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如李光耀
2017-07-03陈嘉禾
陈嘉禾
如果说到国家的治理,那么南亚的新加坡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样一个人口只有区区几百万、土地狭小、周围大国林立、既无悠久历史文化凝聚、也无丰富资源依靠的国家,竟然成为我们这个星球上治理最好的国家之一。
而这一切都少不了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要理解李光耀是如何将新加坡塑造成为今天的样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阅读李先生的书。《李光耀: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Lee Kuan Yew: Hard Truth To Keep Singapore Going》),就是一本很不错的参考材料。
全书从社会、经济、种族、语言、环境、国际政治等诸多方面,阐述了李光耀对新加坡治理的理念。全书主要以问答形式构成,《海峡时报》的记者提问,李先生作答。纵览全书,李先生直言不讳,许多回答一针见血,让人读时畅快淋漓,阅后百感千思。
治国者治人,投资者治钱。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投资正如治国,要诀都在看透社会、理解人民、掌握经济、分配资源、策划行动,两者在本质上有所相似。所以,就让我们看看李光耀通过哪些方法治理了新加坡,以及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对投资的启示。
百年以后,新加坡还在吗?
全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当记者问李光耀,您觉得新加坡一百年以后能发展成怎样?李光耀并未如记者所想一般,勾勒新加坡的美好未来,而是直接回答,我不确定一百年以后,新加坡是否还存在。
李先生说,因为新加坡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一群精英领导者在沙地上捏出来的,是一座“耸立在沼泽地上的80层高楼”。一旦政治体制失去控制,新加坡就有可能消亡。
最震撼我的,并不是李先生的理论本身,而是他能够平静地看待这样一件事情,能如此客观、冷静地意识到,凝聚了自己毕生心血的新加坡,仍然是一个脆弱的国家,百年以后仍然有消亡的可能。
这就好比我们问一个投资者,请问您怎么看待您最重仓的资产?95%的人会说我觉得好得不得了,最多有4.9%的人会说可能有一点问题,但是总体还是好的,只会有0.1%、甚至更少的人会说,其实这个第一重仓的资产,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会跌到零的。这正所谓,“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语出《大学》)。
能有这份冷静、客观、不偏不倚,才正是李光耀能够治理好新加坡的重要思想力量,也是一个能够久立于波浪滔天的市场中的投资者必备的素质。涨跌皆能动其心者,不能成大器。必须如曹操般,“临阵自若,如不见敌”(记载于《三国志》),方能有所建树。
抓住它,英语的大趋势!
在建国之初,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府,面对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绝对优势的现状,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英语为第一语言。
其理由有二,一则新加坡国内虽然华人占主流,但其他族裔人数也不少,英语作为一种共同语言,更容易消除种族隔阂。二则,更重要的是,英语作为全球的商业语言,更容易给位于贸易枢纽的新加坡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也就意味着社会的繁荣基础能够稳固。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新加坡政府进行了艰难的贯彻落实,突破了无数的阻碍,终于奠定了新加坡的繁荣基础。在另一本李光耀自传中,书名甚至直接写着《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可见其改革之艰辛。
对照一下中国、日本、韩国,几乎都是人人学英语,但是最后能以英语工作者却寥寥无几,就更感叹于新加坡政府在语言工作上克服的困难之多、取得的成就之大。
在投资中、甚至人生的选择中,其实我们也经常需要像李光耀那样,选择一个大的方向、大的趋势。而一旦我们确定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就要以坚定无比的意志贯彻下去。
须知,任何正确的战略方向,不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都是难以达到的。在1970年代末美股的大熊市中、在2000年美股的大泡沫中、在2012年到2015年A股的小盘股泡沫中、在2013年到2014年A股的蓝筹股大熊市中、在2016年H股的大熊市中,看对大方向固然重要,坚持住不动摇、死扛到底也不可或缺。唯有判断力与意志力的统一,才能做常人之所不肯做、得常人之所不能得。
