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机制研究
2017-07-04昌先宇
摘要:在当今学术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已是共识,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推导,尤其是将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效应推广至多边模仿机制。
关键词:人力资本;异质性;外溢效应;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近年来,中国人口数量红利趋于消失,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已刻不容缓,提升人力资本或许是新形势下的增长源泉。在当今学术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已是共识,但对于人力资本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研究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
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一般包括:一是直接作为生产中的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提高其他要素投入的生产效率(如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带来经济增长;三是作为知识的载体,产生自主创新,促进新技术的吸收,带来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四是作为模仿领先技术的工具,追赶其他领先区域,带来技术进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黄燕萍,2013)。
此外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可以分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内部效应指“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率的作用”(Lucas,1988),外部效应也称为溢出效应或外溢效应,可以理解为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人提高其他生产要素,包括其他人力的生产率的作用(陆根尧,2004)。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区域之间的互动效应,分类型的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等等。
1. 生产要素效应。由于人力資本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因此其典型的异质性特征使得在投入到生产中也应予以考虑,如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人群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在生产中的效率是不同的,或如技能型或者创新型人力资本学习一项新技术,比普通型人力资本相对更快,从而带来机器或者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因而给经济产出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也就是说,在将人力资本引入到生产函数中时,不能单纯地考虑所有人力资本的投入给经济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看,普通劳动力和技能型劳动力,或者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普通劳动力主要用于生产要素的作用,对生产起着生产要素资源投入的作用,而技能型劳动力,则主要起着创造全新的产品,或者模仿领先地区的技术创造类似的但对于本地区而言是新的产品。通常而言,初级人力资本通过“干中学”的作用产生的技术外溢,相比高级人力资本产生的技术外溢,由于相对简单,更容易传播流通、被消化、吸纳,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产生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并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
2. 自主创新效应。由自主创新产生的技术,具有突破的内在性、市场的领先性和知识资本的集成性,使自主创新技术具有很强的自组织能力和市场应变力,有利于摆脱技术的依赖性与依附性(吴贵生等,2010)。通过高级人力资本发挥的自主创新效应能使得该地区具备技术领先的优势,其核心技术和产品不易被模仿。具备高水平的高级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和该地区的知识和技术配比,得以发挥适宜的自主创新效应,形成该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也与其他地区的技术差距拉开,留给其他地区一定的赶超空间。
高级人力资本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的新技术,也具有外溢性,但是外溢性不如初级人力资本的外溢性作用大,这源于这些新技术从研发到投入生产使用,需要更长的适应周期,并且中间可能会出现技术型人力资本的断层,需要对生产中的技术型人力资本进行加大投入或者增强培训力度,才能使得新技术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生产和使用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正是由于自主创新产生的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可以占据市场的垄断地位,具备领先技术水平的领先地区,通常更倾向于技术的自主研发,人力资本发挥自主创新的效应比重更大。但由于是原创,因而难度也会更大,回报周期较长,因而领先地区也会同时考虑接下来要介绍的模仿创新效应,但是相比自主创新效应,要比重略小一些。
3. 模仿创新效应。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效应发挥后发优势极其重要。通过对外部技术进行筛选、评判后,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模仿、吸纳及再创新等系列活动,进而实现技术进步,这也可称之为前沿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技术转移或技术扩散,或落后地区对前沿地区的技术引进。这一过程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中占据较大比例,因为相比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具有三点优势:第一,模仿创新的成本显著低于自主创新。第二,模仿创新的风险低于自主创新。相比基础性研究而言,模仿创新的成功率较高,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收回成本获得利润。第三,模仿创新比自主创新能更快速地实现技术升级。
在技术领先地区,除了生产要素效应以外,人力资本主要发挥自主创新效应,通过基础研究,升级到应用研究,再进行研究与开发。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模仿创新,也会产生部分新技术。这两类技术带来领先地区的技术进步。在技术落后地区,情况则有较大不同,占据主要比例的是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作用,通过技术领先地区的技术扩散、转移,产生的技术外溢作用,传递到落后地区,由落后地区的高级人力资本进行模仿、再创新,最后吸纳新技术,带来技术进步。而落后地区也会有小部分的自主创新,研发产生新技术,落后地区的这两类新技术同样产生技术进步。落后地区通过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方式努力缩小与领先地区的技术差异,试图赶超领先地区的技术发展水平。而落后地区产生的新技术也可能反过来对领先地区有技术外溢的效应,扩散的技术会转移到领先地区,被领先地区的人力资本所模仿、吸收和采纳。如图1所示,领先地区以自主创新研发为主,落后地区则以模仿创新发挥后发优势为主。
二、 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方式
