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风险释放充分
2017-07-03方斐
方斐
券商作为周期性行业,行情表现主要受中长期基本面及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在监管环境回暖的背景下,行业中长期基本面向好,回顾证券板块历史行情,券商股分别在2006年和2014年历经两次由监管环境回暖走出的趋势性行情;其他年份则为行业周期波动下的波段行情,影响因素主要为板块估值水平及业务环境变化趋势。
2006年前后,证券行业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市场对股市前景的担忧,同时,2002-2005共四年積累起来的大量财富为股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成就了2006年、2007年的牛市行情,券商包括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在内的通道业务快速做大。
2014年前后,证券行业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在政策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直接融资体系扩容、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等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监管部门推动证券业创新业务如火如荼,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式购回等创新类业务提高了券商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券商资金来源持续扩容,次级债、短期公司债、收益凭证等融资工具为券商提供多渠道融资渠道。券商创新业务的崛起,为行业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行业务以价补量
从证券行业分业务收入来看,2016年投行、资管业绩增长亮眼;经纪、自营、资本中介业务受市场行情的影响,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预计2017年行业盈利略有下滑,但收入结构将持续优化:经纪业务暂处低谷,投行与自营业务有望增长,在经纪业务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投行、自营业务的表现分化将是未来券商业绩分化的主要成因。
虽然佣金率降幅趋缓,但影响经纪业务的主要问题是成交金额同比下滑,预计2017年日均成交金额较2016年同比下滑,净佣金率预计降至万分之3.2至万分之3.3,经纪业务对行业营业收入贡献的占比下降。而投行业务则主要受政策影响较大。IPO审核的加速,定增审批的放缓,整体股权承销规模受定增缩水影响逐渐下滑,考虑到首发承销费率显著高于增发承销费率,股权承销有望实现以价补量。
2016年,两市合计日均成交额为5184.95亿元,同比下滑50%;截至2017年5月末,2017年两市日均成交金额4486亿元,同比下滑14%。弱市之下,市场竞争程度加大,集中度随之出现下滑。2015年、2016年、2017年一季度,前20大券商的经纪业务市占率之和分别为69.79%、69.03%、67.2%。受市场日均股票成交金额同比下滑16%的影响,2017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整体经纪业务收入153.2亿元,较2016年同期下降27.4%。佣金率延续下滑趋势,但降幅趋缓。2016年,行业佣金率为万分之3.5,较2015年行业佣金率同比下滑26.4%。从行业整体来看,佣金率已基本进入稳态,综合考虑经纪业务的运营成本、利润指标考核等因素,未来佣金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和动力有限。
2016年以来,金融工作安排仍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强调降低杠杆率,推动股权融资。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重申防控金融风险、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大股权融资力度。2016年11月以来,首发家数明显增加,2017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首发家数为42家。
另一方面,定增规模缩减已成为共识。2017年2月,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同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发行规模、发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加严,从2017年2月以来的数据来看,定增融资规模同比下滑。
2017年5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对股东减持的限制,要求定增投资者解禁后首年集中竞价减持不得超过定增股份的50%,且90日内减持总数不超过总股本的1%,定增投资周期拉长将导致定增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IPO业绩增量有望对冲定增规模缩减的影响。以Wind近一年的数据测算,首发承销保荐费率分别为6.01%,增发发行费率为1.36%。从IPO业务看,假设2017年首发家数达500家,以近一年平均募资规模6.03亿元测算,预计首发融资规模3015亿元,同比增长102%,预计2017年IPO将贡献承销费181.2亿元,同比增长91.47亿元。
而从定增业务看,受1月定增业务放量的影响,2017年1-4月,定增募资规模同比增长2.9%,假设2017年全年增发规模比2016年的1.69万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0%、40%,对应贡献承销费分别为161.06亿元、138.05亿元,在两种情形下,预计2017年定增贡献的承销费分别同比减少68.81亿元、91.82亿元。
受年初以来债券市场利率上行的影响,一季度债市发行承销规模显著下滑。2017年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债券承销总金额为1.69万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3.70万亿元同比下滑54.38%,其中,一季度券商承销的债券金额为6928.38亿元,同比下滑49.83%。考虑到地方债、企业债融资需求依然旺盛,一旦债市利率走势趋稳,被压抑的债券融资需求将逐步释放。
资管和两融业务为亮点
对自营业务而言,配置风格趋于稳健,权益市场有望好于2016年同期。考虑到未来政策压缩委外、通道类定向业务,预计定向资管业务规模增速放缓;主动管理业务将迎来统一监管的“大资管时代”,预计集合类资管业务规模稳中有升。随着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专向资管计划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整体资管业务结构有望优化,规模有所下滑。而资本中介业务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预计两融余额与2016年持平、股票质押回购余额仍有增长空间。