选拔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新加坡治理中的一个关键要点,在于政府人才的高素质,以及配套的高薪水。李光耀以为,只有高素质的政府人才,才能更好地组织社会,因此新加坡政府常年致力于从各行各业寻找高级人才。
同时,李先生认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生活得有尊严,才能长久、全心全意的为新加坡政府服务。否则以他们的能力,就会另谋高就,因此高薪不可或缺。
投资和治国如此相像,其成败直接取决于指定投资计划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高薪固然不可或缺,而对这些投资者的尊重也十分重要。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一方面,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往往不肯拉开太大的薪酬差距;另一方面,传统的、层级鲜明的企业架构,对专业投资决策者的尊重不足,导致这些投资者要么身居高位、忙于各种非投资性事物,要么专职投资、级别不够、受制于人;此外,对专业投资者的考核评价,又过于公式化,以致削足适履,既无法选出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也无法淘汰低水平的投资者。最后,往往导致投资部门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调动动机最重要
众所周知,新加坡不是一个高福利社会,政府提供组屋,但不提供高额退休金。李光耀认为,如果提供了北欧般的高福利,那么劳动者的工作动机就会下降。而对于新加坡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小国来说,创造繁荣的动机一旦下降,就将意味着衰败。
而在证券研究工作中,我一直以为,在几乎所有分类中,分析动机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卖给客户的时候,客户会货比三家天天压价、还是认准品牌买到就好?这得看动机。一个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想好好经营企业,还是想吹个泡沫减持套现?得看动机。一位基金经理是会好好管理组合、努力取得超额收益,还是慵懒懈怠?得看动机。政府的政策制定是会收紧还是放松?得看各方面的动机。社会舆论是会加剧一个产业的竞争,还是会保护一个产业免受外资竞争?还是得看动机。
所以,资本市场千变万变,动机不变。国家政治千大万大,民心最大。能得民心与动机而不失者,可以得天下。
巧妙的设计以消除种族隔阂
在新加坡,虽然华人占了总人口的大多数,但其他各个民族的人也不在少数,包括马来人、印尼人、泰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等等。因此,种族问题是新加坡政府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与其他一些种族问题频发的多种族国家不同,新加坡政府成功地治理了种族问题。而其采取的方法,则是事前细致入微的预防、管控、调整、治理,而非事前置之不理、事后蛮横干预。
举个例子,在新加坡的组屋分配中,种族分配是非常细致的。在一栋楼中的左邻右舍,被尽可能地分配给不同种族的人。这样,就不容易形成某个种族的聚集区、不容易形成单一而排外的种族聚落,同时最大程度上加强了种族间的了解与融合,也就尽可能地消除了种族隔阂。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未雨绸缪,善于提前进行规划和治理。而对比一些种族问题激化的国家(比如美国、南非等),政府对于种族问题,往往抱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结果种族之间越来越隔阂,冲突也久久不绝。
在投资中,这种精神也可以給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事前仔细的研究、数据分析、企业研究、估值对比等等,可以帮助投资者寻找到最优的投资标的,做出最恰当的投资选择。而只凭一时兴趣、跟风进行投资,对精致的准备工作置之不理,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投资回报。可惜,后者恰恰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正如大多数国家对种族隔阂问题放任自流一样。
放眼新加坡的立国环境,周围国家种族不一、实力强大、军队众多,而同时治理普遍不佳、不少地区甚至贪腐横行。而新加坡一无资源、二无人口、三无辽阔国土、四无历史积淀,竟然能够发展成全球顶尖的优秀国家之一,善治如李光耀,不负其名矣。
而纵观险恶的资本市场,价格波动如惊涛骇浪、基本面扑朔迷离、竞争对手的投资技术日新月异、账户的起落揪动人心,亲爱的投资者们,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向李光耀先生学习如何治理“资本的新加坡”呢?
作者为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