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新奇异现象传真

2017-07-05汪世祯琳达

奥秘 2017年8期
关键词:丝状鸟类洪水

● 汪世祯 译 琳达 编

大禹治水的地质学证据

19世纪的日本版画描述了中国英雄禹抵御滔天洪水的故事

在中国中部的黄河积石峡,现在明显高于黄河水面的灰色沉积层表明,古代由山体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它在一场毁灭性地震中崩塌,造成洪水灾难。

将历史事件与传说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课本中,4000年前的治水英雄禹,后来成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这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神话,但是刊登在2016年8月《科学》杂志上的地址证据至少说明大洪水是真实的——洪水确实很大。

研究项目的合著者,台湾大学考古学家戴维·科恩说:“这相当于我们从圣经中找到诺亚洪水的证据。”

在北京以西1280千米的黄河,沿着48千米的河道勘察的科学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沉积物,表明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发生过山体滑坡、堰塞湖和凶猛的洪水。依据这些沉积物的范围,科学家们能重现这些灾难事件:山体滑坡堵塞了河水,形成了数百英尺深的堰塞湖。几个月后,湖坝爆裂并倾泻每秒约1亿加仑湖水的急流。

洪水的沉积物落在下游约24千米的考古遗址喇家村的倒塌的房屋和压碎的尸体上。洪水并没有摧毁村庄,也没有淹死村民——罪魁祸首是地震,洪水也是它造成的。

对喇家村的人骨和瓦砾的放射性年代鉴定表明,洪水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大致与禹的传说年代吻合。

持续24年的治疗

移植24年后,帕金森氏患者大脑中的胚胎神经细胞仍保持着健康多巴胺的产生能力。

据瑞典隆德大学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对帕金森氏症的一项特殊治疗持续了二十多年,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

回顾1980和1990年代,研究人员从人体胎儿取出神经细胞,并植入10名被诊断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脑中。研究人员希望健康的胎儿细胞能恢复减弱的大脑功能。患者情况一直处在受监控状态,直至死亡。并且还从植入胎儿细胞的大脑区域取出过组织样品进行研究。

在美国科学院2016年6月份的会报上的一篇文章中,隆德大学团队叙述了二十四年前患者的大脑只接受了单侧移植。移植后90%的植入细胞健康存活,功能完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合著人李加毅说:“我们非常激动,能有那么多植入细胞存活下来。”

大约有10%的植入细胞携带构路易氏小体的蛋白质。这是帕金森氏的特征标志,幸运的是李先生及其团队将更好地观察这些蛋白质将如何扩散。他说:“总的来说这20多年的成功,在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症方面为我们展示了积极的和非常光明的未来。”

鸟类在飞行中也能睡觉

科学家检测到飞行中的大军舰鸟的头部运动和大脑活动,首次确认鸟类在飞行中能睡觉。

众所周知,人在睡梦中游走可能会出问题,那睡眠中飞行又会怎样?这原本是一种大胆的猜测,但2016年8月,科学家首次确认,鸟类可在睡眠中飞行。

数十年来关于鸟类在数天飞行过程中会打盹的观点一直悬而未决,得不到肯定。但最近,科学家作出了确认。科学家为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大军舰鸟研制出可测量鸟的头部运动、大脑的电活动和GPS位置的袖式装置,它像帽子一样戴在鸟的头上,或系在背上。这种大军舰鸟可以跨越太平洋连续飞行十天,行程1800英里。发表在《自然通信》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军舰鸟在翱翔和滑行过程中,它的一侧大脑,或双侧大脑能处于睡眠状态。最令人惊奇的不是鸟在飞行时会睡觉,而是睡得特别少:鸟在飞行时每天平均只睡42分钟,而平时在陆地上时则睡12小时;此数据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鸟类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尼尔斯·拉顿伯格。

拉顿伯格说:“鸟类用如此少的睡眠来保持这么高的飞行强度,这是我们人类无法相比的。”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和减轻人类的失眠问题。

砂石变土壤

在早年的地球上丝状真菌使砂石变成土壤

想象4亿5千万年前地球的景观:到处都是灰色的岩石砂粒、尘埃,不适宜大多数生命存活。一种微小的真菌帮助地球由不毛之地转变成当今的肥沃土壤。最近科学家们终于探索出其中的奥秘。

科学家们在过去30年中从收集的化石中知道了丝状真菌。英国杜伦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丁·史密斯在检查过丝状真菌的新样品后,便能再现该真菌生长过程,揭示出它的特殊技巧。

这关系到菌丝网络。所有现代的真菌都长有丝状的根,不过丝状真菌是最早发育出这种根的。比人的头发还要细的丝根吸收散于砂粒中的地衣、细菌和藻类。然后它们分解腐烂物、散布营养物。随着对真菌施肥,它创造出肥沃的土壤,为植物、蠕虫等更复杂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舞台。

史密斯认为,这一土壤形成过程是造就世界繁茂、人类进化的关键。

猜你喜欢

丝状鸟类洪水
善于学习的鸟类
不同添加剂对污水处理中丝状菌膨胀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鸟类
又见洪水(外二首)
鸟类的叫声
洪水来了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脖颈冒肉芽 别拿手去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