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情境化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2017-07-04吕梅
吕梅
【摘 要】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而识字对低年级小学生又是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的,那么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运用情境识字法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识字,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关键词】 低年级;情境识字;教学兴趣;识字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优化识字过程,积极创设识字情景提高识字效率。在创设情境,有效识字的理论方面,李吉林老师的讲座“创新识字”的方法,营造出了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我在教学中积极实施,收到明显的教学成果。
一、教师语言儿童化,增添识字的趣味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喜欢合群。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比如在教学《秋天到了》,我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你看,在认识四个偏旁时,我把四个偏旁拟人化了,让学生和偏旁娃娃交朋友,把识字教学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这一“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我们所学的生字是学生新结识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将是他们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帮手。学生们对这些偏旁有了感情,都会想方设法记住这些偏旁,而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都将在学生眼前“活”起来,依次走进学生的知识“仓库”。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意义又有趣味。
二、创编游戏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设计“变魔术”游戏,引导学生利用加减笔画、加减部首或变换部首等方法,让某一个汉字变成另一个汉字。如“十”变“土”,“土”变“王”,“王”变“主”。学完“工”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江、扛、红、肛”等字,学生会发现,一个“工”字加上“氵”“扌”“纟”等不同的部首,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学完“青”字后,加上部首可以变成“情、请、晴、清、精”等,学生不仅初步学会了汉字的规律,而且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和美,从而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字谜情境,让学生在编字谜和猜字谜中,突破认清字形、记忆字形这一难点和关键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如学习“告”时,教师抛出谜面:“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动动脑筋就会想出谜底。學习“棉”字时,教师自编谜语:“一条白毛巾搭在木头旁。”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编谜语的兴趣很浓,编出了——“羊大为美”(美),“牛过独木桥”(生)等。
三、结合识字语境,加强巩固记忆
都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对认识的这些字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用它多来组组词、说说话,通过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不仅是课文中的,还要有其他一些内容),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我在上《浅水洼里的小鱼》:“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我们看看“蒸”字,从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小鱼就要被蒸死,我想小鱼肯定很难受。
生:蒸字说明温度很高,下面有四点底,像人一样感到很热。生:我仿佛看到下面火在烧,上面水分在蒸发的情景。
师:是啊,上面太阳熏,下面沙子烤,浅水洼里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干,这些小鱼就会被活活蒸死、干死,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生:痛苦难受的滋味。生:生不如死的滋味。生:活活受煎熬的滋味。
(屏幕显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师:就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难受,读出你的痛苦。
在朗读体验后再来看这个“蒸”字,此时,它在孩子眼中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它有着如同炙烤的感觉,有着如同触及心灵的痛楚。一个“蒸”字,从音从形从义牢牢牵引着孩子们的心境,解读不完孩子们的紧张、忧虑。
大量阅读肯定可以让学生提前认识一些字,肯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字,但阅读在“识字教学”方面的真正贡献在于它能帮助学生深层次地“熟悉”字,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识别一个字,就意味着获得了这个字所具有的意义。这一点,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他说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借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撞而构成“鼓点聚焦”式的、流动性很强的词组或句子。所以,面对这样的“小球”,不将它们置放在语流中去认识,那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含义和用法。以“一”为例,在《汉语大字典》中,仅“一”字的释解就有30多个条目。究竟确定哪一个条目?一定要在实际应用(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的进程中才能最后定下来。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是学生自己自主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具体的汉字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学生情感和他们能感觉到的生活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文化的熏陶、智力的发展、想象力的挖掘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教学形象化、生活化。
参考文献: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