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探索与创新

2017-07-04黄小燕张华荣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黄小燕 张华荣

【摘 要】文章提出了案例学习的流程,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写作4个步骤,对案例学习中的小组讨论、班级讨论进行了设计与组织,对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施过程进行了创新:一是设置不同角度的案例分析角色,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二是设计有效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合作,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10-0060-03

0 引言

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实践型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讲授相比较,案例教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即研讨。管理实践头绪纷繁、瞬息万变,影响的因素多样而易变。企业管理者的成败,不是取决于对管理理论的掌握,而是取决于审时度势的决策能力。这种能力单靠读书和听讲是无法获得的,需要在实践应用中学习与体会。应用技术大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方法和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我国,案例教学已经在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有成熟模式和完善的案例库,但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本科管理类专业的案例教学研究则不够深入,尚未形成系统。关于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研究中,针对课堂讨论的形式及作用的理论性研究较多,而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的研究却较少,特别是针对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案例教学课堂的讨论更少。

1 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案例分析的直接目的是通过讨论分析追寻每个案例的管理最佳方案。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则是在分析和选择最佳管理方案的过程中,让学生读、写、说、听的能力得到训练,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分析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对于管理学科来说,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管理理论是从管理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管理教育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系统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思维的融合。学生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案例分析把一个个独特的具体管理情景向学生揭示,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实际管理情景,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实践的不足。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陈述来创设出真实的管理情境,学生可以站在特定管理者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案例分析之于管理类专业,相当于做实验之于理工科专业。理工科的实验可以验证或重现,而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却很难重现,因为影响管理实践的因素太多。

2 案例学习的流程

案例学习一般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写作4个部分。个人准备一般在课前完成,老师布置案例任务后,学生利用固定的时间模块,独立进行案例资料阅读,收集文献,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个人观点。

案例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两个部分,一般在课堂上完成。对于大型案例,小组讨论也有在课前完成的。案例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核心,也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讨论本质上是一种概念或想法的交流,围绕案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辩论,每位学生可自由地抒发己见,互相启迪,彼此借鉴,其重点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学生要善于通过在讨论中抓住新的观点,受其他观点的启发,或者整合概括大家的观点,这样的过程对讨论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能很好地锻炼學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讨论的目的是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形成认识和理解。案例讨论既能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也能学习别人的观点。案例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说服别人的能力,增强辩论、争论、思想交流、决策判断的技能,达到“做中学,学中做”。案例讨论中,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老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一起进行思考。老师的引导技巧和学生的讨论技巧对案例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案例分析报告是建立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撰写的报告,应全面反映团队的工作成果,体现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运用水平。报告中需要根据案例资料回答3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3 案例讨论的设计与组织

传统的课堂讲授是给学生标准答案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而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侧重于理论应用。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是案例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案例讨论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案例的积极性和案例学习的效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3.1 小组讨论的设计与组织

案例学习每个班要求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对于每一个案例,在经过个人准备后,就进入小组讨论的环节,小组讨论是个人准备和班级讨论之间的连接桥梁,它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小组讨论的目的是经过组员分享个人准备的成果,交流思想,达到互相启发、深化认识,最终形成小组意见。

小组讨论中要求成员轮流发言,每人围绕案例中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3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分析过程及观点,供小组补充、讨论和分析。通过大家的聚焦式讨论后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本小组的决策方案,在班级讨论中抛出。

小组讨论要集思广益,为每位成员提供发言的机会,同时小组的建立和管理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组员们互相学习、发现自己的弱点、调整自己的思维、有效地表达和倾听、避免陷入争论、尽可能地对学习小组的整体成效作贡献。同时,要求组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例如守纪律、服从安排、认真准备、对小组贡献组员之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组长是小组管理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职责包括传达老师对案例分析的有关信息,制订小组的活动计划,组织小组学习会,把握讨论主题不跑偏,集中小组成员讨论学习的主要见解和心得体会,做好小组成员分工,例如确定小组发言代表,对小组成员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分等。

3.2 班级讨论的设计与组织

班级讨论是指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案例讨论过程,班级讨论将个人准备和小组讨论中学习到的东西全面展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案例学习水平。

