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石如隶书艺术评述

2017-07-04陶启富

黄梅戏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邓石如结字碑学

○ 陶启富

邓石如 画 像

清代,朴学与金石学兴盛,访碑求碑之风盛行,碑学书家对金石碑刻高度重视,开始在取法上由阁帖法帖为范转向以民间俗刻拓本为范,崇尚北朝碑版,师法于羲、献帖学的秦篆、汉隶、魏碑以及金文小篆等碑版刻石,尤以六朝碑版墓志、摩崖和画像记之属为重,汲取其古拙雄奇、新异意态,以金石气、质朴为审美理想。当时以研究古史、考据为主的金石学、碑学、印学史的研究直接影响了清代碑学书法,使清中期书坛出现了“篆隶中兴”。涌现出隶书四大家( 郑簠,号谷口; 金农,号冬心;邓石如,号完白山人;伊秉绶,号墨卿。)等一大批隶书名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汀洲(伊秉绶)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怀宁一老(邓石如),实丁斯会,既以集篆隶之大成,其隶楷专法六朝之碑,古茂浑朴,实与汀洲分分隶之治,而启碑法之门。开山作祖,允推二子。”世称“南伊北邓”。赵之谦言“国朝人书以山人为第一,山人以隶书为第一。”邓石如吾乡先贤也!因此,本文重点以邓石如在清代书坛上具有其代表性的隶书作为探讨对象。

邓石如(1743—1805)号完白山人,安徽安庆怀宁县人。(今“邓石如故居”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邓石如碑馆”位于安庆市菱湖公园内。)清代碑学巨擘,篆、隶、真、行、草、五体皆工。邓石如师法北碑,曾经梁瓛介绍客南京梅镠家,尽读梅家所藏秦汉碑拓及钟鼎、瓦当、碑额、金石善本,遍临汉碑典范《史晨碑》、《华山碑》、《白石神君碑》、《张迁碑》、《潘校官碑》、《孔羡碑》、《受禅碑》、《大飨碑》、《衡方碑》、《夏承碑》、等碑刻,或沉着、或恣纵、或遒丽、或凝重,猎取汉隶笔意,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苍劲浑厚,沉着痛快的书风。包世臣称其隶已臻绝诣,“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参。” ( 《艺舟双楫》)当列入神品。邓氏隶书以篆笔入隶,雄健古茂,豪劲浑朴,足堪担当清代隶书复兴的巨匠。

“我书臆造本无法”。1.以篆笔入隶是邓石如隶书用笔的主要特征,它贯穿于邓石如不同时期的隶书作品之中。使他的隶书流露出浓重的“篆籀气”而雄健古茂。收笔以藏锋为主,笔力内蕴,也时有出锋,如绵里藏针。 2.以魏碑之风骨入隶。他的隶书融六朝碑版之韵致,苍古浑朴,其用笔,变汉隶的纯线条,以魏碑法之笔入隶,丰富了隶书的笔法技巧。貌丰骨劲,锋芒四杀,八面生风。邓石如隶书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匠心独运,富有开拓创新意义,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印从书入,书从印出”。邓石如是一代篆刻宗师,世称“皖派”或“邓派”。篆刻创作和书法创作之间审美融合,在他的隶书作品里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结字严密紧凑,匀称中有变化, 运笔如刀的感觉,使他的隶书又渗透着浓郁的“金石气”,苍劲高古。2、“计白当黑”。黑的地方见功力、见情趣,白的地方见精神、见神采。意态顺畅,气势贯通,疏密有致,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在他的书作中得到充分体现。3、“刚健阿娜”结字茂密坚实,笔划线条的沉着痛快之美是视觉印象到摄人心魄的力量感受,有打动你心弦的遒劲,还有强劲爽利的风骨。

纵观邓石如各个时期的隶书作品,不同时期用笔、结字有着不同的变化。同一书体,同一内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面貌和意境,如《易经·谦卦》隶书作品。邓石如先后在44岁、53岁、63岁三次写过。44岁写的《易经·谦卦》隶书作品,用笔较圆润,波画轻重及分间布白写得循规蹈矩,雄沉遒丽,有诸多汉碑的痕迹;53岁写的《易经·谦卦》隶书作品,可谓风格已臻成熟,参用篆法,方圆并用,波画逆入平出,结字严密紧凑;63岁写的《易经·谦卦》隶书作品,以篆意写隶的同时,佐以魏碑的气力,匠心独运,形成苍劲浑厚、严谨缜密、沉着痛快、强劲爽利的个性风貌。我们通过这三篇《易经·谦卦》隶书作品,看到他是如何自我完善,正是这种不断变化自我超越,“一生择一事”的工匠精神,成就了他在书法史上里程碑的价值。

邓石如晚期隶书作品达到登峰造极之境界,汇聚毕生所学,熔铸秦、汉、魏、等历代之精华,开宗立派,独树一帜。晚期隶书作品有《张子东铭》八条屏、《宋敖陶孙诗评屏》十屏、《泾县学宫礼器碑》等。特别是《宋敖陶孙诗评屏》十屏,恢宏巨制,酣畅淋漓,貌丰骨劲。用笔方圆结合,波磔顿挫阿娜多姿。结体放逸恣纵。前三屏中十个“如”字,形态、大小一般,结构、用笔基本相同,并列一排,无意于变,形成了绝妙之境界。通观十屏,用笔起、伏、顿、挫,结字大、小、参差,呈现出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的节奏,沉着痛快,摄人心魄。感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叹为观止,真“神品”也。康有为高度称赞“句容‘六梁碑’出,画法极厚,中边具彻,不得抹笔议之,此为完白山人佳作也”。包世臣说:是“夺天时之舒惨,变人心之哀乐”的“神品”。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藤杖芒鞋的山人不入仕途,不愿媚俗取巧,不为外物所动。邓石如初入京都,当时的人都以内阁学士翁方纲为宗师,而邓石如“独不揭”不去登门拜访,盛气凌人的翁方纲极度贬低邓石如,而邓石如一笑置之,不与较也。当年,他为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沅的幕友,看不惯官场群蚁趋膻,阿谀奉承,在光鲜华丽的人群中,邓石如独布衣徒步,始终保持平民艺术家的本色,落落寡合,居三年,尚书留之不可,终拂袖而去。尚书:“山人,吾幕府一服清凉散也”。邓石如人品高洁,艺品高古,不为名利所累,游历一生,访名山、寻碑刻、交名士学习创作,精益求精,可谓一生都在进行着艺术“交游”活动。他是平民书法家,专业书法家,淡泊明志,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成功体现了其人生价值。桐城姚鼐曾为他撰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益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猜你喜欢

邓石如结字碑学
隶书“接笔”论
图说书法(185)
回到中国古代书法现场的书法理论再探索——刘兆彬《秦汉简牍笔法与结字研究》序
本是书生却性如豪侠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沉雄朴厚 古趣盎然
——邓石如《世虑全消》隶书四条屏赏析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