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群众 哪里就是我的舞台
2017-07-04贠恩凤
从艺66年来,贠恩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用歌声歌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演唱了大量陕北传统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她始终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歌唱,热情真挚地讴歌时代,特别可贵的是,退休以后,她仍然坚持走进厂矿企业、农村地头、部队军营,为人民而放歌,为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义务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所肯定和倡导的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始终坚持正确的艺术方向,始终满怀热情地讴歌党,讴歌人民,唱响主旋律,积极传播正能量;她根植基层、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状态、优秀的作品回报社会,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真正把德艺双馨作为终身追求。
牢记服务宗旨,做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贠恩凤同志参加文艺工作以来,先后师从郭兰英、王昆等著名歌唱家。66年来她始终坚持把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人民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用歌声唱响主旋律,歌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在新时期忠实的实践者和弘扬者。她的演唱充满真诚,激情而催人向上,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广大观众、听众喜爱。
六十余年文艺生涯,成就了贠恩凤同志硕果累累的辉煌历程。她共參加各类演出五千余场次,演唱近三万首次歌曲;其中部分歌曲被收入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受到周恩来和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到一线慰问演出,是贠恩凤同志几十年来坚持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一直以来,无论寒冬酷暑,哪里需要她就把歌声送到哪里,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她的舞台。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她连续20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进行义务演出,向人民群众拜年,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歌唱。1992年寒冬,贠恩凤同志和一批艺术家应邀到位于华山脚下的某机械厂演出,突然天空飘起大雪,大家劝她改日再演,但是她坚持按计划前往。今年暑期,得知省上组织艺术家赴社区进行惠民演出的消息后,贠恩凤同志不顾身体不适,坚决要求参加演出,冒着酷暑连续演出十多场次,场场都以饱满的热情、忘我的状态展示了自己的精品,赢得了社区民众的高度赞扬。半个多世纪以来,她的足迹遍及三秦大地,工厂矿山、农村地头、部队军营、铁路隧道、煤矿井下、炼钢炉旁、大专院校、乡村小镇、监狱、孤儿院、医院病房……所到之处,都留下了她美妙的歌声,也留下了她的真情。有一年夏天,团里安排她去陕南山区慰问演出,当徒步3个多小时赶到一个偏远小山村时,汗水已湿透了衣裳,她不顾路途劳累,当场就为农民朋友进行演唱。西康铁路施工期间,当她得知隧道筑路工人想听她的歌时,她头戴安全帽、脚踩泥浆,不顾随时岩爆的危险,进入4000多米的隧道施工现场为工人演唱,一口气唱了十多首歌。从艺几十年来,她用心歌唱,气正情挚,无论面对的是工人、农民、学生、还是孤寡老人,甚至是服刑犯人,她的歌声都如山间清泉、林海晨风,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有一次,陕西老龄委组织到老年公寓慰问演出,她又主动请缨,当听到她饱含深情的歌声时,老人们紧紧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人们说:“你这么大的名气,能到这里来为我们演出,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还利用自己是陕西省女子监狱的教育顾问这个身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每年春节她都要坚持去女子监狱去慰问演唱,她唱的与舞台一样认真一样深情,把女囚们都感动得流泪,有的甚至跪下,纷纷表示:“是她的歌声给了我们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力量”。
贠恩凤常说,是党和人民的培育,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回报社会和人民,我心甘情愿一辈子做一个为人民放歌的义务工。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几十年来,贠恩凤同志始终把为人民义务演出作为艺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坚持演出不收报酬。1985年9月,贠恩凤同志应邀到青海参加西部歌会,按规定要给她400元的演出报酬,但她坚决不收。《青海日报》为此还专门作了《她得到的比金钱更可贵》的报道。有几位朋友联系她去蒲白矿务局演出,当听说要给她演出费的时候,她说:“书画家写字画画要买笔墨纸砚,而我只是张张嘴唱唱歌,国家已经给我发了工资,不能再要报酬了。”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真情回报社会,主动献爱心。1983年7月,安康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贠恩凤同志不顾母亲和丈夫有病住院,在西安举办六场个人演唱会,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灾区。一次在西安孤儿院演唱后,掏出了身上仅有的200元捐给院里,以表示自己一点心意,院长感动地说:“你不但演出不收费,反倒给我们捐钱。”有一年的教师节,她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组织方按惯例付给她报酬,推辞不掉,随后就捐给了教育基金会。
只要人民群众需要,哪里都可以当作义务演出的舞台。有一次,到北京开会,在列车上被乘客上认出来,、她又在列车上唱了一路。列车长想从乘客那里收取一些费用并给她一定报酬,被她立即制止。今年国庆节,贠恩凤同志在一家果园遇到了几位果农,在他们的要求下,她现场演唱了三首最受欢迎的红色歌曲,果农执意要以最好的果品相送,被她婉言相拒。
贠恩凤同志尽管已经退休,但是心中依然装着人民群众,只要人民群众有需求,她都随时歌唱。她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赢得人民的喜爱和尊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贠恩凤,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51年8月戴着红领巾参加文艺工作,来到西北人民广播电台文工团从事歌唱至今。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银铃”,是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荣誉团长。1980年以来,曾在西安、洛阳、上海、北京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40余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先后随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泰国、菲律宾、美国、罗马尼亚、捷克、前苏联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任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五、六、七、八届常委,她演唱的陕北民歌《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蓝花花》、《三十里铺》等曲目,脍炙人口、久唱不衰。先后荣获“中国金唱片奖”、“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014年、2015年先后被中共陕西省委、中宣部授予“三秦楷模”“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