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走进语文课堂
2017-07-03梁澜子
梁澜子
摘 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一样,承担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使命。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既能自主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又能开发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如何让课外阅读走进语文课堂?实践作法是:制订计划,推荐作品,师生共读。经过课堂实践发现,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两者的珠联璧合,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课堂;走进;教学;语文素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一样,承担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使命。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语文学习需要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有机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经过课堂实践发现,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没有课外阅读,仅靠课内阅读一条腿走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终将无法形成和提高。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两者的珠联璧合,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课外阅读怎样走进语文课堂
1.制订计划,落实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就要将课外阅读列入该学期的教学计划中,阅读计划的制订要具体翔实,可操作性强。每周都有读书计划。如,每天阅读不低于500字的文章,对于高年级可规定多长时间精读一本书,多长时间泛读一本书等。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其次是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应当既是独立的个体,又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因此,教师在课堂布置的课外阅读,一定要在课内得以检查落实。如,每天摘抄几个词语和一句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话;每节课前3~5分钟的积累交流;每周抽出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或谈感受,并予以适当的评价等,教师只有定期抽查读书的效果,才会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才会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推荐作品,激发兴趣
阅读是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滋养精神、愉悦生活。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在课堂阅读时,教师要善于借助那些文字優美、感情丰富的课文,让他们与作品产生心灵的撞击,感情的激发,智慧的启迪,并以此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指导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借课堂的阅读教学,开展拓展阅读,引荐众多的名家名作。如,学习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让学生积累借“月”抒怀的诗词以及苏轼的诗词。如,学过《出师表》,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如学完课文《紫藤萝瀑布》后,顺便向学生推荐《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谈人生》两本书,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老师向学生推荐的大多是经典作品,往往蕴含了名家的思想、情感、情怀,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真谛。这是教师让课外阅读走进语文课堂的第二步。
3.师生共读,感染学生
特级教师武霞凤曾经说过:“语文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教学生读书和写作,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的人生也应该是读书和写作的人生。”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和读书,教师必须是阅读的爱好者。这样,教师和学生谈论读书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和老师是朋友,有很多话题,老师积极参与,与学生共享阅读,共同感悟。这学期我和学生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名人传》和《三国演义》等书籍,一起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赏精彩的片段,一起悟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并进一步激起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在师生共读中,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持久。师生共读,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新天地,也是打造“师生共读,其乐融融”书香校园的好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是启发智慧和锻炼才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补充、延伸与完善。让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牵手同行,让有力的脚步走向自信、走向成功,将课堂小天地,变为天地大课堂。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