动和改进微小企业发展,监管部门已出台多条措施和指导意见。贵州省在大力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中,除提供金融贷款、财政补助、税收奖励等优惠政策外,明确提出将免除小型、微型企业证照办理手续费用,遵义市也积极响应,出台了大量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强化对小微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力度。

在政策引领下,遵义市紧锣密鼓地行动了起来,在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中,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这一主题,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为遵义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作出了贡献,在黔北掀起了一股创业新高潮。

在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中,遵义市始终坚持优先扶持环境影响小、就业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微型企业,对加工制造业、软件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特色食品生产、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行业进行重点扶持。为方便微企创办人申请,遵义市工商部门专门设立了微型企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服务,指导申请人填写材料,并缩短办事时限,对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

2012—2015年,遵义市共扶持设立微型企业10031户,据介绍,微企存活率超过了85%,成效明显,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微型企业的跟踪,并在企业的创办期、生存期、成长期等各个阶段提供服务,遵义市微企办、市工商局积极探索推行微型企业发展登记、监管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达到微型企业发展快、存活高、效益好的目标,以此提高了微型企业的生命周期。

位于南京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微企申请中,我们的企业符合文化创意类,不仅享受到了创业扶持政策,在后期经营中还享受到退税和水电费的补助,这些扶持政策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目前,我们的企业正在起步阶段,而新政策的不断出台,也让我有信心做好自己的品牌。”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遵义市各县(市、区)微型企业发展如火如荼,2016年,扶持微企工作也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完成了全年任务数2500户,五年来,遵义共扶持微企12531户。

带动就业56000人

“一针一线,一抽一勾,动作看似简单,却也很考眼力。我们在刺绣厂上班,不仅能够就近照顾家庭,工资收入比起出外打工也差不到哪里去,以后做得好了还能自己单独创业。”在湄潭县巧巧手刺绣厂上班的张大姐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憧憬。

湄潭县永兴镇盛产手工刺绣背带,苟井桃从小就非常喜爱针线,她绣出来的背带总是被人抢先预定,销售一空。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带动下,苟井桃终于心动,有了办企业的盘算,于2012年申办注册了在湄潭县巧巧手刺绣厂,将传统的手工刺绣和现代电脑绘图制作结合起来,实现了科技与手工的融合。产品也由以前的单一产品的背带发展到如今山水画、手提包、茶叶香包、沙发座垫等30多个品种。产品近销凤冈、余庆、务川等临近县市,远销重庆、广东、浙江、云南等省。为了扩大规模,两年后她重新选址建设了厂房。目前,像张大姐一样在苟井桃这里上班的妇女就达80多人。

2012年,遵义的微型企业带动从业人员13000多人,为遵义市的微企扶持工作博了个头彩。该年在政策重点扶持创业人员中,排名第一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了907户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要雇员的微型企业,这些企业的雇员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主,人均工资每月1500元,仅此一笔,就将为农村居民创造月收入逾540万元。

城乡二元体制是形成农村留守人员现象的根源。对这一群体,社会还缺乏足够的关注,对留守人员的系统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留守人员主要是留守妇女、儿童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妇女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了照顾家庭,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机会,对家庭收入是一大损失。而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又离不开人照顾。创建微型企业,为这部分人员在经济收入、家庭和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妇女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形成了叠加效果。一方面鼓励留守妇女创业,另一方面已经创办成功的微型企业又吸收了大量的留守妇女就业,让留守妇女足不出户就能创收,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稳定了社会,增加了就业。”遵义市微企办主任、市工商局副局长高思革说道,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因此,鼓励创办微型企业,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它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2年以来,遵义微企在解决就业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截至2016年底,共解决就业56000余人,户均吸纳就业人员4.47人。

“3个15万元”引发的蝴蝶效应

微型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依靠团队力量,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扰动可以通过系统的加乘作用放大。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美国的微软和惠普公司就是成功的典范。

微型企业是给力经济发展的“轻骑兵”,这种创业精神正是社会进步、经济飞跃的力量源泉。据调查,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微型企业主曾经有过多次创业经历,最终经过不懈努力,找寻到最适合的发展平台。微型企业一旦找到合适机会,会展现顽强生命力和进取精神。而这样的机会除了自身时刻准备着,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微企主管部门无微不至的帮助。

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上,遵义市采取“3个15万元”的措施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即投资者出资达到10万元后,政府给予5万元财政补助,15万元的税收奖励,15万元额度的银行贷款支持;同时享受行政事业性零收费政策,即所有涉及微型企业创办的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其中财政补助资金在创办的微型企业实际货币投资达到10万元,并经审核合格后,由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给予5万元补助。补助资金按省、市、县7:1:2的比例分担。

绥阳县王弹花家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是一家以生产床上用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法定代表人王单模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涯,一边做,一边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辞职返乡创业,经过前期对市场调查和详细分析思考,同时利用和父亲做过棉被加工的技术,在懂行懂技术的前提下开办了现在的棉絮加工厂。

公司成立之初,是仅仅只有几个人的一个小加工作坊,王单模得知有“三个15万元”的扶持政策后,通过市场监督部门的帮助取得了扶持政策,解决了公司创立之初的资金短缺困难,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一年的发展,生产规模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公司将注册资金从10万增资到500万元、加工人员从5人发展到27人、在全省发展专卖店50多家、解决就业人220人、年产值达400万元。

截至2016年8月,遵义市累计帮助9951户微型企业获得4.8亿元财政补助资金,共有4086户微型企业获得8.76亿元贷款支持,1916户获得691.55万元税收奖励。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8月出台《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贵州省将每年“3个15万元”扶持措施惠及2万户以上微型企业,带动就业达10万人以上。

与以往政策相比,《实施方案》在扶持重心上发生改变,进一步降低了扶持门槛,受理初审环节更简化、监管环节更公开透明、税收贡献激励更明晰,让扶持政策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微型企业, 进一步促进企业成长,激发市场活力。

在今年8月19日召开的遵义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对微企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遵义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视为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从讲政治、保民生的高度扶持好微企的发展。要通过壮大一批发展前景好、行业分布均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微型企业,促进全社会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氛围更加浓厚,培育形成更多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极,全力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猜你喜欢

遵义市企业发展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九小学四(4)龙思泉中队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