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探讨
2017-07-03郑晓霞
郑晓霞
【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对你的课有兴趣了,那么他们自然会努力学好它。但是语文的知识体系不像数理化那样一环扣一环,很难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因此,教师要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从国家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来,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社会各行业中,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性问题,家庭电脑、手机等的普及,上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搞好语文教学,是当今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如果利用好了,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进行了的初步尝试。
一、利用现有资源或互联网教育平台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方式,教师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老师面临的新问题。如果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手中资源去有效地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奖励机制的基础上,可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新课时,字词的讲解,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向大家介绍,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和补充,并配合以适当的鼓励、表扬、加分。学生有一种被肯定的荣誉感,当得到肯定和表扬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做习题时,也可以采用此办法,例如,在综合练习里常有成语改错字练习,可让学生利用手机查找资料,将错字改正过来,并依据学校的考试管理办法,对上课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平时成绩当堂给予加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发言,特别是平时不爱学习和不爱发言的学生,表现最为突出。当堂加分得到肯定的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发言更加积极,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考试平台,将随堂考试题上传到互联网云端,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答题,教师在电脑上完成判卷,并给学生结果反馈。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建立起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微信等社交手段讨论学习内容,这会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不胜枚举,特别是那些诗词散文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中,我们可利用网络技术,把图文、声音、视频结合起来,以此创设更加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使直观形象与联想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味作品中的意境,迅速而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基本内涵。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诗的诗朗诵,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慢慢地领会和感悟诗人所倾注的情感。在分析诗歌前,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一下英国剑桥大学的校园画面,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环境的幽美,产生向往之情。在分析每一小节时,结合图画,让学生慢慢地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这个基础上,和学生共同分析理解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样,在欣赏康桥美景中完成了教和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好雪片片》一课,在做拓展学习时,可展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的事迹图片,老人拾荒助学,十八年来,捐资助学十万多元,资助了一百多个学生完成学业。可让学生讨论,假如你是一名被资助的学生,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最后一致认为,要懂得感恩,不忘老人对我的帮助,并把爱传播下去,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也要去帮助他们。至此,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赏识教育贯穿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强,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老师对学生要有亲和力,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洒学生,情满课堂,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问或布置作业时,都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设置问题,使他们对老师设置的问题通过动脑思考和网络查找资料能够解答正确。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和动手查找,牢固了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以上是利用网络技术间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强化间接兴趣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导课成功了,就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导语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课文中心入手,可以从课文题目入手,可以从背景入手,可以从介绍作者入手,可以从讲故事入手,可以从名言警句入手,可以从典故入手等等。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导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将图文、画面与讲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例如:讲《美腿与丑腿》一文时,可从讲故事入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当总统前,家中被盜,财物被偷走了许多,朋友写信安慰他,他给朋友回信中说道:“小偷偷了东西,没有伤害到人;他只偷了部分东西,没有偷走全部东西,这是件好事……”故事讲完后,我问学生,罗斯福的这段话,体现出什么精神,有的学生回答了,乐观主义精神。我说,对,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从乐观的角度看,有的人,从悲观的角度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我们也经历了罗斯福这样的遭遇,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这篇短文中做了通俗而深刻的分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短文。这种开头,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学习中,并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容易攻破难点。
(二)灵活多样的课文朗读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读,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有时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倘若每堂课都用单一的方式读课文,则很难营造课堂气氛,因此,可采用如下做法:或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或利用多媒体朗读。对于含义深刻,难于理解的篇章,采用精读;需要学生了解内容,掌握梗概的采用泛读;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采用诵读;短小诗词、文章精彩片段,要求背诵;篇幅较长、多角色出场的小说,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如:在讲短篇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非常投入,读出了母亲和小兄弟俩的坚强和乐观,读出了店老板夫妇的热情和善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而且将阅读和理解有机结合在一起。一节意犹未尽的语文课,因为有了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使学生们兴奋不已。
(三)合理设计板书,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板书,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赏心悦目,得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板书的设计要简而精,能体现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记忆深刻,留下难忘的印象。多媒体技术使板书呈现出动画的动态效果,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教学中,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如《信客》的板书设计:
信客
职业生涯 职业品质
城乡纽带 任劳任怨
接受重托 善良厚道
艰辛从业 诚信无私
无奈卸差 待人宽容
直教小学 恪尽职守
左边的板书总结了信客的职业生涯,全文五部分,每一部分用四个字概括,一目了然。右边的板书是通过信客的职业生涯反映出的信客的职业品质,即职业道德,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们学习《信客》,就是学习信客的职业道德。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讲究职业道德。这个板书,概括了全文的重点,使学生明确了本課学习的目标。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自己,教师做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使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季红芬.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2.
[2]李作双.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探讨[J].新教育时
代,2016.
[3]于漪,刘远.褚树荣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编辑:郭恒)