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远助跑节奏的优化研究

2017-07-04刘有成

体育风尚 2017年3期
关键词:跳远优化

刘有成

摘要:助跑节奏对跳远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优化跳远助跑节奏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本研究选取36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成三个组别进行相应的实验干预,对比实验前后组间和组内测试成绩,从而找出跳远最优助跑节奏。

关键词:跳远;助跑节奏;优化

决定跳远成绩的各因素中除技术因素之外,助跑速度利用率对远度起直接作用,通常运动员竞技水平越高速度利用率则越高,良好的助跑节奏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找出一种最优的助跑节奏是多数研究者和教练员共同的目标。所谓助跑节奏是指完成助跑过程中的时空特征合理配合[1]。目前常用的助跑节奏有两种,一种是一开始就加速到接近起跳时保持较大速度起跳,称为平稳加速。另一种是加速距离相对较短,前段采用走或慢跑的方式加速,后程开始突然加速至起跳,成为积极加速[2]。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不同竞技水平的人选用不同的方式。前者适合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后者适合普通运动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大学二年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男36人,已掌握挺身式跳远技术。按照测试成绩分为三组实验。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之网论文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整理与本研究相关文献,查阅图书期刊了解前人研究过的内容。

实验法

实验对象:大二年级体育教育专业男生36人,已完成挺身式跳远学习,技术较为稳定。

实验时间: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测试全体36人以平稳加速的助跑节奏进行跳远并记录试跳三次的最好成绩,第二次在分组实验干预后15天进行第二次实验测试。

实验分组:第一轮测试后按照运动员成绩由高到低编号进行分组,实验分三组, 第一组(平稳加速组)成员排名为1、6、7、12、13、18、19、24、25、30、31、36。第二组(积极加速组)分组排名顺序为2、5、8、11、14、17、20、23、26、29、32、35。第三组(波浪式加速组)排名顺序为3、4、9、10、15、16、21、22、27、28、33、34。并检验三组成绩差异性。

操作步骤:对三组进行15天的实验干预后进行测试,对各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各组进行差异性检验,从而分辨各种助跑节奏的优劣。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专业理论分析法

运用田径专项理论知识和运动学原理对助跑节奏的最优化进行理论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各组跳远成绩及实验前后差值(实验后—实验前)

由表1可以看出三组随机分组结果实验后较实验前跳远成绩均有所提高,而提高的幅度则有所不同。大致可以观察得出第一组和第二组跳远成绩提高的幅度明显没有第三组提高的幅度大。第一组提高幅度的均值水平较低二组略高。具体则要对三组进行差异性检验。

(二)实验后各组跳远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

因三个组别是用不同方法进行训练,其成绩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同水平的测试对象其用同一种助跑节奏所测得的跳远成绩提高或降低的幅度也有所差别,不同的助跑节奏对同一位受试者而言所测得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分析造成不同组别实验后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主要原因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表2是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由表中可知sig=0.004<0.05说明方差不齐性。表3中sig=0.00<0.01说明三种训练方案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由于方差不齐性,因此表4中应以games-howell法所做的均值多重比较为准,说明第三种方法与第一、第二种方法均有显著性差异,第一第二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第三种训练方法—波浪式助跑节奏优于前两种助跑节奏。

(三)跳远助跑节奏的运动学分析

积极加速式:这种助跑方式是在一开始助跑时就积极加速,有利于运动员加快摆脱静止状态,使身体处于较高速度的水平,有利于获得较高的起跳速度。但是这种方式未必适合所有运动员,对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来说,可能采用这种助跑方式较有利;对于绝对速度稍弱的运动员而言则不适合采用这种助跑方式,同一运动员而言越高的助跑速度要求运动员对速度的控制能力越强,当速度超过运动员本身的可控速度时,便或造成助跑节奏的不稳定而影响速度的利用率,进而影响跳远成绩。

平稳加速式:平稳加速式的跑法基本上与加速跑相同。其特点是助跑开始步频较慢,随后在加大步长或者保持步长的条件下提高步頻。助跑最后几步继续保持步长提高步频。这种助跑方式的好处是加速过程平稳进行,助跑节奏较为稳定,因此动作形态显得较为轻松自然。一些优秀跳远运动员例如刘易斯基采用这种助跑方式。

波浪式助跑节奏:该助跑方式是本研究在平稳加速助跑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其助跑方式是助跑初始阶段步频较慢,随后逐渐加速至中段距离起跳点约15至20米的地方突然提高重心,采用两级跨步跳随后紧接着降低重心加快步频和步长,至最后一步起跳时抬高重身体略为后仰形成良好的支撑起跳姿势。这种起跳方式的好处是吸收了平稳加速的优点,能够使运动员保持可控的助跑速度。同时又避免了非速度型运动员积极加速距离的“速度疲劳”。在中段加上两级跨步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兴奋度,使其助跑更有节奏感。另一方面,中途与邻近起跳时均为较高重心,后程低重心高步频的加速方式便形成了重心波动差,这种重心的起伏间接提高了跳起腾空高度,在一定的可控速度条件下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更有帮助。而在中途抬高重心,类似于百米竞赛途中的“惯性跑”使肌肉在加速过程得到积极休息,故不会减慢助跑速度,后程中偏大步幅高步频的条件下,因加速距离足够长(约8至10步)故不会造成起跳不稳定性与影响速度的发挥。

三、结论

(一)波浪式助跑是改变助跑重心波动差中途以短惯性跑跨衔接起来的时空配合助跑方式。

(二)三种训练方法的结果表明,采用波浪式助跑节奏训练的跳远成绩组在提高幅度上均大于前两组提高的幅度,且第三组跳远成绩差值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前两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波浪式助跑节奏优于前二者。

参考文献:

[1]孟祥新.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与攻板技术训练研究[J].成才之路,2008(29).

[2]文超主编.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91).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体育系)

猜你喜欢

跳远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对青少年跳远训练方法的探讨
中小学跳远起跳技术训练手段与方法
浅谈提高跳远助跑效率的策略
跳远蹬摆技术的训练方法文献综述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对跳远教学的对策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