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改分析

2017-07-04周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改分析

周琴

【摘 要】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整个高校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等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高校的公共体育课进行有效的教改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教改工作,但是其实际教改效果并不理想,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在体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体育;教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5-00-02

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与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反思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实施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意义、设置与实施现状以及体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教师的素质、课程的设计与评价、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学生家长等诸多因素对体育课程实施造成影响。通过更新体育课程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模式、教改体育课程学制、加强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与建设,从而保障和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体质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现状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各种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与学校所开设的其他公共必修课程一样,如,外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等方面的能力,而体育课程则注重对学生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运动技能的学习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提高。但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又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人从出生就具备了身体活动的能力,即使没有接受过正规或非正规的体育教育,个体依然具备身体活动的能力。而其他课程则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如果没有接受过外语、数学、语文教育,那么个体就不具備相应的外语、计算、表达能力。

此外,体育课程的考核内容与办法也同样严格和规范。考核主要分为3个部分:学習态度和课堂表现(即平时成绩)、理论知识、身体素质和教学技术内容。其中,身体素质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执行,教学技术内容的测试主要是针对所学项目的基本技战术、基本技能的考核。所以说体育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培养了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且使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希望学生获得相应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形成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和意识。

二、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体育主管领导的教育理念、学生家长的引导及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评价等。

(一)主观因素影响

1.学生的影响。有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多数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课考试,拿到相应的学分即可。

2.体育教师的影响。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将传授运动技术作为最终目标,而忽略了运动技术本身所涵盖的特点。此外,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会对体育课程的实施造成影响。

3.学校的影响。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及其对体育价值的观念决定了体育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体育课程能否有效实施。如果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体育课程的实施不够规范和完善。学校无法为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可能会造成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实施失去信心。学校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也依赖于学校的器材设施、体育场地等物质条件,能否满足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需求。

4.家庭的影响。学生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只需完成好自己的专业课学习,而忽视了其他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由于文化课成绩往往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使得学生缺乏体育活动的时间,不重视体育课程,造成学生体质的下降。

(二)客观因素——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评价问题

从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来说,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主要问题是体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分配不合理。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过于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学生体育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教师评价,极少运用学生评价,这将不利于转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调动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课程内容考核方面,部分学校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此外,目前高校只针对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这种体育课程学制无法保证学生在生长发育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

三、制约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教改因素分析

1.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随着国家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教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由传统的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已经发展为终身体育教学观念。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其体育教学观念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状态,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将更多的工作精力放到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内容上,从而忽略了学生自身体制的增强,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各项体育能力的评价,而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体制、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使得教学工作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2.学校对体育建设投入力度不够。虽然近些年来,各个高校都加大对自身规模的扩建力度,但是对于体育教育方面的建设投入并没有增加,并且笔者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发现,高校在体育项目资金的投入方面,其中有一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对专业水平较高的运动队建设上,虽然与之前相比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随着近些来招生力度的逐渐增加,其体育教学设施以及教學环境还是无法有效地满足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地高校体育场地与教学器材不足的现象也预示着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教改工作时,要加大对体育教学项目的投入力度,以便于可以充分地满足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程学习环境。

四、公共体育教改的有效措施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高等院校作为社会高等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其担任着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重要责任。所以高校在对体育教学工作教改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切实落实到教学工作,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输作为教学核心,而是要重视对学生体育素质培养,从生活、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向着“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发展。例如,在进行传统的篮球项目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可以围绕着教学观念来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后,安排学生做一些与篮球有关的小游戏,从而增加该体育项目教学的娱乐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该项目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课堂效果。

2.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体育教学体系是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国家体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标准以及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体育教学体系进行构建。高校在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体育资源情况来开展一些具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从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另外对于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既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确保知识的整体难度较低,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学目标。

五、促进体育课程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认知引导,转变学生观念。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体质、体能、健康和运动技术的促进方面,同时也可以达到休闲和娱乐的目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及健康保健知识,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从而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关注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会影响到体育课程实施。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快乐的运动体验。教师在教学中技术过硬,给学生更好的示范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动机。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指导,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此外,体育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会纠正学生的动作,并且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动作该怎样完成,为什么这样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原理,肌肉的发力顺序,还能帮助学生发展相应的肌肉力量,甚至学会进行动作的正迁移,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

3.建立健全学校各项保障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体质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以保障和提高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体质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和提高学校体育进行中体质健康促进的实施。如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成立学生各项目运动俱乐部、协会等,定期开展训练和竞赛活动,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此外,定期修理和完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等设施,以保证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4.注重家庭和社会引导。通过宣传体育锻炼行为和健康意识的积极性,家长和社会要为学生营造体育锻炼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锻炼和健康饮食习惯。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5.改进体育课程设置与评价。体育课程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传授知识的目标是為了强化学生体质,体育课程内容应該包含运动技术、战术、健康知识和方法。依靠运动技术这种操作性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该项运动技能。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结合学校实际的师资情况和场地设施情况,尽可能地突出体育课程内容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还可增加时尚流行类、休闲娱乐类以及生存技能类运动项目,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

6.完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体育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多维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体育课程,如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可以将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评价内容,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之中;建立多元化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可将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在评价主体上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中,突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强调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该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教改工作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课教学教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教改工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高校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分析来对同行业教育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教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向健.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与体育课程教改成果的反差[J].体育学刊,2005(4):8-10.

[2]赵汝林,张雨辰.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07(4):98-100.

[3]刘火飞.体育新课程教改中的难题及其突破策略[J].体育学刊,2009(5):76-78.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教改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