在Nelson 和 Phelps(1966)的观点中,技术进步增长率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理论技术水平与实际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Benhabib和Spiegel(1994)对人力资本模仿技术领先地区的过程中进行了细分,引入了自主创新的作用。Benhabib和Spiegel(1994)的模型中,假设技术水平的变化取决于国内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函数和“追赶”,“追赶”项就是通过模仿创新获得的技术领先地区的技术溢出。我们将这一结论推广到区域层面,即技术水平的变化取决于区域内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与技术领先区域的人均收入差异。表达公式如下:
(1)式中右边第一项为区域内人力资本水平的自主创新,第二项为追赶项,表示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由国内人力资本水平的另一增函数、该国与技术领先国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两者共同决定。
从追赶项的结果来看,Benhabib 和 Spiegel(1994)表达的是收敛形式,而Benhabib 和 Spiegel(2002)的模型则是发散形式,如下:
式中仍然是第一项为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第二项为追赶项,但是不同在于这两者表达的结果不同,一个是收敛,即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一个是发散,即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本文将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方式从过去的前沿模仿,即落后地区都模仿技术最前沿地区,推广到另外两种方式,即不再仅将榜样置于技术最前沿地区,而是获取周边的技术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甚至在全局范围内的你追我赶模式。即将模仿创新方式扩充为三种形式,前沿模仿、周边模仿和多边模仿。
如前所述,不妨假设:人力资本分两个等级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一个等级是直接进入生产投入中作为生产要素与物质资本一样对生产起作用,另一个等级则是作为促进技术进步的工具,再传导给经济增长,如下式。
这里HA、HY分别表示促进技术进步的高级人力资本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初级人力资本,用HA替代式(1)中的Hi,表示高级人力资本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1. 前沿模仿。现在具体分析人力资本的模仿创新效应,将Benhabib 和 Spiegel(1994、2002)的模型情况从国家之间的分析推广到区域之间的分析。首先简单来看,假定只有三个地区,技术领先地区L,i地区和j地区,在初始状态下,L、i和j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分别为HL(0)、Hi(0)、Hj(0),其人力资本水平大小顺序排列为Hi(0)>HL(0)>Hj(0)。对于领先地区L而言,Aj(t)就是领先地区L的全
对L地区的赶超,成为了新的技术领先地区。
当然一定要注意,這里的前提是i地区期初的人力资本水平是高于领先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否则这种追赶项难以实现,因为即使相比领先地区多了模仿创新项,但由于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领先地区,即g(Hj(0))
而Benhabib和Spiegel(2002)的模型中,则将式(1)进行了扩展,认识到实际中落后地区向领先地区学习追赶先进技术时,存在着地区经济距离太远,无法实现赶超的结果,也就是人力资本的模仿效应不是收敛的,而是发散的。公式如下:
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后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式(6)和(7)分别表示前沿模仿方式的收敛形式和发散形式。收敛形式表示落后地区模仿技术最前沿地区的新技术,通过获得技术溢出,实现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而实现落后地区最终对技术最前沿地区的赶超。发散形式表示落后地区无法实现赶超。
2. 周边模仿。由于技术的自我累积性和路径依赖性较强,技术差距过大时,将导致技术引进地区无法有效地吸纳新技术,从而无法产生技术扩散。同时当技术差异过大时,落后地区难以结合本地区的人力资本实现适度匹配,减弱人力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机,导致落后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生产效率和自主创新效率下降,使得对模仿创新更进一步依赖(姜雨,2013),无法为后期创造地区核心竞争优势做铺垫。这样,落后地区可以选择退而求其次,模仿周围比自己发达的地区,吸收这些地区的技术扩散的效应。在模仿创新这一项考虑邻近周边模仿方式,同时将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纳入空间因素中。
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后的表达式如下
这里,Aj(t)>Ai(t)。公式(8)和(9)分别表示周边模仿方式的收敛形式和发散形式。
3. 多边模仿。落后地区除了考虑向周边的技术前沿地区、技术最前沿地区的两种模仿以外,还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具体分析,如若能跨越这些界限,考虑全局范围内相较自身更为技术前沿的所有地区的技术扩散,收获的技术扩散效应可能更优。这样可以囊括技术差距过大、技术差距较小和技术差距适度三种情况的模仿效应,从而吸纳多种技术扩散效应。
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后的表达式如下
这里,Aj(t)>Ai(t)。公式(12)和(13)分别表示多边模仿方式的收敛形式和发散形式。
三、 结论
本文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推导,包括人力资本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三大效应以及模仿创新的三种模仿方式。有关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本文首先假定人力资本内生化,并分成两个等级来对经济增长起传导机制。从三个方面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一个是直接机制,亦即人力资本在生产投入中作为生产要素直接对生产产出起到促进作用,提升产出的增长率,这一机制是初级人力资本在起主导作用。另一个则是间接机制,亦即人力资本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即创新和模仿。
参考文献:
[1] 黄燕萍,刘榆,吴一群,李文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分级教育的效应[J].经济研究,2013,(4):94-104.
[2] 陆根尧.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对中国高速增长区域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2,(10):13-16.
[3] 姜雨.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性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0):76-79.
[4] 吴贵生.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边界划分、过程转换和战略措施[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昌先宇(1987-),女,汉族,湖北省仙桃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应用统计、互联网金融。
收稿日期: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