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的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设置

2017-07-05严锋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垫球落点共生

严锋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226500)

基于“共生”的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设置

严锋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226500)

排球传、垫球过网是江苏省南通市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其场地器材设置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设计与布置,收到了学生练习密度与场地器材利用率“共生”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的设置

场地器材:发球区为排球场一方3m线中部2m×2m的区域;落点有效区为对方场地3m线后3个长6m、宽2.6m的区域;网高分别为2m(男生)和1.8m(女生,见图1)。

图1

测试要求:学生持球站位于发球区,采取传、垫自抛球的方法过网,向落点有效区域内传、垫球8次,每个区域的限定2次有效落点。

二、对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设置的反思

(一)对场地器材数量的思考

按照图1所示的考试方法练习,1次仅能有1名学生进行练习,练习密度不够。并且至少要2块排球场地才能保障男、女生同时练习的需求,因为考试方法中规定了男、女生的球网高度不同。

(二)对场地器材利用的思考

如果要满足所有学生练习,则需增加同样数量的场地器材,对于中小学校来说,是不现实的。另外,图1中传、垫球的方向是单向的,都是由排球场一方向另一方传、垫。要保证一定的练习流畅性,势必要有一定数量的排球予以保障,安排的场地越多,所需排球数量就越多,并且还要组织学生将排球从对方场地送至发球区所在场地。因此,如果增加场地器材,投入的场地器材数量及人力资源等与练习人数之间的“投入产出比”则显得较低。

(三)对场地器材利用与练习密度的思考

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设置不仅会限制学生的练习密度,而且也会导致场地与器材的利用率低。要使场地器材利用率与学生练习密度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提高,还是要从其场地器材的设置入手。

(四)对场地器材改进的思考

1.将传、垫球过网项目的场地进行简化(见图2),从中不难看出其场地器材的构成要素:球网、距球网一侧3m处2m×2m的发球区、距球网另一侧3m处3个长6m、宽2.6m的落点有效区。如果将其中的球网替代为1条同等高度的绳子,该项目就可不必在排球场地进行练习。

图2

2.既然传、垫球过网的练习场地不受制于特定场地,那么在图2所示基础上就可将场地进行改进(见图3):距落点有效区的另一侧3m处增添1条绳子,再沿同一方向的3m处增加1个2m×2m的发球区(与原有发球区平行设置)。即形成2个发球区向同1片落点区域内传、垫球的练习形式,以提高练习密度。另外,2条绳子的高度可根据测试方法中对男、女生的不同要求分别设置。

图3

3.传、垫球过网的落点有效区设置在排球场一侧3m线后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内包括3个落点有效区、2个落点无效区。其中,落点有效区2号区域正对着另一侧场地的发球区,而正对着落点有效1号和3号区的另一侧场地没有发球区。如果在落点有效区1号区域一侧依次增添1个落点无效区、1个落点有效区,在其正对着的对方场地增设1个发球区,并加长二者之间绳子的长度(见图4虚线部分所示)。这样,相对新增加的发球区,新增加的落点有效区便变为了1号区域,而原来的1号和2号区域则依次变为2号和3号区域。如此设置,2个发球区便能合用2个落点有效区。

图4

三、基于“共生”的排球传、垫过网场地器材设置

(一)“共生”的含义

“共生”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本质特征,随其内涵的不断深化,凸现生命之间的合作、互惠、共存需求之本性,是各种关系之间的良性循环与发展,表明共生不单单是结果,更是一个追求的过程[1]。

(二)基于“共生”理念对场地器材的创新

基于“共生”理念,结合对排球传、垫球过网场地器材设置的反思,笔者对其场地器材进行了创新地设计与布置。

1.以同时满足5名男生、5名女生练习的场地器材设置为例:10个发球区均分为2组位于场地两端;2条分别与男、女生球网规定标准等高的绳子,均距各自发球区3m;场地中央为由7个落点有效区和6个落点无效区所组成球的落点区域,与两侧绳子间距均为3米。每个发球区所对应的3个落点有效区,由3种不同形式的箭头分别指向所对应的1、2、3号区域(见图5)。

图5

2.练习时,5名男生、5名女生分别持球站位于两侧发球区,向落点区域发球。就近捡拾另一方学生发出的球后,回到原有的发球区继续练习。

(三)基于“共生”理念对场地器材创新的效果

由图1与图5所示的场地器材设置对比中可见,改进后的场地器材设置体现出学生练习密度与场地器材利用率“共生”效果。

1.改进后的场地器材设置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将原来的单向传、垫球方法,更改为相向传、垫球的方式;由原来在同一时间点只能有1名学生进行练习,现调整为能同时满足10名学生练习。

2.学生练习密度的增加促进了场地器材利用率的提升。

(1)原来1个落点有效区只是相对单个发球区“有效”,现变为大部分落点有效区相对2个、3个发球区“有效”。

(2)提高了场地使用率。图5所示的10名学生同时练习所使用的场地面积为479.6m2(从一侧发球区至另一侧发球区的长度合计22m,7个落点有效区、6个落点无效区的宽度合计为21.8m,面积为22×21.8=479.6m2),大约仅为3片排球场的面积(1片排球场面积为18×9=162m2,479.6÷162≈2.96)。而以图1所示方法,同时满足10名学生练习,则需使用10块排球场,场地面积为1620m2。

(3)增加了排球使用频率。图5中10名学生是相向练习的,能就近捡回同伴的球后继续发球,并不断循环。而图1中的学生是单向练习的,若10名学生也是每1名学生1个球,则须跑至对方场地将球捡回,才能继续发球。

四、注意事项

(一)各区域的数目设置

即发球区、落点无效区、落点有效区分别设置多少个,应先考虑所教班级男、女生的最多人数,分几个批次完成1次练习的“投入产出比”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再决定每个批次安排多少名学生同时练习。通过分析和实践,发现3个区域间的数目比例关系为:n,n/2+1,n/2+2。其中,n为偶数,表示同时参加练习的学生数(若学生数为奇数,则采取“+1”的方法变为偶数,代入比例关系中进行计算)。如,要同时满足12名学生练习,则3个区域的设置数目分别为12个、7个、8个。

(二)网高的固定

为保障绳子相对每个发球区都在同一水平高度,绳子需拉直。为避免排球碰击绳子的力度过大,导致跳高架被拉倒,可在跳高架底部放置若干杠铃片等重物,以加强其稳定性。如果在篮球场进行练习,一侧的绳子可固定在两端的篮架上。另外,为节省课前在地面画出发球区、落点有效区、落点无效区等区域的时间,可事先标示出构成这些四边形区域的顶点。或者在水泥地面用非白色胶带贴出这些区域,在草地可撒白灰成一条直线,一般每周修复一次场地。

(三)拓展练习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球传、垫球技术并提高测试时的心理素质,在练习时,可要求学生先报出几号落点有效区,再将球传、垫出。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共生体育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杨浩;课题编号:T-b/2015/024。)]

[1]朱嘉耀.师路纪程——南通新时代名师成长录[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561-564.

猜你喜欢

垫球落点共生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心的落点
垫球启蒙
一个教学片断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心的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