班级讨论的发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首先,由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本组其他同学可做补充,随后其他小组对发言小组进行提问或评判发言。这个阶段,由于各个小组意见的差异和承担角色的不同,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这时需要老师做好协调与引导。

班级讨论主要围绕问题识别、原因分析、对策提出3个方面进行。对于大部分案例,在案例分析之初,学生先要识别案例的当前问题和本质问题是什么。针对当前问题和本质问题,班级讨论要集中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时会运用到各种管理概念和原理及各种管理工具。

对策方案的讨论是班级讨论的重点,有时不同的小组提出的方案各有不同,这就需要全班一起深入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方案评估,最终选出最佳方案。对于最佳方案,有时有可能在课堂上无法达成一致,但这并不影响讨论的效果。在哈佛商学院,案例讨论并不苛求问题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强调分析过程的正确。案例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强调学习时的思维过程并从中训练思维方式。

讨论的最后,需要对班级讨论的结果做一个课堂小结,可以由老师或者学生代表来进行,可以采取总结陈词的形式,也可以抛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需要根据不同的案例要求和班级讨论的深度和质量来确定。

班级讨论是全班学生知识和经验分享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班级讨论的发言要避免无效参与,例如简单复述案例事实,类似“只说我同意却没有解释”的随声附和,表现粗鲁、语言攻击他人等都是应该避免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协调、正确引导。

4 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施过程中的创新

4.1 设置不同角度的案例分析角色,训练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测定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色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案例教学中一个班级一般有6~8个小组,为了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角色去分析案例,在同一个案例中,可以给不同的小组设置提案者、专家、决策者的角色。提案者从企业执行者的角度负责提出决策方案;专家模拟企业请来的专业人士,负责对提案者的方案进行质疑和评判,提出问题或反对意见;决策者则从公司董事或总经理的角度从提案者提出的若干个方案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专家意见,选出最优方案。进行下一个案例分析时,各小组的角色顺序轮换。一个课程完成后,每个小组都可以在这4个角色上得到多次的训练。

在笔者实际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提案者、决策者的角色模拟得还不错,但专家的角色则差强人意。模拟专家的小组往往为如何提出一个专业的问题而纠结,甚至害怕担任专家的角色。有时他们绞尽脑汁提出的问题不是流于形式就是过于肤浅,这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学识和经验与专家角色差距过大而造成的。即便如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维方式还是能得到很好的鍛炼。

4.2 设计有效的考核方式加强学生合作,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课堂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前的考核方式都是由老师根据课堂表现对整个小组进行考核给出成绩,这样就容易出现小组中有些成员没干什么工作却能拿到小组平均成绩的“搭便车”现象,对小组合作学习有着不好的影响。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就需要对小组讨论的考核进行改革。

(1)一可采用老师和小组组长相结合的双主体考核。每位学生的案例分析成绩由个人成绩40%+小组成绩60%(团队)组成,其中小组成绩由老师根据课堂讨论的小组表现给出,个人成绩则由小组组长给出。小组组长相当于一个团队的管理者,他负责将团队任务分解给各个成员,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因此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和成绩比较了解。而组长有了考核权,对那些“搭便车”的同学就有了一定的约束力,分配工作会比较顺利。

(2)可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相结合的双维度考核。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既要有体现质量的结果性指标,如班级讨论小组成绩、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等,还要包含反映工作态度的过程性指标,如代表小组发言、班级讨论补充发言、小组讨论贡献度等,将结果性指标和过程性指标相结合,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成绩。其中,结果性指标由老师负责考核,过程性指标由小组组长考核。

参 考 文 献

[1]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

业,2011(20):145-146.

[2](加)路易斯·A·林德斯,(加)詹姆斯·A·厄斯金,(加)迈克尔·R·林德斯[M].第4版.赵向阳,黄磊,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1):91-95.

[4]威廉·埃利特.案例学习指南——阅读、分析、讨论案例和撰写案例报告[M].刘刚,钱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黄劲松.基于建构主义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方法论[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5):350-355.

[责任编辑:钟声贤]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探究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模式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