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形心理学在教育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03刘蔷薇郑丽梅

新课程·中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健康德育

刘蔷薇+郑丽梅

摘 要:图形心理学通过让受测者自由绘画等方式来考查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置方案,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解放学生表达时空,开启学生在德育上的自我认知和教育模式,帮助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成长,提升德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学;心理健康;认知

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我想在德育中也同样适用。作为班主任,如何把学生的一次次犯错成功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契机,图形心理学通过让受测者绘画等方式来让受测者在无拘无束的時空中表达和暴露真实的自己,并以此考查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现在浅谈一下图形心理学在教育和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成长中的应用研究。

一、教育的艺术在于认识自我:一棵树的智慧

奥苏贝尔研究证明,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针对学生不做笔记,不交作业的情况,我请每人画了一棵树,并把作品展示出来。“这一幅画画了树根,我想这位学生很懂得尊重和感恩。”一个体育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是的,我很感谢我的体育老师!”“这棵树上有一只小鸟,我想这位同学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女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做一名战地记者。”“这棵树画得非常小,中间写了一个字‘树同学们都笑起来。”“这棵小小的树代表你对自己不是很认同,其实你知道自己努力不够,却缺少尝试。”“这是一幅温馨的有太阳、有房子、有树的画,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并且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的人。”当同学们正沉浸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我大声问:“你们有没有画果实?”学生都失望地说:“没有!”然后我大声说:“其实,这棵树就是你们过去学习的总结。我们就像一棵树,长得枝繁叶茂,却忘了结果。一节课上完了,我们却没有想过学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从那以后,每次上课同学们都主动做笔记,认真写总结和反思。

二、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关于一瓶水的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个包含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具有一定趣味性、挑战性的项目情境方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李×是我班一个体育生,喜欢打篮球,性格冲动,最近晚自习偷偷打网络游戏,上课也出现睡觉现象,最近考了班上最后一名。前几次谈话效果都不明显,这次找他谈话我决心改变策略,首先我在纸上画了(1)爱心(2)矿泉水(3)篮球。“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我递给他一支笔,“你来排序。”他排的是(2)(3)(1)。“你选水是最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我们每天都喝水,如果有一天,这瓶水被污染了呢?”“我们就像一瓶水,如果我们每天的努力就是往水中加营养素,颓废一点相当于加一点毒素,你是想让父母看到一瓶五味杂陈的水呢?还是甘甜清冽的水?”后来他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调整了心理状态,开启了崭新的上升式学习模式。我想这次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最后借物喻人引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教育的前提在于尊重:一个不完美的苹果

教育的前提在于尊重,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方面的主动性。最近有个别同学上课捣乱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现象,我一上课就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画一个苹果。等大家都画好了,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的作品,大家看到不同的苹果都开心笑起来。“有没有一模一样的苹果呢?”我问。“没有!”“这说明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苹果?”“没有!”我启发道:“其实我们人和苹果一样大部分也是不完美的,那我们要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呢?我记得一个名人说过:只有真心去欣赏一个值得你嫉妒的人,你才会真正成长!我知道你也有缺点,但我依然认同你,这就是最高的荣誉——尊重!”“你有没有把这种最高荣誉送给身边的人呢?”同学们都沉默了,以后的课堂气氛变融洽了,师生关系更好了,教学效果自然也提升了!

图形心理学在处理学生问题的实践其实质也就是教师在精心准备、科学计划下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理解、体验和感悟使他们自由内省的时空得到保护,使他们的知识、情感、人格、素养得到发展,达到提升学生自我认识和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和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07.

[2]李媛媛.浅谈图形的心理暗示[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

[3]章红,张华林,张姗姗.浅析视觉图像的超语言能力[J].消费导刊,2009(23).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健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