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27家上市券商并表自营规模总和为1.67万亿元,占净资产比重由2016年年末的145%略降至2017年一季度末的141%。从资产配置结构来看,上市券商2016年权益及衍生品配置占净资产的比重下降,债券投资占比有所提升。endprint
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沪深300收益率4.4%和中证全债收益率-0.3%,在中性假设下,沪深300全年收益率为8%,中证全债全年收益率为0.3%,给予债市投资2倍杠杆,则2017年自营资产预计投资收益率2.8%,整体投资收益率可能低于2016年。
资管业务规模增速预计放缓。2016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17.31万亿元,产品数量达24281个,同比增长45.5%和33.2%。券商风控指标以及“八條底线”细则的出台强化了对资管业务的监管,引导券商压缩通道业务规模;银监会出台的金融去杠杆新规,证监会出台的资金池业务调控指导,限制券商涉及监管套利的资管业务规模。考虑到未来政策压缩委外、通道类定向业务,未来定向资管业务规模增速将放缓,主动管理业务将迎来统一监管的“大资管时代”,集合类资管业务规模将稳中有升。随着未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专向资管计划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整体来看,未来资管业务结构将会优化,规模有所下滑。
而直投业务由于积累丰厚,大型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回顾基金业协会2015年的数据,直投业务“募投管退”四大环节对应资金规模均持续增长,其中,全年共有29家直投子公司新设70支直投基金,累计募集资金总额同比增长46.7%至1193亿元。据CVSource统计,2015年,券商直投退出回报倍数由0.6倍大幅增长至2.8倍。
随着直投业务模式的逐步转型,业绩贡献占比有望提升。2016年12月,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要求证券公司在一年时间内,将直投子公司转型为私募基金子公司。在此规定下,券商直投子公司业务模式将由传统的“保荐+直投”向市场化的私募基金模式转型。随着IPO发行的常态化,券商存量直投项目退出更为顺畅,有望成为2017年券商业绩的潜在增长点,以披露直投业绩的海通证券为例,2016年,海通直投业务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占比达7.48%。
资本中介业务规模则取决于市场需求,股票质押回购仍有增长空间。短期而言,考虑到管理层目前对杠杆资金较为谨慎的监管态度,以及目前市场表现难以激发投资者加杠杆的需求,两融规模短期难以实现突破。中长期而言,两融作为目前场内唯一兼具低门槛、合规特征的杠杆工具,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阶段,仍具有高弹性的发展空间。
统计2016年年初至2017年6月9日的股票质押数据,仍处在质押阶段的股票总市值为2.6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4.6%;参考A股第一大股东平均33.54%的持股比例,假设股东将其所持有的股份的20%用于质押融资,则质押标的市值规模也将达到目前的1.4-2.9倍,对应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5月27日落地的“减持新规”,主要影响股票质押融资的资金供给,而不影响股东的资金需求,具体而言,“减持新规”将导致质押股票的流动性下降,折扣率将降低,股东一定数量的股票可融得的资金规模将有所降低,预计股票质押回购业务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受需求拉动稳健增长。
基于主要市场数据假设,在保守、中性、乐观等不同条件下,广发证券对2017年证券行业的收入进行了预测,对应行业总营业收入分别为2707亿元、3004亿元、3290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7%、-8%、0%,对应行业净利润分别为1072亿元、1195亿元、1313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3%、-3%、6%,对应ROE分别为6.25%、6.93%、7.58%。在中性假设条件下,分业务收入中的经纪、自营、投行收入较2016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27%、5%、4%;资本中介、资管业务则出现上升,分别增长3%、2%。
PB估值已到历史底部
实际上,在行业周期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券商股依旧有波段行情。PB估值低是证券板块启动的前提,证券板块整体PB估值在1.8-2.5倍之间波动。数据显示,当整体PB低于2倍时,券商板块的估值有较大的吸引力,波段性反弹行情开始酝酿。此外,利好政策出台与流动性变化也会对券商板块形成短期催化。
2016年,证券板块处于典型的行业周期波动阶段,在金融去杠杆、脱虚入实等政策引导下,行业整体的中长期基本面无重大突破,但2016年全年,板块仍呈现多次波段性投资机会。
整体而言,2016年上半年以来,证券行业监管环境由鼓励创新转换到强化监管,目前严监管已成为行业常态。券商作为业务模式较为规范、监管相对严格的金融子行业,已经历了近一年半的严监管治理,各业务风险已获得充分的释放。
2016年,以“控风险”为前提的监管政策相继落地,对券商全面风险管理、资管、并购重组、直投、另类投资等多领域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直到2017年,监管环境才趋于稳定,各业务风险已释放较为充分。2017年2月,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从严监管基调,随后再融资、资管专项业务、资管通道业务、减持新规等监管政策相继落地。
受2015年6月股指大幅波动及2016年1月市场熔断的影响,证券板块PB分别触及1.74倍和1.68的估值底部。目前,证券板块PB估值为1.76倍,距离近两年特殊行情下的估值底分别仅为1%和5%。
虽然行业杠杆率下行,但净资产仍较为坚实。上市券商数据显示,剔除客户保证金后的权益乘数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下降,2017年一季度末已降至3.25,行业整体杠杆率下降。加上分业务风险释放较为充分,净资产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券商作为业务模式较为规范、监管相对严格的金融子行业,已经历了近一年半的严监管治理,目前业务风险已基本出清。券商用资类业务规模、杠杆水平均已处于安全边际较高的动态平衡阶段。
券商用资类业务主要为两融、股票质押回购、自营等业务。券商资本中介业务整体风控严格且担保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两融余额已回落至2015年的低位。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按照质押率4折的假设,对截至2017年6月7日的存续质押回购标的进行统计,共计335笔股票质押回购的担保比例低于150%的警戒线,以6月7日收盘价合计市值为792亿元,占股票质押回购股份总市值的4.8%,其中,低于130%强平线的分别为127笔,合计市值313亿元,占股票质押回购股份总市值的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