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探索
2017-07-03王智军
王智军
摘 要:生物是初中的一门探究性学科,它是高中生物知识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探究生物知识来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们可以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能力
一、注重实验教学,切实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很多生物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往往采取的实验方式是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学习或者是教师直接给学生讲解每一步的操作以及会出现的结果。这两种实验的形式学生都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接收了一些知识,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举例而言,在进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告诉学生显微镜有哪些结构,每一部分结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等等,那么学生可能只是接收到了一些理论知识,当他们真正用显微镜去操作时却出现了困难。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让学生自己拿着显微镜进行探究,这一部分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如何使用它。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之后,不仅探究能力能够有所提升,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教学的效率也更高。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一定不能怕浪费时间,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探究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独立进行实验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早已经完成了教学的任务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刚刚起步,面对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有学困生,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互相帮助;另外,由于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可能實验室的设备无法满足学生人手一台,因此小组合作的模式也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综合这两点来看,教师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四五个人成立一个合作小组,小组内要有合理分工,不能每一步都让一个学生操作而其他的学生只负责观察,这样的形式只能提升操作者的动手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时,每位同学都要有任务,谁负责制作玻片,谁负责观察现象,谁复杂监督整个实验的步骤,谁负责最终的总结分析,当小组内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时,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
三、创新实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探究
在目前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太强。他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是让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或者是教师一边讲解步骤学生一边操作,这样的实验形式看起来实验成功率似乎更高一些,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创新实验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举例而言,在进行《观察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课本,每个小组都自己总结一套实验步骤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虽然这样的形式可能最后会导致一大部分小组无法得到实验结果,但是它开动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最终得到了实验结果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与课本上的步骤进行对照看看有无差异;对于没能得到实验结果的小组,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失败的教训,在设计步骤时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设计等等,让学生自己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总结能力。
四、进行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实验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广阔的大自然,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植物、山坡、河流都可以成为他们实验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可以开展开放性的实验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一条鲫鱼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家的时候跟随父母去菜市场,去观察市场上鲫鱼的形态、特点,这种实验的形式更具有开放性,学生是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得到知识。开放性实验的形式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相信只要教师秉承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话,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姜丽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3(10):16-18.
[2]盛黎春.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S9).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